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公認(rèn)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文化傳承中,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有很多種神獸,如白澤、夔、鳳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 想必很多人是只聞其名,也不知其情不知其形,更不知其真實(shí)情況。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數(shù)斯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記錄的一種奇鳥。它長的像貓頭鷹,但腳卻和人的一樣,吃它的肉據(jù)說可以治療癲癇等! 《山海經(jīng)》:皋涂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shù)斯,食之已癭。 乘黃 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異獸名或神馬。 《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白氏之國)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1] 《逸周書·王會解》:“白民乘黃,乘黃者似狐,其背有兩角?!?/p> 鯤鵬 出自莊子的《逍遙游》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其原型可能是海神禺強(qiáng),《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記載:“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禺強(qiáng))?!?/p> 粱渠 傳說中的獸名?!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 歷石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見則其國有大兵” 據(jù)說有梁渠獸出沒的地方就會有戰(zhàn)亂,有大災(zāi)難,預(yù)示著天下會大亂,是一種不祥的征兆的野獸。 孟極 北山經(jīng)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卷》 天狗 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最早記載于《山海經(jīng)》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曰天狗,其狀如貍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比缥闹兴?,天狗是種像狐貍而頭部白色的動物,并是御兇的吉獸,很可能是某種古代哺乳類動物,是真實(shí)存在過的。但后來演變成用來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將天空奔星視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變成了兇星的稱謂。《史記·天官》載:“天狗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墮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p> 九尾狐 《海外東經(jīng)》:“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大荒東經(jīng)》:“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笔窌杏涊d,九尾狐成就了“大禹”與“涂山氏”的佳緣,成為了中國古書中出現(xiàn)的最早的“婚姻中介”,傳說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氣,抗拒蠱毒。九尾狐在《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三次,后來成為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征。 矔疏 一角馬,辟火奇獸。最早出現(xiàn)在《北山經(jīng)》:“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疏,可以辟火?!?/p> 鐘山神 又名燭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鐘山山神,據(jù)《山海經(jīng)》中記載,燭龍長千里,也是章尾山山神。燭龍是人臉蛇身的山神,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睜開眼就為白晝, 閉上眼則為夜晚, 吹氣為冬天, 呼氣為夏天, 能呼風(fēng)喚雨?!渡胶=?jīng)》中記載:“鐘山之神 ,名日燭陰 ,視為晝 ,瞑為夜 ,吹為冬 ,呼為夏。不飲 ,不食 ,不息 ,息為風(fēng)。身長千里 ,在無啟之東。其為物。 人面蛇身赤色 ,居鐘山下。西北海外 ,赤水之北 ,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 ,其視乃明。 不食 ,不寢 ,不息;風(fēng)雨是謁。 是燭九陰 ,是謂燭龍。“ 猙 猙本意是一種像豹、有五條尾的怪獸,現(xiàn)代漢語多用來形容樣子兇惡可怕?!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章莪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 蠱雕 一種似鳥非鳥,似豹非豹的食人畏獸,獨(dú)角,叫起來像嬰兒的啼哭。 帝江 《山海經(jīng)》第二卷《西山經(jīng)》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 無面目,是識歌舞,實(shí)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tuán)紅火,六只腳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莊子》、《神異經(jīng)》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lǐng)在一些記載當(dāng)中也被稱為“帝江”。 舉父 崇吾山的畏獸,善于投擲,虎豹畏之。 貍力 柜山上的畏獸,樣子像豬,四肢卻長出了爪子,帶有鋸齒。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貍力善于挖土。 精衛(wèi) 上古神話傳說中,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兒,后溺水而亡,化作精衛(wèi)鳥;另一說,女娃是上古的一個部落,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女娃部落遭到滅頂之災(zāi),后化作精衛(wèi)。 《山海經(jīng) 北山經(jīng)》: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青鳥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郭璞注:“三青鳥主為 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于此山也?!?/p> 蜃龍 蜃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 蜃頭上有像鹿一樣分叉的角,脖子到背上都生著紅色的鬃毛,鱗片是暗土色的,據(jù)說從腰往后的鱗片都是向前逆生的,腳像蛟一樣,前端很寬。 蜃是很稀有的龍,這都是因?yàn)轵椎纳椒ǖ木壒剩荷吆惋綦u在正月交配,生下一粒很小的蛋,這粒蛋會引來滿天云雷,雷擊中蛋將它推入土中,在幾十米的地方會變成盤卷著的蛇的樣子。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有載。 狻猊 龍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diǎn)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hù)法。 