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調(diào)理汗證,自汗、潮熱——益氣養(yǎng)陰,固表止汗 張某,男,29歲,初診:潮熱、自汗半年,伴乏力,尿頻。舌紅,苔薄白,脈細(xì)。辨證:氣虛自汗,陰虛潮熱。 治法:益氣養(yǎng)陰,固表止汗。 主方:玉屏風(fēng)散合人參三甲散。黃芪,黨參,防風(fēng),白術(shù),炒龜板,煅龍骨,煅牡蠣。7劑,水煎服。 二診:自汗稍減,腰背潮熱,頭暈,咽紅、咽干,乏力,尿頻。舌苔薄白,脈細(xì)。以加參玉屏風(fēng)散合玄麥甘桔湯:黨參,黃芪,防風(fēng),白術(shù),玄參,麥冬,甘草,桔梗。15劑,水煎服。 三診:潮熱,自汗顯著減少,咽干咽紅已止。但易感冒,夜尿頻數(shù),腰痛,便溏。舌苔薄白,脈細(xì)。 以加參玉屏風(fēng)散合加味縮泉丸:黨參,黃芪,防風(fēng),白術(shù),桑螵蛸,益智仁,懷山藥,菟絲子,覆盆子。15劑,水煎服。 四診:藥后潮熱、尿頻、腰痛均減。但停藥半月后潮熱、尿頻復(fù)發(fā),舌苔薄黃,脈細(xì)。以參芪大補陰丸合桑螵蛸散:黨參,黃芪,知母,黃柏,熟地黃,炒龜板,桑螵蛸,益智仁,懷山藥,杜仲,炒酸棗仁,龍齒。15劑,水煎服。諸癥悉平。 分析:《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曰:“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毙l(wèi)氣不固,則表虛而陰液外泄,故常自汗。玉屏風(fēng)散益氣固表止汗,故用之。患者兼有潮熱陰虛之征,配以人參三甲散益氣養(yǎng)陰。二診時見咽紅咽干,改用玄麥甘桔湯滋陰利咽;三診時夜尿頻數(shù)癥明顯,改伍加味縮泉丸補腎縮尿。因證選方,因方遣藥,章法井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