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誰不盼望生活幸福、吉祥安康,但是俗話說,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更何況古代的很多士大夫仕途艱難、生活困頓,于是便幻想一種超脫和閑適的生活。最典型的就是晉代的陶淵明,他的《桃花源記》影響深遠(yuǎn),讓后世的許多詩人都念念不忘、爭相效仿。 唐代王維在《桃源行》中曾如此描寫,“坐看紅樹不知遠(yuǎn),行盡青溪不見人”,詩人將桃源寫成仙境,那里的人們因為成仙而不返。 劉禹錫《游桃源詩一百韻》也有“依微聞雞犬,豁達(dá)值阡陌。居人互將迎,笑語如平昔。”老劉把桃源寫成仙源,描寫了他想象中的仙家樂趣。北宋一位詩人也不甘落后,更是別具一格。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言詩,精煉詞句,運(yùn)思謀篇獨具新意。 桃源行 宋代: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此來種桃經(jīng)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郎漾舟迷遠(yuǎn)近,花間相見驚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 聞道長安吹戰(zhàn)塵,春風(fēng)回首一沾巾。 重華一去寧復(fù)得,天下紛紛經(jīng)幾秦? 陶淵明在晚年時注意到家鄉(xiāng)的百姓為生活所迫,紛紛背井離鄉(xiāng),不避幽深。于是他虛構(gòu)了一個淳樸的烏托邦,那里的人們過著自由自在、怡然自樂的生活。陶淵明以此寄托著亂世人民的社會理想,并寓有批判現(xiàn)實的意味。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文學(xué)家,也是偉大的政治家,所以他的立足點更高,思路也更加開闊。這首詩共有四層含義,首先闡述桃花源的先人們無法忍受暴秦的壓迫和剝削,于是尋找新的出路,如同秦末的商山四皓隱居商山一樣,以避世而幸存。 接下來詩人贊美那里的百姓們自耕自食、生息繁衍,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兒孫生長與世隔, 雖有父子無君臣”。但桃源中人因與世隔絕太久,“漁郎漾舟迷遠(yuǎn)近,花間相見驚相問”,因此竟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 最后王安石感嘆世亂迭起,“聞道長安吹戰(zhàn)塵,春風(fēng)回首一沾巾。重華一去寧復(fù)得, 天下紛紛經(jīng)幾秦?”西晉滅亡后,從前趙到前秦,然后是后秦,朝代不斷更換,卻都同秦朝一樣殘酷壓榨百姓,戰(zhàn)亂頻仍,水深火熱。 詩人在回顧了桃花源的來源和發(fā)展之后,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rèn)為桃源中人來此避秦時亂,是帶有反抗的意思,不只是消極地逃避,而是要尋找一個理想世界,這是對封建王權(quán)的否定。王安石的思想深邃、措辭委婉,比前輩們更加了解百姓們的疾苦。 王安石的很多作品都是關(guān)心民生疾苦、以及國家安危,雖然后期因為離開朝堂、內(nèi)心更趨平靜,作品也多反映閑適的田園生活,但是詩人卻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責(zé)任,于是也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很多感慨和無奈。 如今時隔千年,人們依然懷念陶淵明,更喜歡他筆下的桃花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边@些看似幻境,其實正是人們的樸素追求。 普通百姓沒有更高的期望,只希望過上安穩(wěn)富足、又健康快樂的生活。詩人們筆下生花,寄寓了自己的浪漫想象,也讓讀者仿佛更接近了這種理想世界,更使自己的作品有余意不窮之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