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家偉 2020-04-06) 【醫(yī)案1】患者女,24歲,飯后胃脹、噯氣2年余??淘\:心下脹滿,飯后胃脹加重,噯氣,納差,余無不適;舌質(zhì)暗,苔薄白略水滑;左脈沉細(xì)弱,右關(guān)脈滑有力,右寸尺沉弱。 2020年1月24日初診,處方:“半夏瀉心湯+枳術(shù)湯”加減。 方子組成:(20200124)姜半夏2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干姜15克、黃連5克、炙甘草15克、大棗5枚、枳實(shí)10克、白術(shù)15克、茯苓30克、生姜3片。 處方思路:(1)心下脹滿,為痞證,噯氣明顯選半夏瀉心湯;(2)合枳術(shù)湯,增強(qiáng)降氣除滿功效。 服藥反饋:3月22日隨訪患者,患者言剛開始服藥無明顯變化,服藥一周后諸證大減,現(xiàn)在只有不吃多,不會胃脹,囑咐患者服用健脾丸,鞏固療效。 【醫(yī)案2】患者男,29歲,胃脹10余天。刻診:上腹部飽脹不適,飯后加重,噯氣時(shí),伴食物未消化的味道,口氣大;腹脹嚴(yán)重時(shí),伴腹瀉;略焦慮煩躁,余無不適;舌淡紅,苔薄白,雙脈弦有力。 2020年3月30日就診,處方:“生姜瀉心湯+枳術(shù)湯”加減。 方子組成:(20200330)生姜5片、姜半夏1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干姜15克、黃連5克、炙甘草15克、大棗5枚、茯苓15克、枳實(shí)10克、白術(shù)15克。 處方思路:(1)上腹部脹滿不適,飯后加重,為痞證??跉獯?,伴食物未消化味道,可選生姜瀉心湯。(2)加枳術(shù)湯,增強(qiáng)降氣除滿功效。 服藥反饋:患者病情輕淺,服藥一劑后諸證大減,續(xù)服一劑藥鞏固療效。 【涉及方劑】 1、半夏瀉心湯: (149)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fù)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十七.10)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半夏瀉心湯】半夏半升、黃芩三兩、干姜三兩、人參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炙甘草三兩,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2、生姜瀉心湯: (157)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生姜瀉心湯】生姜四兩、炙甘草三兩、人參三兩、干姜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附子瀉心湯,本云加附子,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同體別名耳。生姜瀉心湯,本云理中人參黃芩湯,去桂枝、朮,加黃連,并瀉肝法。 3、枳術(shù)湯: (十四.15)心下堅(jiān)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術(shù)湯主之。 【枳術(shù)湯】枳實(shí)七枚、白術(shù)二兩,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dāng)散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