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諸方 來源:《疫疹一得》 作者:余霖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1、敗毒散《活人》: 治時行疫癘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咳嗽痰喘,眼赤口瘡,熱毒流注,腳腫腮腫,諸瘡斑疹,喉痹吐泄。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茯苓 薄荷 甘草 疫癥初起,服此先去其爪牙,使邪不盤踞經(jīng)絡,有斑即透,較升、葛、荊、防發(fā)表多多矣。如口干舌燥加黃芩,喉痛加豆根,倍加桔梗、甘草。古方引用生姜,姜乃暖胃之品,疫乃胃熱之癥,似不宜用,以蔥易之。 此足太陽、少陽、陽明藥也。羌活入太陽而理游風;獨活入太陰而理伏邪,兼能除痛;柴胡散熱升清,協(xié)川芎和血平肝,以治頭痛目昏;前胡、枳殼降氣行痰,協(xié)桔梗、茯苓以泄肺熱而除濕消腫;甘草和里;而發(fā)表更以薄荷為君,取其辛涼,氣味俱薄,疏導經(jīng)絡,表散能除高巔邪熱。古人名曰敗毒,良有以也。 2、涼膈散《局方》: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 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諸風螈 ,胃熱發(fā)斑,發(fā)狂,驚急抽風。 連翹 生梔子 黃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生石膏 竹葉 此上、中二焦瀉火藥也。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升散于上,古方用大黃、芒硝推蕩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予憶疫疹乃無形之毒,投以硝、黃之猛烈,必致內(nèi)潰。予以石膏易去硝、黃,使熱降清升而疹自透,亦上升下行之意也。 3、清瘟敗毒飲《一得》:治一切火熱,表里俱盛,狂躁煩心??诟裳释矗鬅岣蓢I,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盛發(fā)斑。不論始終,以此為主。后附加減。 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 小生地(大劑六錢至一兩, 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四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真川連(大劑六錢至四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一錢半) 生梔子 桔梗 黃芩 知母 赤芍 玄參 連翹 竹葉 甘草 丹皮 4、疫證初起,惡寒發(fā)熱,頭痛如劈,煩躁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泄,六脈沉細而數(shù),即用大劑;沉而數(shù)者,用中劑;浮大而數(shù)者,用小劑。 如斑一出,即用大青葉,量加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 此內(nèi)化外解、濁降清升之法,治一得一,治十得十。以視升提發(fā)表而愈劇者,何不俯取芻蕘之一得也。此十二經(jīng)泄火之藥也。斑疹雖出于胃,亦諸經(jīng)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經(jīng),使其敷布于十二經(jīng),退其淫熱;佐以黃連、犀角、黃芩泄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梔子、赤芍泄肝經(jīng)之火,連翹、玄參解 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陽扶陰,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絕之水,桔梗、竹葉載藥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劑,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諸經(jīng)之火自無不安矣。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