霸下 又名贔屭,龍九子中的六兒,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岳來興風(fēng)作浪。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狴犴(Bì'an) 龍九子中的七兒,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hù)公堂的肅然之氣。 負(fù)屃(xì) 龍九子中的八兒,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根據(jù)《左傳》記載,四兇分別是人頭羊身并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梼杌”。 饕餮 上古異獸之四大兇獸:《饕餮》tāo tiè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古書《山海經(jīng)·北次二經(jīng)》介紹其特點(diǎn)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人們一般稱這種人為“老饕”。《左傳》中記載饕餮為縉云氏之子,而不是龍之九子之一。而人們所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被認(rèn)為是描繪饕餮的獸面。饕餮在以中國傳說或玄幻武俠為題材的網(wǎng)絡(luò)游戲、網(wǎng)絡(luò)小說、以及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guān)形象。它長相丑陋怪異,很貪吃,見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了,最后被活活撐死。還有的民間傳說說它把世上所有能吃的東西東西都吃光了以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體,最后吃的只剩下了頭,,所以落下個“有頭無身”的名聲。后人們漸漸把它用來形容特別貪婪、特別貪吃的人。古人們把它鑄造在烹煮器皿的蓋——鼎上。 奇窮 上古異獸之四大兇獸:《窮奇》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四兇之一,主要記載于《山海經(jīng)》中,《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jìn)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墒?,同樣在《山海經(jīng)》中,《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猬的毛發(fā),與《海內(nèi)北經(jīng)》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兇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據(jù)說窮奇經(jīng)常飛到打斗的現(xiàn)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由此可見,它應(yīng)該是頭兇獸,而且還是一種懲善揚(yáng)惡的生物。然而有些書上又說它也不是那么壞,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里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由方相氏帶著十二只異獸游行,窮奇和另一只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fù)擔(dān)著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wù),于是又讓人感覺它對人還是有些益處了,之后神話被歷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窮奇逐漸演變?yōu)樘煜滤膬粗唬詈蠼K于被舜帝滅了。 梼杌 上古異獸之四大兇獸:《梼杌》 táo wù 中國神話中上古時期的四兇之一。所謂”四兇“,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間四位殘暴的部落首領(lǐng),后來被杜撰為他們部落圖騰的四種怪物。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xùn),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 唐人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神異經(jīng)》注道: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ào hěn),一名難訓(xùn)。(梼杌體格像老虎而毛類犬,毛很長,臉有點(diǎn)像人,腿有點(diǎn)像老虎,豬口牙,尾長,常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tài)度兇惡的人)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三危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體格像牛一樣大),白身(膚色蒼白),四角(四根犄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骃,是食人?!焙髞?xiàng)冭灰驗(yàn)樘熨x克水觸怒龍族,與應(yīng)龍爭斗致死。 渾沌 上古異獸之四大兇獸:混沌 《山海經(jīng)》中較早記述了混沌神話,特別值得認(rèn)真分析?!渡胶=?jīng)》第二卷《西山經(jīng)》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shí)惟帝江也?!?《莊子·應(yīng)帝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bào)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dú)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p> 白澤 上古異獸之神獸:《白澤》 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dāng)時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是可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黃帝巡游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dá)于萬物之情。問天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矖 傳說中的矖【白矖(xǐ)】 (這個絕對不是繁體字??!然后,他和電視劇《靈珠》里的白矖(仙樂)相差甚遠(yuǎn)啊。。電視劇又騙人??!) 然后,傳說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女媧非常孤獨(dú),于是用泥造人,同時也造了和自己同為蛇神的寵物。一為白矖為雌;一為騰蛇,為雄。女媧補(bǔ)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夠用,于是以身補(bǔ)天,白矖和騰蛇亦追隨以身補(bǔ)天。(相貌差不多就上圖那樣了。) 最后,一個很勁爆的消息,有傳言,白素貞乃白矖與騰蛇之女。(這個著實(shí)真的絕對十分驚艷到我了?。? =) 應(yīng)龍 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yīng)龍”,應(yīng)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yīng)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并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jiān)晕矑叩兀鑼?dǎo)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yīng)龍,因此應(yīng)龍又是禹的功臣。