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性激素變化 圍絕經期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導致垂體前葉功能增強,促使腎上腺皮質產生雌激素;60歲以后婦女腎上腺皮質產生較多雄激素。激素變化使乳腺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進而導致乳腺癌的發(fā)生。 2.激素因素作用 初潮早于12歲,絕經晚于50歲,未婚,未哺乳,35歲以上未育者發(fā)病率高。 3.遺傳因素 一級親屬中有乳腺癌病史者,發(fā)病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 4.飲食習慣 高脂飲食者發(fā)病多,肥胖人群發(fā)病率高。 5.癌前病變 如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纖維腺瘤及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等與乳腺癌發(fā)生也有關系。 6.其他因素 如放射線、致癌藥物。 二、臨床分期 一期 | 腫塊直徑<3cm.與皮膚無粘連,無腋窩淋巴結腫大 | 二期 | 腫塊直徑<5cm.與皮膚粘連,尚能推動,同側腋窩有尚可活動的散在腫大淋巴結 | 三期 | 腫塊直徑>5cm.與皮膚廣泛粘連或有潰瘍形成,與深部筋膜、胸肌粘連固定,同側腋窩腫大的淋巴結已融合成團,但尚能推動 | 四期 | 癌腫廣泛擴散,與皮膚或胸肌、胸壁粘連固定;同側腋窩腫大的淋巴結已融合固定;或鎖骨下淋巴結腫大;或有遠處轉移 |
三、轉移途徑 局部擴展 | 癌細胞沿導管或筋膜間隙蔓延,繼而侵及Cooper韌帶和皮膚 | 淋巴轉移(主要途徑) | ①癌細胞沿胸大肌外側緣淋巴管侵入同側腋窩淋巴結,然后侵入鎖骨下淋巴結并可至鎖骨上淋巴結,進而經胸導管(左)或右淋巴管侵入靜脈血流而向遠處轉移,約占60%。原發(fā)灶多在乳頭、乳暈區(qū)及乳房的外上象限 ②癌細胞經內側淋巴管,侵入胸骨旁淋巴結,繼而到達鎖骨上淋巴結,并通過與①中同樣的途徑進入血液循環(huán),占20%一30%。原發(fā)灶多在乳房內側 | 血行轉移 | 癌細胞可經淋巴途徑進入靜脈外,亦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環(huán)而致遠處轉移。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依次為骨、肺、肝 |
四、臨床表現(xiàn) 乳房腫塊 | 多見于外上象限,其次是乳頭、乳暈區(qū)和內上象限。早期表現(xiàn)為無痛、單發(fā)、質硬、表面不光滑、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不易推動。一般無自覺癥狀,常干洗澡、更衣或查體時發(fā)現(xiàn) | 皮膚改變 | 癌腫侵犯Cooper韌帶,可使韌帶收縮而失去彈性,導致皮膚凹陷,即所謂“酒窩征”;癌細胞阻塞皮下、皮內淋巴管,可引起局部淋巴水腫,皮膚呈“橘皮樣”改變。晚期如癌細胞侵入大片皮膚,可出現(xiàn)多個堅硬小結節(jié),形成“衛(wèi)星結節(jié)”;癌細胞侵入背部與對側胸壁,可限制呼吸,稱“鎧甲胸”;有時皮膚破潰形成潰瘍,呈菜花狀,容易出血 | 乳頭改變 | 鄰近乳頭或乳暈的癌腫,可侵入乳管使之縮短,將乳頭牽向癌腫一側,進而導致乳頭扁平、回縮、凹陷;若外上象限癌腫,可使乳頭抬高;乳頭深部癌腫侵入乳管使乳頭凹陷,導致兩側乳頭不對稱 | 區(qū)域淋巴結腫大 | 常為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腫大淋巴結先為散在、數(shù)目少、質硬、無痛、可被推動;以后數(shù)目增多,并融合成團,甚至與皮膚或深部組織粘連。大量癌細胞阻塞腋窩淋巴管可致上肢淋巴水腫。晚期鎖骨上淋巴結增大、變硬。少數(shù)病例發(fā)生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 | 全身癥狀 | 早期一般無全身癥狀,晚期患者可有惡性腫瘤轉移表現(xiàn)。