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古絲綢之路上的河西走廊,從金昌市永昌縣沿連霍高速西行大約60余里,就到了永昌的水泉子村。 水泉子的水曾經(jīng)很旺,老百姓視之為開在大地上的天眼。 水泉子村曾名“水泉驛”,也稱“水泉堡”,得名源于官府曾在此設置驛站和堡營。始建于漢代的水泉堡古城,一直沿用至明清。 水泉堡遺址 陳學仕 攝 對河西走廊的居民而言,一般的堡城僅是防御性建筑,這往往也造成堡城的封閉和保守。 但水泉堡不是,水泉堡內(nèi)設立了驛站——水泉驛,驛站與官堡一體,供過往的官兵和公務人員休息。 于是,鐵打的堡城流動的人,濡染了林則徐、左宗棠們的英雄氣質(zhì),濡染了紅西路軍的豪情壯志。出生于此的王進喜,少年時跟著駱駝客流落到玉門,把水泉子人的吃苦耐勞帶到了玉門油田、帶到了大慶油田…… 水泉堡古城附近的明長城雄姿猶存 陳學仕 攝 當?shù)氐睦先苏f,水泉子村有泉三眼:古城內(nèi)一眼,堡城南側一眼,堡城西門外一眼,老百姓皆稱之為水泉子。 水泉堡之東,山名青龍山,相傳為一條青龍所化。 現(xiàn)在的青龍山,依然呈青色,只有山的模樣,卻無龍的形狀。 但當?shù)匕傩战哉J為,青龍山是有靈性的,青龍還活著,是三只眼,其中一只為天眼。 開了天眼的青龍,深情凝望著水泉子,看著這里建了水泉堡城,建了驛站,看著來來往往的軍隊、官民和客商隨風西去,看著堡城逐漸坍塌、驛站隨風而逝,看著高速公路迅速建起,一路向西,將這絲綢古道上千年興衰的塵煙盡收眼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