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蔭 丁祖蔭(1871-1930),原名祖德,字芝孫,一作之孫,號初我,初園居士,又號一行。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知名官吏、學(xué)者、藏書家、文學(xué)家。 常熟新學(xué)第一人 丁家祖籍常熟市海虞鎮(zhèn)福山丁市(今幸福村)。丁祖蔭的祖父丁云瑞,字伯卿,號芝亭,清道光己亥(1839年)舉人,官至內(nèi)閣中書。丁祖蔭的生父是丁炳森,生母鄒氏,但他從小過繼給伯父丁慶培為子,不過其生父后來未再生男孩,所以丁祖蔭便還祧丁炳森。 丁祖蔭從小好學(xué)不厭,博覽群書。他是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庠生,后就讀于江陰南菁書院,從定海黃以周、丹徒丁立鈞學(xué)。丁祖蔭善交友,常與曾樸(清末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孽?;ā防m(xù)作者)、張鴻,徐念慈、殷崇亮等來往。 光緒二十二年(1896),丁祖蔭與諸友首開邑內(nèi)辦學(xué)之新風(fēng),在城東學(xué)愛精廬創(chuàng)設(shè)中西學(xué)社,翌年創(chuàng)辦蒙養(yǎng)學(xué)堂,不久兩者合為中西學(xué)堂。他與曾樸共主校務(wù),后獨任堂長。他又與曾樸、徐念慈在曾園創(chuàng)辦第一民立兩等小學(xué),后學(xué)校遷至壺隱園,由其獨資改名丁氏小學(xué)。丁祖蔭先后共創(chuàng)辦5所小學(xué),其中一所是女學(xué)(競化兩等女學(xué)),對當(dāng)?shù)匦聦W(xué)推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樸 光緒二十九年(1903),丁祖蔭創(chuàng)辦《女子世界》月刊兼主編,伸張女權(quán)。 光緒三十年(1904),他發(fā)起組織常昭學(xué)會,翌年改組為常昭教育會,丁祖蔭出任會長。同年在滬創(chuàng)辦《小說林》社。光緒三十三年(1907),成立常昭勸學(xué)所,丁任總董兼視學(xué)員。 宣統(tǒng)元年(1909),丁祖蔭兼任石梅西校堂長。次年,他當(dāng)選為江蘇省咨議局議員。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丁祖蔭任常熟民政長、知事(均為今縣長)。辛亥初秋,常熟、昭文兩縣遭受嚴(yán)重水災(zāi),殃及27鄉(xiāng)鎮(zhèn),20余萬人遭災(zāi),災(zāi)情延至次年即民國元年(1912年)。時鄉(xiāng)區(qū)發(fā)生農(nóng)民聯(lián)合抗租斗爭,丁祖蔭主張“彈壓”,捕殺大義地保李同、王莊千人會領(lǐng)袖周天寶。民國二年(1913年),他調(diào)任吳江縣知事,亦以“嚴(yán)治”著稱。對兩縣水利、教育、漕賦、司法等,多有興革。國民政府當(dāng)局頒給金鶴獎?wù)?,保升道尹。?span>丁祖蔭有氣喘病,準(zhǔn)備退隱,吳江各界民眾極力挽留,丁硬是連寫七次辭職信,才得以擺脫束縛歸老田園。 1914年,因歷年捐款興學(xué),成績卓著,丁祖蔭獲大總統(tǒng)特獎,授一等金質(zhì)褒章及總統(tǒng)親書匾額一方。同年3月,他出任縣教育款產(chǎn)經(jīng)理處總董,負責(zé)籌劃管理全縣教育款產(chǎn)。 1917年,丁祖蔭任《重修常昭合志》總纂(清雍正四年將常熟縣析為常熟、昭文兩縣,辛亥革命后兩縣合并仍為常熟縣),禮聘一時俊彥耆宿參與修志。丁氏親自 為全書發(fā)凡起例, 編定《例言》多條, 規(guī)定了收載范圍、 分卷統(tǒng)門、 文圖表譜諸問題,。