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 第60集

 jc2p 2020-04-10

三分天下

【原文】項羽下梁地十余城,聞成皋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鐘離昧于滎陽東,聞羽至,盡走險阻。羽亦軍廣武,與漢相守。數(shù)月,楚軍食少。項王患之,乃為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白話】項羽攻下梁地十多座城池,聽說成皋又為劉邦攻破,遂率兵返回。此時漢軍正在滎陽以東圍攻鐘離昧,聽聞項羽大軍前來,就全部撤至險阻防守。項羽也在廣武駐扎下來,與漢軍相對峙。幾個月后,楚軍糧食短缺。項羽為此憂慮,便高架砧板,將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綁縛其上,通告劉邦道:“你現(xiàn)在不即刻投降,我就烹殺了劉太公!”劉邦道:“我曾與你一同北面為臣,受命于楚懷王,盟誓約為兄弟。因此,我的父親就等同于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烹殺父親的話,那么希望你能分我一杯肉羹!”項羽大怒,準備烹殺太公。項伯道:“天下之事,難以預(yù)料。況且,有志奪取天下的人,不會顧及家人。即便殺了太公,也沒什么好處,只是增加災(zāi)禍而已!”項羽聽從了他的勸諫。

【姚論】 

前205年五月,劉邦在彭城兵敗后倉皇西逃,未能及時將太公及呂雉接回,遂使二人成為楚軍的俘虜。對此,《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是:“(劉邦)求太公、呂后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顯然,項羽將太公和呂雉常置于軍中,而非囚禁于彭城,為的就是有朝一日作為王牌來要挾劉邦。如今項羽師老兵疲、糧草短缺,持久戰(zhàn)很難再堅持下去,遂不得不打出這張王牌??蓡栴}在于,太公和呂雉被俘至此時已近兩年,劉邦既知父親和妻子被項羽置于軍中充當(dāng)人質(zhì),又知項羽遲早會在某個時刻將人質(zhì)拿出來作為要挾,自然也就早已準備好了因應(yīng)之策。所以,項羽這一招雖然夠狠,卻因其本就在劉邦的預(yù)料之中,故而很輕松地就被劉邦化解,未曾發(fā)揮出應(yīng)有的奇效。

項羽若真要打人質(zhì)這張牌,當(dāng)選擇在彭城易手后的滎陽對峙之初,亦不必威脅將太公烹殺,只需將太公押至陣前驅(qū)使服役。如果劉邦出兵搶奪太公,則項羽就能以太公為誘餌,聚殲前來救援的漢軍。如果劉邦不出兵搶奪太公,則項羽就能用太公來打擊漢軍的士氣。彼時正值漢軍士氣低迷,諸侯紛紛叛離之際,項羽可以對外宣傳說:“劉邦為了自己的性命和權(quán)威,連父親受辱都不管不顧,足見其人品卑劣,極不可靠”,以此來挑撥劉邦與內(nèi)部將士和外部諸侯之間的信任關(guān)系??墒?,待到廣武對峙之時,漢軍居于優(yōu)勢,諸侯多半歸附,項羽再來打人質(zhì)牌,就已經(jīng)毫無用處了。劉邦根本就吃定了項羽不敢拿太公怎么樣,一旦項羽真的將太公在兩軍陣前烹殺,則不僅漢軍將士會義憤填膺、同仇敵愾,楚軍將士也會唾棄項羽的殘忍之舉。更關(guān)鍵的是,這持久戰(zhàn)項羽已經(jīng)打不下去了,他心里盼望著能夠早日與劉邦講和。既然要講和,又怎么敢烹殺太公呢?不過是色厲內(nèi)荏地試圖敲詐劉邦一下而已。因此,當(dāng)項伯給他個臺階下后,項羽便很快采納建議,不再提此事了。

【原文】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表椡跞顗咽砍鎏魬?zhàn),漢有善騎射者樓煩輒射殺之①。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樓煩欲射之,項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遂走還入壁,不敢復(fù)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

