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元曲。在文學上,唐朝向來以詩聞名于后世。這個朝代,這個盛世,名家輩出。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鬼李賀……王維一生寫了四百余首詩,李白、杜甫一生寫了一千多首詩,白居易一生更是寫了三千多首詩……唐朝留給后人的詩篇,不計其數(shù)。我們記得李白,因為他的詩豪放飄逸;我們記得杜甫,因為他的詩沉郁頓挫;我們記得王維,因為他的詩蘊含禪理……在這些大家之外,我們記得的,必定還有一人——張若虛,這個一生僅存兩首詩給后世的詩人。然,就這僅僅兩首詩,其中一首,便有著''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盛譽,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究竟有著何種魅力,究竟有何等妙處,才能讓它在唐詩史上,這么燦爛奪目? 一、錯落有致的音韻美 歷朝歷代大家對《春江花月夜》的贊譽都很高。清末的王闿運用''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來評價此詩及其作者。明朝李攀龍說此詩''綺回曲折,轉入閨思,言愈委婉輕妙,極得趣者''?,F(xiàn)代詩人聞一多更是稱該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由此可見,該詩當真是有它能夠壓倒全唐的原因。 首先,我們從全詩的用韻方面來看?!洞航ㄔ乱埂啡姽灿腥?,每四句換一次韻,總共換了九韻。具體來看,全詩開頭用的是平聲韻庚韻,之后分別用了仄聲韻霰韻,平聲韻真韻,仄聲韻紙韻,平聲韻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四句則以仄聲韻遇韻結尾。從這簡單的分析來看,全詩的韻律基本遵循著仄平仄平仄的節(jié)奏,平仄韻交替,音節(jié)高低起伏,一唱三嘆,錯落有致,給人一種佩環(huán)叮咚之感。并且,這種韻律的變化,還與每句詩蘊含的情感相得益彰,可謂是聲情交融,婉轉和諧。 另外,該詩在字的使用上也具有一種韻律的美感。此詩題目叫做《春江花月夜》,詩人便在詩中四次''春''字,十二次''江''字,兩次''花''字,十五次''月''字,兩次''夜''字來呼應題目。這五個字,交錯著在詩中出現(xiàn),景物流轉之間,情也在隨之變化。而在這五個字當中,又以''江''''月''二字用得最為頻繁,''江''是載有扁舟的江,''月''是帶有情思的月,唯這兩者,最關情。 二、淡雅清幽的情境美 首先來看詩篇的意境。全詩三十六句都緊扣著題目的''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在這五種景物中,又以月為描寫的主體。這輪明月就像一條絲線,穿起了散落在詩篇里的顆顆珍珠。詩篇開始就進入了一種開闊的境界:江水連海平,明月共潮生。這是明月升起的過程,隨后又寫了明月高懸,明月西斜,明月落下的場景。將一幅月升月落圖描寫得清幽淡雅,美麗動人。在如水的月光下,沙灘,楓樹,花林,白沙,高樓,一切都變得朦朧,變得靜謐了。鴻雁長飛,魚龍潛越,思婦不眠,游子漂泊,這許許多多,構成了一幅生活的畫卷。這是怎樣的一幅中國水墨畫,這是怎樣的一種景,又是怎樣的一種情? 接著是全詩的情。全詩的前半部分意境開闊,抒發(fā)了對于生命的熱愛。雖然人生短暫,但我們又豈能傷感,豈能絕望,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諦。詩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開始,感情基調(diào)就變得低緩了一些。詩人借''白云''''青楓浦''來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月徘徊''用得當是極為傳神,把明月擬人化了,連月光都懷念遠方的人,始終在高樓徘徊,不忍離去,何況是人呢?詩的最后幾句,更是寫出了游子的思歸之情。昨夜還夢見花落入了閑潭,可春天都已經(jīng)過一半了,自己仍舊回不了家。春天就要隨著江水流走了,月亮也要沉下去了。又有幾個人能趁著月光回到溫暖的家呢?只有那西沉的月亮帶著游子的情感,灑滿了整片樹林。月亮的情,游子的情,就這樣交織,纏綿,搖曳多姿,讀來讓人心醉。 三、深邃遼遠的哲理美 之所以該詩能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的佳作,與它所蘊涵的哲理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春江花月夜》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與以往那些單純寫山寫水的詩有很大不同,與那些抒發(fā)人生哲理的詩不同,與那些專寫離愁別緒的詩也有不同之處。這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將山水之景,哲理之思,分離之情,都寫進去了。完美地做到了情、景、事、理的渾融。 在唐之前,兩晉的玄言事專注于枯燥的說理,南朝的山水詩著力于模山范水,齊梁時的宮體詩則華麗有余,此詩一改此前的種種模式,將多種詩情融為一體。古人借月寫相思的詩句不少,如最耳熟能詳?shù)?#39;'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寫男女雙方分隔兩地而產(chǎn)生思念之情的詩句不少,像''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獨寫人生哲理的句子亦有不少佳作,比如''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可似乎只有《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完美地將三者統(tǒng)一在了一起,填補了詩歌史上的這種詩歌的空白,對于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該詩中的很多句子都被后世詩人化用,也同樣創(chuàng)作出了眾多佳句。像崔顥在《黃鶴樓》里的一句''黃鶴一去不復發(fā),白云千載空悠悠''就可能是化用了此詩中的''白云一片去悠悠'';像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或許都有化用此詩中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跡。 雖然《全唐詩》僅存張若虛的兩首詩,但不可否認,張若虛在唐詩史上仍然有著重要的地位,他與包融,賀知章,張旭,并稱為''吳中四士''。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讓后人記得他。也難怪鐘惺在《唐詩歸》評價這首詩''淺淺說去,節(jié)節(jié)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并且還說道: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由此看來,''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盛譽果真是名副其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