民國十三年(1924)書成,共22卷。丁志藝文志 20多萬字,著錄歷代著作家2058人共上萬種著作,幾乎占有我國歷代古籍約存10萬余種的十分之一, 其數(shù)量數(shù)倍或數(shù)十倍于前志,在方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惜的是,因日寇侵華,稿本毀殘過半,后經(jīng)費不敷未全部付印。 1918年后,丁祖蔭又任縣地方教育董事會和縣教育局董事會董事,參議邑中學(xué)務(wù)。 1930年12月,丁祖蔭病逝于蘇州。 蕭氏晨星樓現(xiàn)存丁祖蔭寫與蕭盅友的信函 緗素樓藏書萬卷 張一麐(曾任徐世昌內(nèi)閣教育總長)在《常熟丁芝孫先生墓志銘》中說丁祖蔭“于學(xué)無所不窺,尤精于目錄校讎之學(xué),見有佳書,必搜訪抄錄,于鄉(xiāng)邦文獻,刻意旁求。寒暑弗渝,丹黃不輟”。 江南常熟,以藏書名聞天下。吳晗在《江蘇藏書家史略》序中稱:“以蘇省之藏書家而論,則常熟、金陵、維揚、吳縣四地始終為歷代重心?!比~昌熾(詳情參閱:【大家】“書林之掌故,藏書之詩史”葉昌熾)《藏書紀(jì)事詩》中記載常熟籍藏書家的人數(shù)僅次于蘇州、杭州兩地,名列全國第三。據(jù)統(tǒng)計,文獻記載的常熟私人藏書家近300位,常熟成為明清時期私人藏書中心地之一,被稱譽為“藏書之鄉(xiāng)”。 丁祖蔭素擅文翰,并好藏書,收善本古籍1萬余冊。所得多來自于趙氏“舊山樓”、莫氏 “銅井文房”舊藏,其中精品頗多,如明刻《古今雜劇》,該書經(jīng)趙琦美手抄,歷錢謙益(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63期:錢謙益,紅豆館里柳如是,絳云樓外人已非)、季振宜、黃丕烈(詳情參閱:大收藏家349期:黃丕烈,五百年來藏書第一人)等人收藏,為海內(nèi)孤本。還有顧千里??北尽ⅫS丕烈點校本、趙琦美手抄本等;家藏抄本頗多,見于文獻記載的達20多種,稿本也有近50種。 丁祖蔭在常熟城西購吳峻基壺隱園,設(shè)“緗素樓”以藏書。除了驚人秘籍脈望館趙琦美抄補明校本《古今雜劇》242種等外, 大多為常熟先賢著述、 地方文獻罕傳資料,有《丁氏書目稿本》,潘景鄭(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40期:潘景鄭。潘家,又是潘家!)跋。 丁祖蔭《絳云樓書目》校本 丁祖蔭的藏書分藏常熟、蘇州兩地。丁氏卒后,其子丁劍峰就讀上海而不悅學(xué),書簏塵封??箲?zhàn)期間,丁氏蘇州的圖書被童仆大量變賣,常熟的圖書也是“篋衍狼藉”,大量流入市肆。丁祖蔭的忘年交潘景鄭先生在生活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收購了不少丁祖蔭校本,現(xiàn)大多被上海圖書館珍藏。著名的丁祖蔭藏《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今則珍藏于國家圖書館。另外,常熟圖書館現(xiàn)亦藏有少量丁祖蔭撰寫題跋的圖書。 丁祖蔭勤于著述和刻書,著有《丁芝孫日記》、《一行小集》、《松陵文陵》、《河?xùn)|君軼事》、《初我日記》等。編纂《丁氏書目》2冊??虝喾N,有《虞山叢刻》14種、《虞陽說苑》32種、《松陵文牘》、《虞陽說匯》、《逸史》等。撰目錄書籍有《常熟藝文志》、《常熟金石志》、《常熟舊志列傳目稿》等。 丁祖蔭藏書印一組 《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傳奇 明代萬歷年間的大藏書家趙用賢、趙琦美父子,其藏書樓叫脈望館,藏書達5000種,總數(shù)達20000冊。經(jīng)趙琦美親手抄校的元明兩代的劇本共裝訂了一百冊,收集有馬致遠、王實甫、關(guān)漢卿、費唐臣、宮大用以及無名氏等的曲本,其中元曲有29種,均為海內(nèi)孤本。 