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岡石窟 推廣老中醫(yī)說:飯后一件事,變成易瘦體質(zhì),想瘦多少就瘦多少!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 2、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地。 3、榆林窟 推廣常吃此物,肝干凈了,睡眠好了,三高降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于甘肅省瓜州縣(原安西縣)城南70千米處。洞窟開鑿于峽谷東西兩崖上,現(xiàn)存43窟,其中東崖11窟,西崖32窟,分布面積112850平方米。洞窟形制為過洞式中心柱、過洞式覆斗頂、過洞式穹窿頂、過洞式人字坡頂四種形制,壁畫總面積4200平方米。彩繪佛、道圖10856鋪,彩塑佛、道造像244身。以壁畫和題記判斷,洞窟當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 4、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qū)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后,后來,歷經(jīng)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5、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shù)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shù)陳列館。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shù)、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shù)發(fā)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6、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于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cè)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層,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gòu)成其主體。 7、響堂山石窟 響堂山石窟又稱響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鄲市峰峰礦區(qū)。響堂山石窟最初開鑿于北齊時代(公元55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鑿。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石窟均營鑿在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鼓山最優(yōu)質(zhì)的石巖中。石窟幽深,人們在山洞里擊掌甩袖,都能發(fā)出宏亮的回聲,故名“響堂”。 8、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又稱克孜爾石窟或赫色爾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zhèn)東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現(xiàn)有石窟236個,壁畫1萬多平方米。 9、鞏縣石窟寺 鞏縣石窟寺位于京都洛陽東北約55公里處,邙山東段大力山下的石壁上。背依黃河,面向伊洛?,F(xiàn)有主要洞窟 5個,千佛龕 1個,摩崖造像3尊及歷代造像龕328個??傆嫶笮≡煜?743尊,造像題記及其他銘刻 186則。 10、柏孜克里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魯番市東45公里火焰山上,木頭溝西岸的懸崖上。鑿有洞窟83個,現(xiàn)存57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有壁畫的40多個,總面積1200平方米,是吐魯番現(xiàn)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nèi)容最豐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內(nèi)較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