【白話】項羽對劉邦道:“天下之所以紛紛擾擾這些年,都只是因為我們兩人相持不下的緣故?,F(xiàn)在我希望向你挑戰(zhàn),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白白受苦了!”劉邦笑著辭謝道:“我寧可斗智,不愿斗力?!表椨鹑闻蓧咽砍鲫囂魬?zhàn),均為漢軍中善于騎射的樓煩射殺。項羽大怒,遂親自披甲持戟上陣挑戰(zhàn)。樓煩正準備射箭,只見項羽怒目呵斥,嚇得樓煩眼睛不敢直視,手上不敢發(fā)射,立即奔回壁壘,不敢再次出陣。劉邦派人暗中打聽挑戰(zhàn)者的身份,得知竟是項羽本人,劉邦大驚失色。

【姚注】

①樓煩:北方胡人部族,善于騎射。顧炎武《日知錄》記:“樓煩乃趙西北邊之國,其人強悍,習(xí)騎射。《史記·趙世家》:‘武靈王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于西河,而致其兵。’致云者,致其人而用之也。是以楚漢之際,多用樓煩人別為一軍。《高祖功臣侯年表》:‘陽都候丁復(fù),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而《項羽本紀》:‘漢有善騎射者樓煩’,則漢有樓煩之兵矣?!豆鄫雮鳌罚骸畵羝畦瞎跷?,斬樓煩將五人,攻龍且,生得樓煩將十人。擊項籍軍陳下,斬樓煩將二人。攻黥布別將于相、斬樓煩將三人。’《功臣表》:‘平定敬侯齊受,以驍騎都尉擊項籍,得樓煩將?!瘎t項王及布亦各有樓煩之兵矣?!鄙w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樓煩人開始大量進入中原,為各國軍隊所用。本段所稱的“樓煩”,可能確實是樓煩人,亦可能是用“樓煩”來代指善于騎射之士。

【姚論】

在人質(zhì)牌失效后,項羽打出了單挑牌,這同樣是被劉邦云淡風(fēng)輕地化解了。項羽雖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卻無奈劉邦終究不肯與之正面交戰(zhàn)。甚至,項羽在兩軍陣前表現(xiàn)得越神勇,就越是堅定了劉邦堅壁不出的決心。原因有二:第一,項羽親自披掛上陣,說明其內(nèi)心已極度煩躁。既然項羽如此按捺不住性子,則劉邦就越會耐著性子與之打持久戰(zhàn)。第二,項羽在陣前如此神勇,無異于是在提醒劉邦不要意氣用事,其正面交戰(zhàn)絕不是項羽的對手,故而務(wù)必將持久戰(zhàn)堅持到底。

【原文】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①。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zhàn),漢王數(shù)羽曰:“羽負約,王我于蜀、漢,罪一;矯殺卿子冠軍。罪二;救趙不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guān),罪三;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財,罪四;殺秦降王子嬰,罪五;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罪六;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王,罪七;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并王梁、楚,多自與,罪八;使人陰殺義帝江南,罪九;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刑馀罪人擊公,何苦乃與公挑戰(zhàn)!”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睗h王病創(chuàng)臥,張良強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漢王出行軍,疾甚,因馳入成皋。

【白話】于是項羽便靠近劉邦,與其隔著廣武澗對談。項羽想要與劉邦單獨挑戰(zhàn),劉邦歷數(shù)項羽的罪狀道:“項羽背棄盟約,將我發(fā)配到蜀漢為王,這是罪狀之一;假借楚懷王的命令,殺害卿子冠軍宋義,這是罪狀之二;援救趙國之后,竟不回報懷王,而擅自脅迫諸侯的軍隊入關(guān),這是罪狀之三;焚燒秦朝宮室,挖掘始皇陵墓,財貨據(jù)為己有,這是罪狀之四;誅殺已經(jīng)歸降的秦王子嬰,這是罪狀之五;用欺詐的手段,坑殺已經(jīng)歸降的二十萬秦兵,這是罪狀之六;將諸侯將領(lǐng)封在好地方稱王,而遷徙驅(qū)逐原來的諸侯王,這是罪狀之七;將義帝驅(qū)逐出彭城,自己在那里建都;侵占韓王的封地,在魏楚兩國的領(lǐng)地上稱王,地盤大多留給自己,這是罪狀之八;派人暗地前往江南殺害義帝,這是罪狀之九;治理政事而不能公平,主持盟約又不守信義,為天下所不容,實屬大逆不道,這是罪狀之十?,F(xiàn)在我率領(lǐng)正義之師,隨各路諸侯一同討伐你這個殘暴賊子,只需讓那些受過刑罰的罪犯來攻打你即可,又何苦要與你單獨挑戰(zhàn)呢!”項羽大怒,以埋伏的弩箭射中了劉邦。劉邦胸口被射傷,順勢摸著腳道:“這賊射中了我的腳趾?!眲钜騻P床休息,張良堅持請他起身前往軍中慰勞將士,以安定軍心,以免讓楚軍趁勢取勝。劉邦出帳巡視軍營,然終因傷勢加重,而奔赴成皋養(yǎng)傷。