如:肺轉移時出現(xiàn)胸痛、咳嗽、咯血、氣急;骨轉移時出現(xiàn)腰背痛、病理性骨折(椎體、骨盆、股骨);肝轉移時出現(xiàn)肝腫大、黃疸 | 特殊乳腺癌表現(xiàn) | ①炎性乳腺癌:少見,一般發(fā)生于年輕女性,尤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發(fā)展迅速,轉移早,預后極差。表現(xiàn)為:乳房增大,皮膚紅、腫、熱、痛,似急性炎癥表現(xiàn);觸診整個乳房腫大發(fā)硬,無明顯局限性腫塊 ②乳頭濕疹樣乳腺癌(又稱Paget?。荷僖?,惡性程度低,發(fā)展慢。發(fā)生在乳頭區(qū)大乳管內,后發(fā)展至乳頭。表現(xiàn)為:乳頭刺癢、灼痛、濕疹樣變,以后出現(xiàn)乳頭、乳暈粗糙、糜爛、脫屑,如濕疹樣,進而形成潰瘍;病變發(fā)展則乳頭內陷、破損 |
五、分期與分類 1.TNM分期 (1)T(原發(fā)腫瘤) T0 | 未查出原發(fā)癌瘤 | Tis | 原位癌,非浸潤性導管癌及未查到乳腺腫塊的乳頭濕疹樣乳腺癌 | T1 | 癌瘤最大徑≤2cm | T2 | 癌瘌最大徑>2cm且≤5cm | T3 | 癌瘤最大徑>5cm | T4 | 癌瘤無論大小,已直接侵犯皮膚及胸壁(肋骨、肋間肌、前鋸?。?/td> |
(2)N(區(qū)域淋巴結) N0 | 癌瘤同側腋窩無腫大淋巴結 | N1 | 癌瘤同側腋窩可捫及腫大淋巴結 | N2 | 癌瘤同側腋窩淋巴結相互融合或與周圍組織粘連 |
(4)根據(jù)以上情況進行組合,可將乳腺癌分為以下各期 0期 | TisN0M0 | I期 | T1N0M0 | Ⅱ期 | T0-1N1Mo,T2N0-1Mo,T3N0M0 | Ⅲ期 | 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 Ⅳ期 | 任何TNM1 |
以上分期可根據(jù)病理分期(pTNM)修正。 2.病理組織學分類 分類 | 特點 | 預后 | 非浸潤性癌 | 包括導管內癌(癌細胞未突破導管壁基底膜)、小葉原位癌(癌細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頭濕疹樣乳腺癌 | 此型均屬早期,預后較好 | 早期浸潤性癌 | 包括早期浸潤性導管癌(癌細胞突破基底膜,開始向間質浸潤)、早期浸潤性小葉癌(癌細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開始向間質浸潤,但未超越小葉范圍) | 仍屬早期,預后較好 | 浸潤性特殊癌 | 包括乳頭狀癌、伴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樣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樣癌、鱗狀細胞癌 | 一般分化較高,預后尚好 | 浸潤性非特殊癌 | 包括浸潤性小葉癌、浸潤性導管癌、硬癌、髓樣癌(無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者)、單純癌、腺癌 | 此型大多分化低而預后差,占乳腺癌的80% | 其他罕見癌 | -- | -- |
六、治療 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 乳腺癌根治術 | 切除乳腺加癌腫周圍至少5cm皮膚加乳腺周圍脂肪,胸大肌、胸小肌及其筋膜,腋窩、鎖骨下脂肪組織及淋巴結清掃。現(xiàn)已少用 | 乳腺癌擴大根治術 | 根治術加第2-4肋軟骨及肋間肌加胸廓內動、靜脈及周圍淋巴結?,F(xiàn)亦少用 | 改良乳腺癌根治術 | 單純乳腺切除,同時做腋窩淋巴結清掃,保留胸肌?,F(xiàn)為常用的手術方式 | 乳房單純切除或部分切除術 | 對原位癌、微小癌或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根治術者適用 |
