紅藤,別稱有很多,大血藤、血通、赤藤等,為木通科大血藤屬木質藤本植物,分布廣泛,主產(chǎn)于我國長江以南等各省區(qū),常見于深山疏林中。入藥首載于《本草拾遺》,李時珍《本草綱目》收錄之,名曰:赤藤,認為能“治諸風,通五淋,殺蟲”。其性味苦平,歸大腸經(jīng),能清熱解毒,祛風活血止痛,消瘀散結,殺蟲,利尿通淋,可治療腸癰腹痛、熱毒瘡瘍、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絳蟲、蛔蟲等。 在南方地區(qū),有一種雞血藤跟紅藤極為相似,常常讓人混淆,其實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雞血藤是豆科植物,而紅藤卻是木通科,在藥效方面也有不同,雞血藤善于補血、活血、風濕痹痛;紅藤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腸癰驗方酒煎紅藤飲。 中醫(yī)治腸癰之方,首推《金匱要略》之大黃牡丹皮湯,謂之經(jīng)方。此方用藥簡練而配伍精當,然病勢重至有穿孔危險者,則大黃重用恐鋌而走險,故恒常多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方以治之。六十年代時,余得族前輩鄒云翔先生,其生前任南京中醫(yī)學院院長,在《中醫(yī)驗方交流集》一書中記有治盲腸炎一方,藥極簡易,而煎服之法稍稍特殊。 文中記錄:“紅藤一兩,黃酒兩茶杯煎服。此方是三年前偶然得之,因鄉(xiāng)人患盲腸炎,……聽說有此靈方,就照方三、四服,結果得全生命而愈,近兩年患此病者,都是服用紅藤一兩、酒水各半煎服,確實有效,已治過四個病人,都是痊愈。”歷年來,余以此方治腸癰或急或緩者十余例,均能藥到病除。 或問:何以此方紅藤用量不多,而療效極高?蓋關鍵在于酒煎,酒能行藥勢,透經(jīng)絡,行瘀滯,去膿腫。在此方中,恰與紅藤相須為用,相得益彰,以建大功。若遇滴酒不飲之人,純以水煎紅藤服則多無效,此等患者宜改用別法治之,以免貽誤病機而致僨事。是故不善飲酒者,如酒水各半猶嫌酒多,可少加黃酒一、二匙,多服幾劑,亦能有效。 現(xiàn)附驗案一則,以供參考:某女,三十有余,患有慢性闌尾炎史,右下腹小痛常作,某日疼痛劇發(fā),一下午連往三家醫(yī)院急診,血檢白細胞逐次遞增至一萬以上,建議手術治療,患者懼而不就。每日僅注射慶大霉素二次,連續(xù)三日,腹痛依然不減。后經(jīng)酒煎紅藤飲方: 紅藤30g,用黃酒250毫升,浸泡半小時,加適量自來水,然后加熱煎煮,待煎開后三、五分鐘,即倒出乘熱飲服,只服頭煎,不服二汁。下午另以紅藤30g,如法繼續(xù)煎服一次。至翌日上午又服一次,服三次后,疼痛消失。為鞏固療效,續(xù)服三次,每日一次共服三日,從此痊愈。 或問:此方源出何書。然《景岳全書》早有記載。該書“新方八陣因陣”載“腸癰秘方”曰:患腸癰后,“先用紅藤一兩許,以好酒兩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漸止為效?!贝朔街梁啠ㄖ烈?,而效至宏,可謂驗方達藥矣。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中也證實了這一方:紅藤治急、慢性闌尾炎,闌尾膿腫:紅藤二兩,紫花地丁一兩。水煎服。而今時惟用紅藤,不必地丁,是簡之又簡也。由此可見,紅藤一味中草藥,卻能治闌尾炎、盲腸炎,簡單又有效,值得收藏!“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留言與轉發(fā),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