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論4 From 美好生活絮錄 00:00 20:00 對話全文 我們繼續(xù)《靈樞·通天》的學習。上一次我們做了一個通天的開篇,講到了天為何物,今天我們開始正文學習。 「黃帝問于少師曰」,我們以前都是講岐伯,請問這個少師和岐伯是什麼關係?古代設立輔佐黃帝的官職叫太師、太傅,而岐伯是天師。關于岐伯,現(xiàn)在考證有幾個說法:第一,他是甘肅慶陽人;第二,他是陝西歧山人。但我比較認同的是他是嫘祖西陵氏,也就是四川人,他是西陵氏陪嫁過來的一個輔佐大臣,所以他叫岐伯。 岐伯輔佐黃帝的談經(jīng)論道,跟黃帝談論人體的陰陽表裡、骨髓、經(jīng)絡、血脈,所以岐伯明顯是一位指導成年人皇帝的老師。太師、太傅,這是輔佐皇帝的人。輔佐太子,也就是還沒登基時的皇帝的時候,這些人被稱作少師、少傅。所以從這個問話就能看出來,這是黃帝在年輕的時候,請教的低級問題,或者是初級中醫(yī)粉問的問題。 「問于少師曰」中的少師,我們在歷史上沒有辦法考證他是誰,但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很多國家都有少師的職位,那就是輔佐東宮太子的老師。我特別喜歡看一部電視連續(xù)劇,叫《雍正王朝》,其中雍正在當皇子的時候,也就是在他還不是太子的時候,他請了一個師爺,這個師爺叫鄔思道。他在雍正幾次最關鍵的時候,幫他做決定,給他鼓勵,這個人其實就是少師。 但是在雍正登基以后,也就是康熙駕崩以后,雍正回到他的王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殺了他的那個師爺,因為師爺知道太多了。但師爺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對,就先恭喜雍正奪得了大位,雍正然后說你做了不少的工作,我要重用你,但師爺馬上跟他說,臣有三不可用: 首先,我是一個康熙朝時的罪犯,也就是我在康熙朝因為犯了事,被判過刑,如果你在奪得大位之后,啓用你父親在位時的一個罪犯來當大臣,這不孝;其次,在你沒當皇帝之前,我給你出的主意都是陰謀,而你做了皇帝之后,你需要光明正大的統(tǒng)治天下,你做的任何決定、任何事,都要經(jīng)得起議論和評判。而且你是有人才選拔制度的,也就是你肯定能挑到可以輔佐你的人;最后,我是一個殘疾人,我的腿是瘸的。以前一個官是要講官威、官儀的,就像之前一個本來才華橫溢的人,結果因為他相貌丑陋而沒被錄取。 他這樣說的意思就是我絕對不會因為我輔佐你,有很大功勞,然后就跟你奪權,居功自傲,那是找死。而雍正聽了之后,臉色就緩和了下來,殺氣也就少了。結果他又馬上提出第四個原因,他說我的歲數(shù)大了,想告老還鄉(xiāng)了,您就給我安排一個地方,比如您手下的李衛(wèi)那裡,李衛(wèi)是雍正手下特別忠實的大臣,我到那去養(yǎng)老,做閒云野鶴。他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我想告老還鄉(xiāng),但是我絕對不會脫離你的視野。你想他是一個王佐之才,他可以輔佐任何人當皇帝,如果他告老還鄉(xiāng),你又失去了對他的控制,他沒準就又會輔佐出一個李自成上位。所以他這些話說完以后,得以保全。 很多家長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在想,我要給我的兒子找一個什麼樣的老師。但其實你給兒子找老師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言傳身教,你不能把自身那些不好的東西傳到兒子身上,你想讓你兒子變成什麼樣,你就朝著那方向去做。你高興,兒子就不會抑鬱;你假裝高興,你兒子就會抑鬱;而你焦慮,孩子就好不了。我在治療很多孩子的病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的媽媽需要被治療,她好了,孩子自然也就好了。 我們再往下看「余嘗聞人有陰陽,何謂陰人?何謂陽人?」黃帝說我聽說把我們中醫(yī)或者我們道家把人分成了陰、陽,其實陰、陽本來說的是天,就是天道,也就是太陽月亮的變化。中醫(yī)中講「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意思就是你說的那麼懸乎,但你最后也要落實的。我聽說你們中醫(yī)是把天的變化,落實到了人的身上,并且把人分成了陰、陽,那何為陰人?何為陽人? 這個問題其實特別尖銳。首先陰陽可以細化,它分男女,那我們就問問題,請問什麼叫男人?什麼叫女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以前分辨男人、女人,是按有形有質的方法分的。人有第一性徵和第二性徵:第一性徵,意思就是男人有陰莖,女人有陰道;第二性徵,指的就是男人有喉結,女人有乳房,男人也有乳頭,但是他沒有乳房,這叫用形來分。但事實證明,這種分法很低級,因為有些男人也得了乳腺增生、乳腺癌,也就是他儘管長的是男人的形,但是他沒有男人的氣,她長的是女人的形,但她是一個女漢子。 所以從這個問題來講,我們不能低級的從形和質、形和狀的狀態(tài),來分別男人和女人,或者陰人和陽人,我們一定要去看它背后的東西,而背后的東西就是推動它的能量,以及這種能量的大小、節(jié)奏、方向。所以我們在講的 「去物質化」,應該叫「超物質化」,而且一定要超物質化。物質在精氣神的層面上,是屬于精的層面,它是最低級的,因為在它之上還有氣、能量的層面,還有神、信息、意識的層面。所以我們也應該從物質、信息、能量這三個維度,去思考陰人和陽人。 