2.化療 (1)術后應用化療是必要的全身性輔助治療方式,可降低術后復發(fā)率。 (2)要求多療程聯(lián)合化療,因為癌細胞不能被一次性消滅,癌細胞增殖周期較長,而化療藥物僅對增殖期癌細胞有效,不同的化療藥作用部位不同。常用的有CMF方案(環(huán)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CAF方案(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ACMF方案(多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MFO方案(絲裂霉索、5-氟尿嘧啶、長春新堿)。 (3)主要化療反應有嘔吐、靜脈炎、肝功能異常、骨髓抑制、皮膚反應。 3.放療 (1)在術前、術后采用。 (2)術前殺滅癌腫周圍癌細胞,術后減少擴散及復發(fā),可提高5年生存率。 (3)一般在手術后2-3周,于鎖骨上、胸骨旁以及腋窩等區(qū)域進行放射治療。 (4)此外,對骨轉移灶及局部復發(fā)灶照射,可緩解癥狀。 4.激素療法 (1)激素的效用與患者的年齡,特別與是否絕經有很大關系。 (2)絕經前患者主要采用卵巢切除或X線照射卵巢,或使用雄激素,尤其是骨轉移患者。 (3)絕經5年以上的患者用雌激素治療。 5.分子靶向治療 某些乳腺癌細胞表面HER-2分子高表達,并和癌細胞發(fā)生轉移、預后差相關。針對該分子的單克隆抗體Herceptin(赫塞汀,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已應用于臨床。 6.術后康復 (l)評估患肢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狀況,注意有無受損情況。 (2)術后24小時內麻醉清醒后,即可開始協(xié)助患者進行手指、腕和腿部的屈曲和伸展運動。囑患者在傷口愈合前,不宜進行患肢手臂的外展運動。 (3)術后3-5天可開始患肢的功能鍛煉,從肘部開始逐步發(fā)展到肩部,如鼓勵患者用患側手進行日常自理活動,如刷牙、梳頭、洗臉。 (4)指導患者在仰臥位或坐位時,將上肢外展,肘部放在枕頭上,使其抬高過肩。避免上肢內收,以防造成腋下攣縮,引起不適。 (5)待腋下引流管拔除之后,術后10-12天可囑患者逐漸進行上臂的全范圍關節(jié)運動,方法如下。 手指爬墻運動 | 雙腳分開直立于墻前,患肢肘部彎曲,手掌與肩同高貼在墻上,手指彎曲并沿墻壁逐漸向上爬行,直至手臂完全伸直為止;然后手臂再向下移動至原位 | 畫圈運動 | 取一根繩子,一端系于門柄或其他物體上,另一端握于患側手中,面對門或物體而立。以畫圓圈的方式轉動繩子進行圓周運動,由小到大、由慢至快 | 滑輪運動 | 在高于頭部的橫桿上搭一根繩子,雙手各持一端。首先用健側手將繩子往下拉,使患側手臂抬高,直至到達稍感不適的位置;然后抬高健側手臂,使患側手臂自然下降;如此反復,進行滑輪運動 |
七、乳房腫塊的鑒別診斷要點 鑒別要點 | 乳腺纖維腺瘤 | 乳腺囊性增生病 |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 乳腺癌 | 乳腺肉瘤 | 乳腺結核 | 年齡(歲) | 20-25 | 25-40 | 40-50 | 40-60 | 中年 | 20-40 | 病程 | 緩慢 | 緩慢 | 緩慢 | 快速 | 快速 | 緩慢 | 疼痛性質 | 無 | 周期性 | 無 | 無 | 無 | 較明顯 | 腫塊數(shù)目 | 常單發(fā) | 多數(shù)成串 | 不易觸及 | 常單發(fā) | 單發(fā) | 不定 | 腫塊邊界 | 清楚 | 不清 | 不易觸及 | 不清 | 清楚 | 不清 | 活動度 | 不受限 | 不受限 | 不易觸及 | 受限 | 不受限 | 不受限 | 乳頭溢液 | 無 | 血性、棕色、黃色 | 鮮紅、血性、晴棕色、黃色 | 血性、黃色、黃綠色 | 無 | 無 | 鑒別要點 | 乳腺纖維腺瘤 | 乳腺囊性增生病 |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 乳腺癌 | 乳腺肉瘤 | 乳腺結核 | 轉移病灶 | 無 | 無 | 不易觸及 | 局部擴展 | 血行轉移 | 無 | 膿腫形成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冷膿腫 |
致謝本文來源:網絡及網絡投稿綜合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本文小編以欣賞、學習之意發(fā)布,謝絕商業(yè)傳播及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