趙琦美去世前,分幾次將藏書寄放于錢謙益家。錢氏絳云樓于清順治四年(1650年)失火燒毀,大部分宋元秘籍都焚之于火。但所幸的是,古今雜劇未遭不測,保存完好。錢死后,絳云樓的未毀之書贈給錢的侄子錢曾,錢曾著有《也是園書目》記錄此事(三百四十種)。 錢曾之后,是泰興人氏季滄葦(三百種、一百冊)。季滄葦?shù)牟貢髞肀缓位退?。何煌之后,此書歸于黃丕烈(六十六冊、二百六十六種)。黃氏士禮居藏書散出,此書為蘇州人汪士鐘所有。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 汪氏藏書于咸豐初(約1852年左右)被楊以增(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16期:楊氏海源閣,晚清中國北方藏書第一世家)購走一部分,貯于“海源閣”。咸豐十年(1860)以前,汪氏藏書已基本散盡,其余長編巨冊,多歸于瞿鏞“鐵琴銅劍樓”(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00期:瞿氏鐵琴銅劍樓,中國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和上海郁松年“宜稼堂”。但《古今雜劇》不在這些藏家的著錄中。有的人認為此書為北京怡王府收藏。此說不妥,因怡王府在同治初年(1861~1862)即被抄家,王府珍藏古籍被變賣,翁同龢與吳縣潘文勤(詳情參閱:【收藏大家】潘祖蔭:“神眼”鑒文物)、山東聊城人氏楊紹和(楊以增之子)、杭州朱學(xué)勤共同分享了這批藏書?!豆沤耠s劇》如在其中,一定有相關(guān)著錄,但實際上并無。 與翁同龢同年的常熟人趙宗建(1824~1900),字次侯,建藏書樓名“舊山樓”。江南地區(qū)經(jīng)太平天國之亂后書畫典籍散佚,趙宗建廣購博收,其中就有汪閬源家舊藏?!豆沤耠s劇》便應(yīng)于此時或稍后入藏趙家舊山樓。在趙宗建生前編定的《舊山樓書目》上,《古今雜劇》(六十四本、二百四十二種)赫然列于書目。趙氏所有藏書秘不示人,葉昌熾曾至其館,亦未能見其藏書。 上世紀(jì)20年代初,軍閥戰(zhàn)亂時期,趙氏后人爭奪藏書,經(jīng)常讓山民把書籍藏入柴筐運到城里出售,邑中嗜書者爭相購買。兩位藏書大家丁祖蔭、張?zhí)m思聽說后便相約同往舊山樓看書。但丁祖蔭提前一日去,捷足先登得到了《脈望館古今雜劇》,藏于轎肚(轎中坐柜)帶回。張?zhí)m思得知此情后,非常惱火,在茶館中痛詆丁祖蔭,但丁祖蔭卻死不承認。他不承認,別人也就無從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得到趙氏的藏書。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 1930年十月,丁祖蔭在國立北平圖書館月刊第三卷第四號上發(fā)表了一篇題跋,將古今雜劇尚在人間的消息若隱若現(xiàn)疑陣四布的透露出來??墒牵诩毙枰挼酱藢毜泥嵳耔I(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57期:鄭振鐸,國家第一任文物局長的不世收藏)追問之下,丁氏又極力否認有藏此書。鄭振鐸事后恨恨地說,丁氏所言“不知流落何處”均是英雄欺人之談。 1930年十一月,丁祖蔭病逝于蘇州,此時離他發(fā)表題跋只隔了不到一個月。 1937年,日寇攻陷蘇州,丁家藏書被其生活困窘的后人以每本一升米的價格售出(一說是仆人以120元出售藏書的十二只紅木大櫥)。蘇州“來青閣”書商分批收購了丁氏的部分藏書,其中便有古今雜劇32冊。