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落,就是鯨魚死后沉入海底的過程。 落入海底后的鯨魚尸體,分成4個階段被上萬個生物體吃掉,甚至促成了新生物種的誕生,構成了海底的生態(tài)圈。 為什么鯨落那么少見,觀察到鯨落都開心得不得了? 因為畢竟科學家又不是神,可以準確的預測哪一條鯨要在何時何地死亡,也不能海底撈針似的到處瞎找,費時費力的時,估計連試驗經(jīng)費都騙不到。 所以觀察鯨落是一個相當隨緣的行為。 沒錯,科學家不知道鯨是什么時候要死,并且什么時候沉入海底的?但科學家可以做實驗啊呀!把一條死鯨丟到海底,然后記錄整個過程不就知道了…… 鯨落的過程 2003年至2005年,日本海洋地球科學與技術研究機構極端生物圈研究中心,做了一批鯨落的實驗[1],把死的抹香鯨丟到日本南部的219-254米深的海底,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三次觀察。 這些抹香鯨都是2002年擱淺收集的,所以不用擔心。 丟下去后,隔了好幾個月去看尸體怎么樣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時鯨魚的尸體大部分已經(jīng)骨骼化了(圖2a 和 d)。 大多數(shù)軟組織,如內(nèi)臟和肌肉已被消耗,但大量的頭部和脂肪組織仍然存在。 只有最大的一頭鯨(6頭,總長16米)的脊椎仍然與軟組織相連。 1.5年后,鯨魚尸體周圍出現(xiàn)了各種生物,數(shù)量相當密集。貽貝數(shù)量最多,就下圖。覆蓋了顱骨、肋骨、骨骺和椎骨的大部分裸露表面。 另外兩種共生體包含的雙殼類和一個新種文昌魚位于骨骼下面的沉積物中。在骨骼和軟組織中發(fā)現(xiàn)了多毛類的一個新種。 2.5年和3.5年后,鯨魚尸體的物種豐富度較高(1.5年、2.5年和3.5年分別為44、56和85個類群) ,1.5年齡時生物量最大。 下面這些都是鯨魚身上出現(xiàn)的軟體動物 長到了骨頭上的貽貝。 甚至為了模擬鯨落,把鱷魚丟了下去來做實驗。 那鱷死后沉入海底會發(fā)生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和鯨落一樣,給海底的生物們帶來了一桌盛宴,而且味道一定很“鮮”,海底的生物都沒嘗過鱷魚的味道,畢竟之前還沒有“鱷落”過。 想象歸想像,推測大家都會,但真實的“鱷落”沒人見過。 所以科學家對鱷魚下手了,看看到底什么個情況。路易斯安那大學海洋聯(lián)盟(LUMCON)上個月把一條死鱷魚丟到了海底,并且完整地記錄了這一過程。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爬行動物被丟到了海底,歷史意義重大呀 一條短吻鱷被科學家安樂死之后,裝進籠子里帶到了墨西哥灣底部約1英里深處。 為了讓鱷魚更好沉下去,給它綁了一個配重塊。 大約24小時后,鱷魚身上出現(xiàn)了大王具足蟲。 正面長這樣: 是不是長得像放大版的虱子,沒錯,這玩意也叫海虱。 這些海虱開始啃食鱷魚肉,簡直不亦樂乎。 有一兩只甚至鉆進了鱷魚尸體里,吃起了嫩肉。 這些海虱真的吃得很開心呢,畢竟海底平時就是無盡的黑暗和荒涼,天降大餐這等美差可不是天天都有,更何況是鱷魚肉,吃下這一頓存儲的脂肪,對于海虱來說夠存活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 來個特寫…… 這些海虱只是第一批吃鱷魚肉的生物,后面隨著尸體被撕裂開,加入這頓盛宴的生物種類會越來越多,甚至有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噬骨蠕蟲Osedax。 噬骨蠕蟲具有一套很厲害的根系(root system),可以滲透進入鯨骨骼,幫助分解和消化尸體的脂肪和蛋白。 這個實驗也是今年年底才一小段落,畢竟是鱷魚,比起大塊頭鯨魚來說,還不算大餐。前面說的日本鯨落實驗,都觀察了三年,鱷落還不到半年。 海底食物資源本來就少,所以鯨魚下去,這就是海天盛筵啊!你想想,一條鯨魚養(yǎng)活了多少海底原住民。 不知道小伙伴們看到這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哦! |
|
來自: 鐵血老槍 > 《經(jīng)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