【姚注】

①廣武山位于黃河南岸,中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澗將其分成兩半,史稱“廣武澗”。劉邦占據(jù)廣武澗以西,項羽占據(jù)廣武澗以東,兩軍隔澗相對,對峙了整整一年。因劉、項二人曾多次直接隔澗對罵,是以其距離當(dāng)不超過一百米。再遠,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原文】韓信已定臨淄,遂東追齊王。項王使龍且將兵,號二十萬,以救齊,與齊王合軍高密。

【白話】韓信已經(jīng)平定臨淄,于是向東追擊齊王田廣。項羽派龍且領(lǐng)兵,號稱大軍二十萬,前來營救齊國,與田廣的軍隊會師于高密。

【原文】客或說龍且曰:“漢兵遠斗窮戰(zhàn),其鋒不可當(dāng);齊、楚自居其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地,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zhàn)而降也?!饼埱以唬骸拔崞缴n信為人,易與耳!寄食于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于袴下,無兼人之勇①;不足畏也。且夫救齊,不戰(zhàn)而降之,吾何功!今戰(zhàn)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也?!?/strong>

【白話】門客中有人建議龍且道:“漢軍遠離故土,拼死來斗,其鋒芒不可阻擋。齊、楚的軍隊是在本地作戰(zhàn),士兵容易潰敗逃散,不如深筑營壘,讓齊王派信得過的大臣前往招撫已經(jīng)淪陷的城池。那些淪陷的城池聽說齊王尚在,楚軍來救的消息,必定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于兩千里外的齊地,倘若齊國的城池一同反叛,則其勢必將難以獲得糧草,可以不戰(zhàn)而令其投降了?!饼埱业溃骸拔蚁騺砗芰私忭n信的為人,他是很容易對付的。他曾寄食于漂母,沒有養(yǎng)活自己的辦法;受辱于袴下,沒有戰(zhàn)勝他人的勇氣。這種人,是不足為懼的。況且我此次率軍救齊,如果不戰(zhàn)而使韓信投降,那我又還能有什么功勞?只要這次擊敗韓信,就能夠分得齊國一半的土地。”

【姚注】

①兼人:勝過別人,一人頂?shù)枚嗳恕?/p>

【姚論】

韓信曾經(jīng)擔(dān)任項羽的執(zhí)戟郎中,故而與楚軍名將龍且熟識。龍且聽說過韓信以前的事,認為他不過是個寄食受辱的懦夫,打心眼里瞧不起韓信。事實上,這也正是韓信不得不離開項羽的主要原因之一。當(dāng)項羽身邊的高級將領(lǐng)都是以這種鄙夷的眼光看待韓信時,韓信在楚軍中也就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了。僅從龍且的這番言論來看,其雖空有名將的名聲,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夫。自前206年八月暗度陳倉以來,韓信已經(jīng)相繼擊敗了章邯、魏豹、陳馀等名將,黃河以北的秦、魏、趙、燕、齊五國或者為其所滅、或者向其投降,龍且又怎么還能因當(dāng)年寄食受辱的事而輕視韓信呢?所謂“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龍且這種人吧!

