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們大家走進故宮博物館,我們能感受到的不僅是這百年前的明清故宮帶給我們的震撼,更多的也是這數萬件古代文物帶給我們的故事,它們背后所承載的歷史。 這些文物在歷史中走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才穩(wěn)穩(wěn)當當的住進了故宮博物館,供我們欣賞。 可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和平年代的故宮。時間追溯到上世紀,1932年。在那時候,故宮的文物進行了一次規(guī)模宏大的遷徙,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一次文物大遷徙。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文物大遷徙,“文物的長征”
在準備南遷時,故宮內尚存二十四萬件以上的國寶。在戰(zhàn)火就要殃及時,多停留一分就多一分的危險。 故宮博物院的主要負責人莊尚嚴及一些專家挑選了9000多幅書畫、27000多件瓷器,并將它們分成4層進行打包。 其次,各個種類文物的打包整理也是很漫長的過程。這每件文物都被裹上了紙、棉花、稻草,最后,還要套上一個木箱子,有的甚至還要在木箱子外邊再套上一個鐵盒,為的就是防止在運輸的過程中,文物遭受到損壞。這些文物太多了,故宮博物院負責人莊尚嚴及一些職工,打包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還將他們收拾停當。 為此,在真正離開前,還要將打包好的每一個箱子打開檢查,看是否有疏漏,墊鋪的棉絮稻草等是否發(fā)霉潮濕。
1933年的一個夜晚,故宮的工作人員趁著夜深人靜,悄悄地帶著第一批南遷的國寶離開北平前往南京。剛下汽車,文物就被運上了火車,整整兩列火車。 次日凌晨這兩列火車就出發(fā)了,在故宮的工作人員和軍隊的保護之下經過平漢鐵路,隴海鐵路,津浦鐵路,一路向南,直達南京。一路也并沒有那么順利,差點遭到了土匪的攔截,不過幸虧提前發(fā)下,所以有驚無險。 可是就在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南京后,這一批國寶卻都被南京國民政府退貨了。他們根本不準備接受這批文物。 當時是運送文物的負責人之一吳瀛,找到了國民政府宋子文。在他的安排下決定將文件檔案留在南京,而其余的文物則運往上海,放在法國租界天主教堂的倉庫內。 就這樣,第一批文物終于落腳。而接下來的四批文物也在宋子文的安排之下,運送到了南京和上海,總計是19557箱。
紙包不住火,在不少人知道文物落腳在上海南京后,提出想要一睹風采。于是便做了幾次小型的展覽,沒想到的是這些文物一經展出,震驚天下。
當時有不少的歐洲國家希望故宮博物院將這些文物帶到他們的國家去展出。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且不說這路途遙遠,要是去了歐洲他們也想要這些文物,便很有可能有去無回。但是這也是很好的彰顯我國的文物的機會。 于是在半年之后,籌備委員會將80箱文物送出了國門,舉辦了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經過這一次展覽會,在歐洲掀起了一股中國藝術熱,連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他的王后太子,歐洲的貴族都趕過來參觀。 也正是因為這次的展覽,南京國民政府,終于開始正視文物的保存問題,在朝天宮修建了一處庫房,用來存放南遷文物,可是這樣的穩(wěn)定持續(xù)了還不到一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不久,日軍又發(fā)動了813事變,上海也淪陷了。南京告急,文物又要立馬轉移。 這次的危險程度和上次南遷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當時不光文物要轉移,南京政府也要轉,一路槍林彈雨,還有那么多百姓要逃難,這個情況得有多么的混亂可想而知。 本著雞蛋不能放進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國寶西遷分“南、中、北”三路進行。
1937年8月第一批南遷文物,也就是曾經出國展覽的那80箱文物。本來的機會是將文物放在湖南大學博物館,可是卻收到了密保說要轟炸長沙,于是趕緊又轉移到了桂林和貴陽。 還好走的迅速,一個月后湖南大學便被炸為平地。將國寶運到安順華嚴洞藏了幾年,最后落腳點是四川巴縣的飛仙巖。 2.中路 第一批文物走后南京便陷入了混亂,日軍的飛機,隔三差五就來扔幾個炸彈。就在這種情況下,第二批文物開始運送。 這一路文物出發(fā)之后,就好像撞了邪似的,走到哪兒日軍的飛機就炸到哪,剛到漢口,遇上轟炸,隨后到武昌也有敵機一路轟炸。原來是因為日軍知道了文物南遷的消息,便早早地開始打探文物的去向。在重慶呆了一段時間后又因為日軍的轟炸遷往四川樂山。 可以說第二批文物就是被日軍的飛機轟炸,一路跑到樂山的。 3.北路 北路可以說是最刺激的,先是在鄭州火車站險些被轟炸,在寶雞時,因潼關受到威脅再次轉移,翻越了秦嶺雪山后運到漢中,可是漢中是平原,也有被轟炸的危險,最后藏在峨眉縣的大佛寺和武廟。 當時政府抽調了多趟火車運送國寶,并采用竹筏搭載卡車渡過無橋的河流,峨眉縣的一場大火還差點將國寶給燒了。 古物一散難復聚
當時知道了文物要南遷后,就有不少人站出來反對說,這不就是擺明了在說北平城保不住了嗎?反對南遷的這些人當中,就有時任故宮博物院理事的周兆祥,為了阻止文物南遷,周兆祥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北平市民眾保護古物協會,又是演講又是散布傳單。 有人認為帶走國寶,意味著放棄北平、放棄抗戰(zhàn),有人認為國難當頭,不該在國寶上浪費精力,還有人認為國寶價值連城,應該把它賣了買飛機、大炮。 甚至當時很多文人也站出來反對文物的南遷。魯迅還寫詩進行諷刺:“寂寞空城在,倉皇古物遷。頭兒夸大口,面子靠中堅。驚擾詎言妄?奔逃只自憐。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錢。” 雖然國寶遷徙一直不被別人看好,但從結果來看,還是很正確的,抗日戰(zhàn)爭時,從東北打到內陸,日軍本著發(fā)家致富的想法,從來就沒想過放文物一條生路,中華文明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就算在淪陷區(qū)內,國人也沒放棄搶救和保護文物,駐美大使胡適以“美國國會購書”的名義,將數萬冊古籍運往美國存放,鄭振鐸先生自掏腰包購回流失在外的國寶。 不過遺憾也是有的,國寶陸續(xù)從大山運回南京時,內戰(zhàn)爆發(fā)了,眼看著南京就要被解放了,蔣介石連忙帶人逃跑,他自然也沒有放過這些國寶,南京的國寶從臺灣基隆港登陸。后在臺北建成故宮博物院。 當年參與遷徙的國寶如今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
不過最神奇的是,國寶文物在逃亡過程中歷經了,轟炸、土匪、惡劣環(huán)境、白蟻、潮濕等考驗,最后結束戰(zhàn)爭時竟都完好無損,被稱為世界文物史上的奇跡。 在當時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保護這些文物,有許多人也是覺得難以理解的,我覺得這段話說的很對,拿來和大家共勉。
即使我們不幸被黑暗所籠罩,但每一個古董,都是一個火種。 都說弱國無外交、無人權,我們因為弱小,經歷過太多屈辱。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個角落依舊戰(zhàn)亂頻發(fā),但中國卻早已屹立在世界之巔,是祖國的強大讓我們今天能安靜地在博物館里,欣賞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文明瑰寶。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考古文物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