鄭振鐸在上海得到訊息,冒著被日本鬼子搜捕的風(fēng)險,立即趕到蘇州來青閣書莊看書,但原來叫價千元的書籍已被另一書商搶先收齊64冊,而新的報價則高達萬元,鄭振鐸找暨南大學(xué)代校長程瑞霖籌足款項,又經(jīng)開明書店陳乃乾從中周旋,最終代表國民政府以九千銀洋的代價收得此書,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 鄭振鐸是這樣評價《脈望館古今雜劇鈔校本》的:“這弘偉豐富的寶庫的打開,不僅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增添了許多本的名著,不僅在中國戲劇史上是一個奇跡,一個極重要的消息,一個變更了研究的種種傳統(tǒng)觀念的起點,而且在中國歷史,社會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上也是一個最可驚人的整批重要資料的加入。這發(fā)見,在近五十年來,其重要,恐怕是僅次于敦煌石室與西陲的漢簡的出世的?!?nbsp;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 后事 丁祖蔭原配夫人周氏,生安雅、美初,都早夭,三女美鈞(字競?cè)A)亦英年早逝;繼室方育和,生元民,稚民、劍鋒三子,元民、稚民早夭。丁劍鋒上海持志大學(xué)肄業(y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移居上海。丁劍鋒之子丁士昭,乃上海同濟大學(xué)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 民國20年(1931年)1月26日,丁劍鋒奉母命將父丁祖蔭安葬于虞山北麓陸點祖塋。墓志由蘇州張一麟撰,江寧鄧邦述書,吳縣孫仲淵(孫伯淵之弟)刻字。 丁祖蔭宅(緗素樓舊址)位于城區(qū)街道西倉前上塘,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jié)構(gòu),為清代建筑?,F(xiàn)存三進,均為單層,整體建筑結(jié)構(gòu)保存基本完好,建筑占地面積約660平方米。所居原為”壺隱園“舊址,園中”緗素樓“為其藏書處。該處建筑于2011年6月被公布為常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丁祖劍峰移居上海后,有劫余書籍500多種,約有3000冊。新中國成立后,劍峰去世,家屬將大部分余書出讓給上海市圖書館。其間,有宋刻經(jīng)卷一種,為稀世珍本。丁祖蔭的《初我日記》20冊,亦在該館保存。 丁祖蔭信札 丁祖蔭詩二首 《哭殷次伊》 江山無主奈愁何,凄絕同胞愛國歌。 虞嶺魂歸風(fēng)雪夜,春寒猶禁自由花。 殷次伊:字潛溪,又名崇亮,常熟人,生于一八七八年。為新派人物,曾與丁祖蔭等在常熟創(chuàng)辦新式學(xué)堂。一九零三年“蘇報案”發(fā)后,因感念國事日非,欲赴日參加留日學(xué)生組織的拒俄義勇隊,七月三日準(zhǔn)備返里辭別家人時,船經(jīng)長江,孤憤難抑,于船上投江自盡。 《春初視察東南鄉(xiāng)災(zāi)況有感》 兵荒民瘼兩顛連,患難家鄉(xiāng)一系肩。 歲在初元多世變,縣猶常熟幾豐年。 青山歷歷誰為主,赤子啾啾欲問天。 休羨河陽花滿樹,東郊尚有未耕田。 參考資料 曹培根《丁祖蔭的修志實踐及其貢獻》 金坡《啟民智、興新學(xué):士紳與常熟教育事業(yè)近代化的轉(zhuǎn)型——以丁祖蔭為例》 俞小紅《中國著名藏書樓舊山樓的顛沛幾百年》 郭亮《近代批校家丁祖蔭的幾種校本》 其它 歡迎大家提供更多大收藏家的資料,謝謝! 大藏嘉 您的藝術(shù)財富管理專家 服務(wù)10000名會員 收獲10%以上年化收益 發(fā)現(xiàn)·收藏·傳播·塑造人類新文化 這是您的追求,也是我們的光榮使命 收藏·投資·合作 請致電:18910079508 |
|
來自: d大羊 > 《近現(xiàn)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