【原文】十一月,齊、楚與漢夾濰水而陳。韓信夜令人為萬馀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太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虜齊王廣。漢將灌嬰追得齊守相田光,進至博陽。田橫聞齊王死,自立為齊王,還擊嬰,嬰敗橫軍于嬴下。田橫亡走梁,歸彭越。嬰進擊齊將田吸于千乘,曹參擊田既于膠東,皆殺之,盡定齊地。

【白話】十一月,齊、楚聯(lián)軍與漢軍隔著濰水布陣。韓信下令趕制一萬多個沙袋,袋中裝滿沙子,在濰水的上游堵住河水。次日,韓信率軍渡過濰水,向龍且發(fā)起攻擊,之后又假裝不敵撤退。龍且果然高興道:“我早就知道韓信是個膽小鬼?!彼炻受姸蔀H水追擊韓信。韓信下令上游埋伏的士兵移開堵塞濰水的沙袋,洶涌的河水順流而下,使得龍且軍還有一大半未能渡過濰水。此時,韓信回師猛攻,殺死龍且,濰水東岸的龍且軍四處潰散,齊王田廣也只得跟著逃走。韓信乘勝追擊至城陽,俘虜齊王田廣。漢將灌嬰追擊擒獲齊國守相田光,軍隊進駐博陽。田橫聽說齊王田廣已死,遂自立為齊王,還擊灌嬰,灌嬰擊敗田橫軍于嬴縣(今山東濟南市萊蕪區(qū))。田橫逃往魏地,投奔彭越。灌嬰繼續(xù)追擊,在千乘(今山東高青東北)擊敗齊將田吸,曹參在膠東郡擊敗田既,皆將其斬殺,于是平定了齊國全境。

【原文】立張耳為趙王。

【白話】劉邦立張耳為趙王。

【原文】漢王疾愈,西入關(guān)。至櫟陽,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市①。留四日,復(fù)如軍,軍廣武。

【白話】劉邦箭傷痊愈,向西進入函谷關(guān)。抵達櫟陽后,將已死的原塞王司馬欣梟首,首級懸掛于櫟陽街市。停留四日之后,劉邦重返軍營,駐扎于廣武。

【姚注】

①梟:古代刑罰,將頭割下后懸掛于木上示眾。汜水之戰(zhàn)時,司馬欣已兵敗自殺,劉邦此番再次將其梟首示眾于櫟陽街市,當(dāng)是為了突顯對叛徒的懲戒,以警醒秦人不可首鼠兩端。

【原文】韓信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請為假王以鎮(zhèn)之。”漢王發(fā)書,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fù)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白話】韓信派人向劉邦上書道:“齊人虛偽狡詐而又變化多端,是個反復(fù)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接壤,請您讓我以代理齊王的身份鎮(zhèn)撫齊人?!眲畲蜷_書信后,勃然大怒,罵道:“我被困于此,早晚盼望著你前來協(xié)助我,你卻想著要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踩劉邦的腳,進而貼在他耳邊道:“漢軍正處于不利的形勢,又怎么能禁止得了韓信自立為王呢!不如順勢立他為王,對他善待禮遇,讓他自行鎮(zhèn)守齊國。否則的話,可能會引發(fā)兵變?!眲畲藭r也醒悟過來,進而又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該是真正的國王了,為什么還要做代理國王呢!”春季,二月,劉邦派張良攜帶印信前往齊國,立韓信為齊王,并且征召他的部隊去攻擊楚國。

【原文】項王聞龍且死,大懼,使盱臺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戮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fù)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guān),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shù)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fù)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必終為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dāng)今二王之事,權(quán)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于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白話】項羽聽聞龍且的死訊,內(nèi)心十分恐懼,隨即派盱臺人武涉前去游說齊王韓信道:“天下人忍受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已經(jīng)很久了,所以才同心協(xié)力攻擊秦朝。秦朝滅亡后,根據(jù)戰(zhàn)功切割土地,分封領(lǐng)土而稱王,士兵們也得以休養(yǎng)生息。而今漢王再次發(fā)兵東向,侵犯他人的王位,掠奪他人的領(lǐng)地。既已攻破三秦,又引兵出函谷關(guān),匯集各諸侯的軍隊向東攻擊楚國,其心意是不吞并天下誓不罷休,其貪婪竟然不知足到了如此地步!況且,漢王這個人是靠不住的,他多次身陷于項王的掌控之中,是因為項王的憐憫才得以茍活??伤坏┨用?,就背棄誓約,再次攻擊項王,就是這么個不可親近信賴的人。如今您自以為與漢王交情深厚,于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帶兵打仗,可終究還是會被他拿下的。您之所以能夠保存性命至今,只是因為項王還在的緣故啊!現(xiàn)在二王相爭,取勝的關(guān)鍵就在于您了。您傾向于西邊,則漢王勝;您傾向于東邊,則項王勝。倘若項王現(xiàn)在被滅,那么接下來就該輪到您了。您與項王是舊識,為何不反漢聯(lián)楚,三分天下而自立為王呢?現(xiàn)在放棄這個大好時機,非要幫著漢王攻擊楚軍,作為一個聰明人,難道會堅持這么做嗎?”韓信謝絕道:“我過去事奉項王時,官銜不過是郎中,職位不過是執(zhí)戟,進言不被聽從,計策不被采用,所以才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讓我統(tǒng)領(lǐng)數(shù)萬人的部隊,將他自己穿的衣服脫下來給我穿,將他自己吃的食物送過來給我吃,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人家如此親近信任于我,可我卻背叛他,這是不吉利的,就算是死,我也不會改變心意。請為我辭謝項王。”