古代傳說中善興云作雨的神。 水麒麟 蠻荒萬載寒潭所出,性喜吞噬妖物,能御萬水,震懾群妖。后傳為異人收服,為靈山守護(hù)。 品性仁慈、妖力強(qiáng)大的生物,諳悟世理,通曉天意,可以聆聽天命,王者的神獸。 麒麟 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dāng)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明代鄭和下西洋帶來了長頸鹿后,又用來代指長頸鹿(在日本依然如此)。常用來比喻杰出的人。 畢方 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火災(zāi)之兆。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fā)出的噼啪聲響,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一說為只有一只翅膀),身體為藍(lán)色、有紅色的斑點(diǎn),喙為白色。畢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據(jù)說畢方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大火。 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zhàn)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zhàn)車旁。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此疑為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古風(fēng)》有載。 鑿齒 人形獸,齒長三尺,其狀如鑿,下徹頷下,而持戈盾(應(yīng)有一定智能)。曾為羿于壽華之野射殺。 《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有載。 三足烏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yùn)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三足烏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征來崇拜。據(jù)說由于三足烏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運(yùn)轉(zhuǎn),導(dǎo)致地上遭受旱災(zāi)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jié)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從此太陽只有一個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青龍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于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征,而比較明確的定型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征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里,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龍不是被帝王們?nèi)堪哉?。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xiàn)。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yuǎn)高于印度。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象成為龍的形象,因位于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又有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 白虎 在中國,白虎是戰(zhàn)神、殺伐之神?;⒕哂斜苄?、禳災(zāi)、祈豐及懲惡的揚(yáng)善、發(fā)財(cái)致富、喜結(jié)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dāng)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 朱雀 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lián)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玄武 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shù)节らg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后,玄冥的含義不斷地?cái)U(kuò)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鮫人 異獸:《陵魚》 鮫人,人魚 海中有陵魚,人面魚身,有手有足,啼聲如小兒。有的古書把它稱作鮫人,有的說就是人魚。《山海經(jīng)》提到人魚的有好幾處,都說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鯇,即娃娃魚,不是神話中的人魚 而神話中的人魚,可能和西方見到的美人魚應(yīng)該一種生物 ,滅絕罷。 橫公魚 異獸:《橫公魚》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化蛇 也叫水獸。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吆苌匍_口發(fā)音,一旦發(fā)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渡胶=?jīng)(中次二經(jīng))》有記載。據(jù)說春秋時代,有農(nóng)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后發(fā)現(xiàn)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黃河果然泛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zhèn)鄉(xiāng)村。 螭龍 關(guān)于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jìn)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于房頂上以避火災(zāi);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保ㄐ误w似獸,習(xí)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zāi)。)根據(jù)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yīng)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這種龍的特點(diǎn)是無鱗有鰭。龍九子中的么兒,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jīng)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zāi)滅火的功效。 貔貅(pi xiu) 傳說中的一種兇猛的瑞獸,來歷說法不一。貔貅能吞萬物而從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cái)?shù)脑⒁?。中國傳統(tǒng)是有“貔貅”的習(xí)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yùn)的作用。 話說地藏王的坐騎---諦聽,好像和貔貅是一物種。 虛耗 古代神獸之一,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只腳穿鞋著地、另一只腳掛在腰間,腰里還插有一把鐵扇子。 