「少師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nèi),不離于五,人亦應之?」黃帝問的問題比較粗淺,他把人分為了兩類,但少師在回答的時候就給問題拔高了,他說人其實應該分成五類,這樣他馬上就營造出一種大場面的氛圍。 首先,他把視野從人擴展到了天地之間,而天在上,地在下,再加上東西南北,合起來就叫六合,這是一個空間概念,所以中醫(yī)或者道家有一個說法,我們在討論低級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把這個問題放入空間中來討論?!噶现猓娑徽摗?,意思就是你在六合之外談存在,我就不會跟你談,因為你沒有資格跟我談。而在六合之內(nèi),我們把它分成了「不離于五」,也就是說黃帝問的是陰陽,而少師說的是五行,合起來就叫陰陽五行。 那為什麼叫「不離于五」?其中的五行又從哪來?大家都能理解晝夜,春夏屬陽,秋冬屬陰,可為什麼單單創(chuàng)立出了一個五的概念,這個概念從哪來?中華文明的誕生,跟我們居住的環(huán)境有極大的關係。首先中國不處于熱帶,而熱帶只有旱季、雨季,中國只有黃土高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特殊的地理現(xiàn)象,其他地方不是難耕種,就是雨林,只有黃土高原的土壤那麼厚。 在遠古的時候,我們把氣候不分為四季,而是分為了五季,叫「十月曆」,也就是把一年分十個月,一個月三十六天,而剩下的五又四分之一天,在冬至和夏至那天留著過年。這十個月就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乙屬木屬肝;丙丁屬火屬夏;戊己屬土屬長夏,也就是暑伏的那幾天;庚辛屬金屬于秋;然后壬癸屬水屬于寒。也就是說中國人發(fā)現(xiàn)在這塊土地上,會有五種明顯的氣候的變化,這種氣候的變化是天和地合起來形成的一種能量,比如春天或者木氣生發(fā),萬物會生長,母雞開始孵小雞,狼開始下崽,這是屬于一種生的狀態(tài),而夏天則是一種火熱的狀態(tài)。 最后他把五種能量,提煉出一個規(guī)律就叫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以少師說如果你住在赤道,我們就分為陰陽,但你在中國,你是皇帝是儲君,我們就分成五類:春、夏、長夏、秋、冬。其中長夏是夏至以后,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暑伏天,是一種又濕又熱的狀態(tài)。一個月是三十六天,兩個月就是七十二天,而夏至之后再過七十二天就到了庚辛?,F(xiàn)在的彝族、苗族、白族,還在用十月曆。 中國的曆法跟月亮沒關係,比如說干支紀年,紀年就是己亥年,而從立春那天開始,就進入了己亥年的寅月,但這個月跟月亮沒關係,它其實是節(jié)氣,雨水叫中氣,立春叫節(jié)氣,從驚蟄開始轉入卯月,所以它的每個月跟月亮沒有一點關係,而是跟二十四節(jié)氣有關。 那月亮的概念是什麼?我們用一個閏月的方法,讓每年少幾天,加起來就是一個月,然后讓月亮逐漸跟著太陽走,所以最早的十月曆不叫十月曆,而是叫十日曆,比如在《藏氣法時論》中,它叫的就是甲日、乙日。最早讀的時候,我們可能說的是今天什麼什麼日,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甲日、乙日其實就是甲月、乙月,因為這個月跟月亮沒關係,它其實指的是十月曆的那個月份。 現(xiàn)在我們用的是十二月曆,也就是西方人創(chuàng)造的格里高利歷或儒略歷。我個人認為,我們用的干支紀年的方法更靠譜,因為它完全對應二十四節(jié)氣,但現(xiàn)在這個文化,只保存在算命的人的手裡。我們把干支紀年分成十二個月的好處,就是能夠跟月亮基本上同步,而其不好的地方就在于過分強調了月亮對人的影響,而忽視了太陽。 現(xiàn)在科技這麼發(fā)達,我們完全可以用轉換時空的方法給人治病,比如我肝火本來就特別旺,然后又正好處于春天,天地之氣又鼓勵生發(fā),所以肝火就更旺了,這是我可以借助吃藥、扎針、艾灸、刮痧等,把自己的肝火瀉掉。所謂的瀉掉肝火,就是讓帶有濃厚的秋天氣息和能量的藥物,進入到我的身體裡面,把我的春天的東西平一下。此外,還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我不用吃藥,而是直接去澳大利亞等南半球的國家,這些國家正好是秋天,我自然就舒服了。 很多朋友總是說自己早醒了,其實你換一個時區(qū)就可以了,比如你包一架跟地球自轉同步的飛機,讓你永遠保持在子時,也就是它在子時,你飛機也跟著走,那你也永遠在子時。所以中醫(yī)就是用時空的力量或者能量去給人治病。 所以十月曆是五行學說的來源,是它的根本,而且夏朝用的是十月曆,在齊國出了很多名人,他們都是道家的,比如管仲、齊桓公等,其中的齊桓公還是春秋五霸中的大霸王,他們用的統(tǒng)治國家的方法就是道家的方法,他們用的曆法也就是十月曆。后來秦始皇在統(tǒng)一國家的同時,也統(tǒng)一了文字、度量衡、曆法,也就是「車同軌,書同文」。 現(xiàn)在我們用的就變成了十二月曆,它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它比較好分,比如今日夏至,它就把一年分成了兩份,夏至加上冬至就像切蛋糕似的,把一年分成了四份。而十月曆不好分,它把一年分成五半,但我們無法說到底哪一個把一年分成了兩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