【姚論】

史書在記載項羽時,頻繁使用的一個詞是“怒”,項羽動輒就是大怒。至于“懼”,此前還從未有過,龍且兵敗被殺,這是第一次讓項羽感到“懼”。蓋因龍且的分兵救齊,使得項羽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突破廣武澗,進而攻占敖倉。如今,項羽在前線的糧草日益緊缺,后方的糧道又隨時面臨韓信、彭越的阻斷,戰(zhàn)略處境極其危險。于是,項羽派說客武涉前往齊國,勸韓信叛漢歸楚,進而與楚、漢三分天下??上У氖?,武涉作為說客是不合格的,他的話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因為他全都是在幫項羽辯護,卻很少站在韓信的角度思考問題。譬如,武涉說:“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边@就是站在項羽的角度思考問題。可是站在韓信的角度,他難道會滿意項羽那套“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的方案嗎?如果他滿意的話,不就跟著項羽回彭城了,又何必追隨劉邦進入漢中呢?又譬如,武涉說:“漢王復(fù)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guān),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以此來指責(zé)劉邦貪得無厭。可站在韓信的角度而言,平定關(guān)中,出關(guān)東征,不正是韓信為劉邦苦心謀劃、親自執(zhí)行的嗎?武涉罵劉邦,那不就等于在罵韓信嗎?最不應(yīng)該的,是武涉竟然對韓信說:“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這真是叫作哪壺不開提哪壺!韓信當(dāng)年究竟為什么背楚歸漢,武涉難道真的一點都不清楚嗎?所以,韓信很快接過話頭,以劉、項二人對他的態(tài)度反差,果斷地拒絕了武涉?;蛟S,即便是有酈食其這樣的善辯之士,也未必能改變韓信的想法??墒?,受項羽派遣來執(zhí)行如此重要戰(zhàn)略任務(wù)的說客,竟然是武涉這種水平,亦足見項羽之不能用人。

【原文】武涉已去,蒯徹知天下權(quán)在信,乃以相人之術(shù)說信曰:“仆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表n信曰:“何謂也?”蒯徹曰:“天下初發(fā)難也,憂在亡秦而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之人肝膽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勝數(shù)。楚人走彭城,轉(zhuǎn)斗逐北,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于此矣。漢王將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shù)戰(zhàn),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百姓罷極怨望,無所歸倚。以臣料之,其勢非天下之賢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禍。當(dāng)今兩主之命,縣于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圣,有甲兵之眾,據(jù)強齊,從趙、燕,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鄉(xiāng)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fēng)走而響應(yīng)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強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于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慮之!”