猰貐(ya yu) 又稱為“窫窳”,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吃人怪獸,像貙,虎爪,奔跑迅速。傳說猰貐曾是天神,是燭龍的兒子。關(guān)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貍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據(jù)說由于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后羿將它殺死。 趴蝮 實(shí)際寫法為{蟲八}{蟲夏},發(fā)音為八下(bā fù),位于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于石橋欄桿頂端。在后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yōu)美,傳說它的形象似龍非龍,似蝦非蝦,平生最喜歡水,伴水而居。它愛喜波弄水,常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歡吃水妖,據(jù)說是龍王最喜之子。 禍斗 外形和一般的狗沒有什么兩樣。不過它通體的毛都是黑色,并且泛出特殊的光澤。有少數(shù)禍斗,尾巴尖上是開叉的,除此之外,也沒有什么特異的地方。事實(shí)上,僅憑外表,你無法從它們的外形上覺察出任何異樣。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擔(dān)任火神助手的工作,有時火神因?yàn)槟承┰螂x職,禍斗甚至要接手神的職司。 蜚 出于太山,樣子象牛,頭部白色,獨(dú)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獸。 當(dāng)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梢灶A(yù)見豐年?!渡胶=?jīng)(東次四經(jīng))》有載。 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xiàn)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 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fā)磐磐之音。鳴蛇是災(zāi)蛇,是大旱的征兆?!渡胶=?jīng)·中次二經(jīng)》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龍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fēng)時登天,秋風(fēng)時潛淵。又能興云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后成為皇權(quán)象征,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蛟龍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又如:蛟虬(蛟與虬。虬: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主流看法是無角龍! 九嬰 九嬰生于天地初分之時,當(dāng)時天地靈氣厚若實(shí)質(zhì),不知產(chǎn)出多少強(qiáng)橫的靈獸怪物。這只九命老妖于深山大澤之中,陰陽之元?dú)怆硽杞诲e,化生而出,乃是九頭蛇身,自號九嬰。每一頭即為一命。因是天地直接產(chǎn)出,無魂無魄,身體強(qiáng)橫異常,已為不死之身,又加有九命,只要有一命尚在,只需于天地間采集靈氣就能恢復(fù)。 魚龍 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中國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說的 “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guān)系。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xiàn),并在歷代得到發(fā)展。 虬龍 qiú lóng 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天問》:“虬龍負(fù)熊”。宋《瑞應(yīng)圖》:“龍馬神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修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彬褒垊t是傳說中的瑞獸,“神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兩角者虬”。 蟠龍 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于海。有毒,傷人即死。 囚牛 龍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xiàn)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睚毗(ya zi) 龍九子中的老二,是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 以顯得更加威嚴(yán)。 嘲風(fēng) 龍九子中的老三。樣子像狗,平生好險。 蒲牢 龍九子中的四兒,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一說它生活在海邊,膽子比較小,怕海里的鯨魚,一遇到就會大叫,所以把他安在鐘上,而撞鐘的橫木上就雕著鯨魚的形象......這貨長的好猥瑣。 肥遺蛇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魃之兆。最早記錄在《山海經(jīng)》之西山經(jīng)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xiàn),便預(yù)示將有大范圍的旱災(zāi)。 螣蛇 螣蛇又稱騰蛇,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種能飛的蛇,在中國古代文獻(xiàn)中有許多這方面的記載,稱為“神獸”,有諸多代表意義。 《爾雅·釋魚》中亦有提及“螣”即“螣蛇”,東晉郭璞為其作注,指螣蛇為“龍類也,能興云霧而游其中”。 角龍 指有角的龍。據(jù)《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便是龍中之老者了。 修蛇 古代中國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據(jù)說體長達(dá)到180萬米、頭部藍(lán)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jù)說它曾經(jīng)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 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于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堯帝派遣大羿前往斬殺,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趕它到遙遠(yuǎn)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尸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xiàn)在稱為巴陵。 虺 是一種早期的龍,以爬蟲類——蛇作模特兒想象出來的,常在水中?!膀澄灏倌昊癁轵?,蛟千年化為龍?!笔驱埖挠啄昶?,曾出現(xiàn)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鉤蛇 鉤蛇是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兇猛好斗,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jìn)行吞食。這種蛇,在《水經(jīng)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