【白話】武涉離去之后,蒯徹深知爭奪天下的關(guān)鍵就在于韓信,遂以觀人面相的方法來勸說韓信道:“我觀看你的面相,不過是封個侯,而且危險不安全;觀看您的背相,則貴不可言。”韓信道:“這是怎么說呢?”蒯徹道:“天下剛起兵發(fā)難的時候,憂慮只在于能否推翻秦朝而已。如今楚漢相爭,使天下百姓的肝膽涂地的,父子老少的尸骨暴露于野外的,多得難以計算。楚人自彭城出兵,輾轉(zhuǎn)作戰(zhàn),追逐敗兵,乘勝席卷,威震天下,然而之后軍隊就被困在京縣、索城之間,被阻隔在成皋西面的山岳地帶無法前進,至今已有三年了。漢王率領(lǐng)十萬大軍,在鞏縣、洛陽一帶抵御楚軍,依托著山川的險要地勢,一天之內(nèi)交戰(zhàn)多次,卻始終難以建立尺寸之功,反而遭受挫敗而無法自救。這就是所謂的才智和勇氣都已經(jīng)窮困殆盡了。百姓們精疲力盡,怨聲載道,無所依靠。依我來看,這樣的局勢,若非有天下的賢圣出手,是無法平息禍亂的。現(xiàn)在劉、項二王的命運,全都掌握在您的手中。您幫漢就漢勝,您幫楚就楚勝。如果您真能聽取我的計策,那就不如對楚漢雙方都保持友好,使他們得以并存,與您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以造成無人敢率先輕舉妄動的態(tài)勢。以您的賢明圣德,擁有眾多的兵士,占據(jù)強大的齊國,迫使趙、燕兩國服從,出擊楚、漢雙方兵力不足的空虛地帶,以制約其后方,順應(yīng)民眾的心愿,出兵向西為百姓請命,則天下必將聞風(fēng)響應(yīng),誰不敢不聽從您的號令!屆時您再分割大國的土地,削弱強國的勢力,以另立諸侯。各地諸侯分封立國,天下百姓順服聽從,而將恩德歸因于齊王您。您占據(jù)著齊國原有的領(lǐng)土,控制著膠河、泗水流域,再展現(xiàn)出謙恭禮讓的姿態(tài),則天下各國的君王都會相繼到齊國來朝見。我聽說:‘上天給的不領(lǐng)取,反而會遭到懲罰。時機到了不行動,反而會招致禍患?!M茏屑毸伎歼@事!”

【原文】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鄉(xiāng)利而倍義乎!”蒯生曰:“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后爭張黡、陳澤之事,常山王殺成安君泜水之南,頭足異處。此二人相與,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難測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漢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與也,而事多大于張黡、陳澤者,故臣以為足下必漢王之不危己亦誤矣!大夫種存亡越,霸句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盡而獵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大夫種之于句踐也,此二者足以觀矣,愿足下深慮之!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

【白話】韓信道:“漢王對我非常好,我又怎么能為了利益就背信棄義呢!”蒯徹道:“當(dāng)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馀還是平民的時候,兩人結(jié)成生死之交??珊髞硪驗閺堻d、陳澤之事發(fā)生爭執(zhí),張耳就在泜水之南殺死陳馀,致使其頭腳分離。此二人相交之時,感情是全天下最好的??傻搅俗詈螅谷灰脤Ψ接谒赖?,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禍患產(chǎn)生于多欲,而人心難以推測啊!現(xiàn)在您想要以忠誠和信義來與漢王相交,但你們兩人的關(guān)系,必定不如當(dāng)年的張耳和陳馀,而你們之間所牽涉的事情,大多都比張黡、陳澤的事更大,因此我認為,您堅信漢王絕不會危害您的想法是錯誤的!大夫文種保全瀕臨滅亡的越國,幫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yè),功成名就而后被殺身亡,這與獵狗在野獸捕盡后被烹是同樣的道理。就結(jié)交朋友的角度而言,您與漢王之間,比不上張耳與陳馀之間的交情;就忠誠信義的角度而言,您對于漢王,也比不上文種對于勾踐。僅從這兩點觀察,就足以讓您深思了。況且我聽說‘勇武謀略震懾君主的人,自身處于險境;功勛卓著冠絕天下的人,無法再獲封賞?!缃?,您擁有震懾君主的威勢,攜帶無法封賞的功勛;如果歸附于楚,則楚人不敢信任;如果歸附于漢,則漢軍感到驚恐。那么,您打算攜帶著這樣的威勢和功勛,去歸附于誰呢?”韓信辭謝道:“先生暫且說到這里,我會仔細思考的?!?/p>

【原文】后數(shù)日,蒯徹復(fù)說曰:“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故知者,決之?dāng)嘁?;疑者,事之害也。審豪厘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shù),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徹因去,佯狂為巫。

【白話】過了幾天,蒯徹再次勸說韓信道:“善于聽取建議的人,就能預(yù)知事物變化的征兆;善于謀劃計策的人,就能掌握事物成敗的關(guān)鍵。聽取錯誤的建議,謀劃失敗的計策,而能夠長治久安者,實在是太少了!因此,聰明睿智的人,處理事情當(dāng)機立斷;猶豫不決的人,放任事情招致危害。在細微末節(jié)上精打細算,在天下大勢上遺漏關(guān)鍵,雖有足夠的智慧以明白事理,卻無足夠的決斷來勇敢執(zhí)行,這是所有事物失敗的禍根。功業(yè),難以成就而容易失??;時機,難以獲得而容易失去。時機啊時機,一旦錯過就不會再來!”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叛漢,又自認為高勛卓著,漢王終究不會奪走自己的齊國,于是謝絕了蒯徹的建議。蒯徹隨即離去,裝瘋賣傻做了巫師。

【姚論】

蒯徹以相人之術(shù)說韓信,用的是雙關(guān)隱語。所謂“相君之面”里的“面”,字面意思是面容,深層涵義是指韓信面向劉邦稱臣。所謂“相君之背”里的“背”,字面意思是后背,深層含義則是指韓信背叛劉邦自立。那么問題來了,韓信不是已經(jīng)被劉邦封作齊王了嗎?怎么蒯徹還說他“不過封侯,又危不安”呢?事實上,武涉、蒯徹游說韓信之事,本就在韓信請立假王之前,是司馬遷在作《史記·淮陰侯列傳》時將二者的次序顛倒了。班固作《漢書》,將韓信請立假王和武涉游說韓信的詳細內(nèi)容轉(zhuǎn)載在《韓信傳》,將蒯徹游說韓信的詳細內(nèi)容轉(zhuǎn)載在《蒯通傳》(因避漢武帝劉徹的諱,故稱蒯徹為“蒯通”),然在順序上依循《史記》之誤?!顿Y治通鑒》在轉(zhuǎn)載時,雖于文字大幅刪減,但在順序上仍依循《史記》、《漢書》之誤。何以得知《史記·淮陰侯列傳》的記載順序有誤呢?我們至少有四個理由:

第一,《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明確記載,龍且被殺是在漢四年十一月,韓信被立為齊王是在漢四年二月,亦即龍且被殺的三個多月后。按照《史記·淮陰侯列傳》的記載:“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可既然項羽是因為龍且兵敗身死而深感恐懼,又豈會在三個多月后才讓武涉成行?

第二,蒯徹是何等機變權(quán)謀之人!當(dāng)初韓信受命伐齊,大軍逼近黃河的平原津渡口時,傳來酈食其已經(jīng)說服齊國歸漢的消息。韓信本打算停止進軍,正是由于蒯徹的力勸,韓信這才改變主意,下令繼續(xù)進軍,攻破齊國。滅齊之后,蒯徹必定會積極勸說韓信自立為王,又豈會在時隔三個多月,連項羽的說客武涉都來游說過一番之后,才猛然意識到天下之權(quán)在韓信,才用相面之術(shù)來游說韓信?

第三,韓信是用劉、項二人對他的態(tài)度反差來拒絕武涉的。在項羽帳下,韓信是“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而劉邦對他則是“授上將軍印,予數(shù)萬眾”。試問,倘若此時劉邦已經(jīng)立韓信為齊王的話,韓信為什么不提此事呢?“授上將軍印,予數(shù)萬眾”和立為齊王,兩者的分量孰輕孰重,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第四,倘若武、蒯二人游說時韓信已經(jīng)是齊王,何以蒯徹會對他說:“相君之面,不過封侯”?何以武、蒯二人皆稱韓信為“足下”,而不稱其為“大王”?武涉給韓信的建議是:“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蒯徹給韓信的建議是:“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由此可見,武、蒯二人的建議既有不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在于,武涉建議韓信反漢聯(lián)楚,蒯徹建議韓信兩利俱存。相同之處在于,武、蒯都建議韓信自立為王,與楚、漢三分天下??稍O(shè)若此時韓信已經(jīng)是齊王,那么武、蒯二人說的不都是廢話嗎?如果這都不叫三分天下,那要怎樣才叫三分天下呢?

因此,當(dāng)時的局勢發(fā)展必然是這樣的:韓信殺死龍且,平定齊國后,項羽立刻派武涉游說韓信,遭到韓信拒絕。緊接著,蒯徹游說韓信,韓信是有意自立為王的,只是內(nèi)心顧慮太多,不能草率行事,所以他沒有像拒絕武涉那樣斷然拒絕蒯徹,而是讓蒯徹先不要說這事了,他需要時間自行考慮一下。幾天之后,蒯徹按捺不住性子,再次催促韓信早做決斷。韓信不滿蒯徹的倉促急迫,恐其因行事不密而誤了自己的大事,于是索性直言謝絕。

那么,韓信內(nèi)心的顧慮究竟是什么呢?為什么他始終猶豫不決呢?除了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現(xiàn)實因素呢?下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韓信獨自領(lǐng)兵掃北以來的歷程:

漢二年,八月,劉邦以韓信為主帥,曹參為步兵統(tǒng)領(lǐng),灌嬰為騎兵統(tǒng)領(lǐng),率軍征討魏王豹。

九月,韓信滅魏,俘虜魏王豹,致信劉邦請求增兵,以橫掃諸侯。

后九月,韓信滅代,斬殺代相夏說。

漢三年,十月,韓信滅趙,斬殺趙王歇、陳馀,招降燕王臧荼。

六月,劉邦北渡黃河,奪韓信、張耳軍。命張耳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集尚未征發(fā)的軍隊,前去攻打齊國。

九月,韓信兵臨黃河的平原津渡口,酈食其說齊王田廣歸漢。

漢四年,十月,韓信突襲并擊破齊國的歷下守軍,隨即都城臨淄。

十一月,龍且率楚軍救齊,為韓信所殺。韓信平定齊國全境。

二月,劉邦立韓信為齊王。

可以看到,在接受武、蒯二人游說時的韓信,是以劉邦最親信的曹參和灌嬰為輔弼,以劉邦最核心的泗碭薛集團為骨干,率領(lǐng)著以趙國人占絕大多數(shù)的軍隊,遠征到距離后方兩千里地的齊國,統(tǒng)治著與自己有滅國之仇的齊人。這,就是韓信當(dāng)時的處境。無論是高層,還是基層,無論是軍隊,還是百姓,都不是韓信真正的班底。試問,此時的韓信,真的有底氣和劉邦徹底翻臉嗎?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的曹參、灌嬰和泗碭薛集團,會支持他與劉邦決裂嗎?沒有他們的鼎力支持,韓信又拿什么來統(tǒng)治那些與其有滅國之仇的齊人呢?剛被韓信殺盡王侯將相、無數(shù)父老兄弟死于戰(zhàn)亂的齊人,有可能會在此時就真心擁戴韓信嗎?

因此,即便韓信有意三分天下,首先也得有塊屬于自己的根據(jù)地。要想將齊國打造成自己的根據(jù)地,就必須得有劉邦的認可。只有得到了劉邦的認可,曹參、灌嬰和泗碭薛集團才會真心聽命于韓信,韓信的干部隊伍才能夠團結(jié)穩(wěn)定。干部隊伍穩(wěn)定了,韓信才能夠在齊國推行德政以化解仇怨,選拔人才以培養(yǎng)班底。只是,推行德政,選拔人才,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且是相當(dāng)長的時間,可惜蒯徹根本不懂這些,他像絕大多數(shù)的說客謀士一樣,只想著三言兩語就能讓乾坤顛倒,山河變色,完全不考慮治國平天下的復(fù)雜性,故而急不可耐地逼著韓信早做決斷,這才是他日后與韓信分道揚鑣的原因所在。

蒯徹離去后,韓信致信劉邦,試探性地提出為鎮(zhèn)撫齊人方便而請立為假齊王。在獲得劉邦的冊立之后,韓信亦未積極出兵伐楚,這不正是蒯徹所建議的“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嗎?蒯徹不察韓信之靜淵有謀,反指責(zé)其優(yōu)柔寡斷;后人亦不察韓信之慮事深遠,反譏諷其婦人之仁,真可謂自作聰明,令人齒冷。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