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滿清沒有入關,而是像當時多數(shù)八旗貴族選擇的那樣,堅持留在東北老巢發(fā)展,那么,歷史會改寫嗎?歷史必然改寫,不過,這個歷史對于滿清政權來說,卻不再那么美好。 1644年,明朝末帝崇禎吊死煤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崇禎在煤山吊死之后,基本宣布了明朝的滅亡。雖然南方明朝殘余勢力依然建立了割據(jù)長江以南的南明政權,但是,這個所謂的南明小朝廷完全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使沒有外敵打擊,在劇烈的內斗之中也必然會滅亡。 崇禎 而李自成的政權,由于發(fā)展迅速過猛,再加上領導人目光短淺,對于根據(jù)地的建設幾乎忽略不計。因此,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猶如建在沙灘上的城堡,根本經不起強敵的進攻。 所以,此時正是中原大地最為虛弱的時候,南明小朝廷實力不足,內斗劇烈;推翻了明朝的李自成大順政權看似是新興的王朝,但領導人目光短淺,集團內部迅猛腐化,大順根基淺薄。至于分布其他的各地軍閥,更是內斗內行,外戰(zhàn)外行,根本不值一提。 李自成 因此,如果清朝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入關時間,那么,正所謂分久必合,中原大地再次統(tǒng)一只是時間問題。而一旦中原再次被一個新興的王朝統(tǒng)治,那么,這個王朝在穩(wěn)定中原局勢之后,發(fā)起對東北的進攻,進而統(tǒng)一天下,也將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 而此時,割據(jù)東北的清王朝雖然已經成為地區(qū)小強,但是八旗的總人口不足百萬,所在地又屬于環(huán)境酷寒、地廣人稀之地,再加上此時的東北地區(qū)開發(fā)程度很低,清朝以一隅敵全國,即使竭盡全力的清朝抵住了中原王朝的進攻,那么,早已窮兵贖武的清廷也不可能有什么發(fā)展,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明末時期,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清)為什么能夠迅速發(fā)展壯大,以至于最終入關占領天下,完成蛇吞鯨般的奇跡?這其實與與明朝的衰落有直接關系。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其實就一直靠吸明朝的血逐步發(fā)展壯大的。后金在崛起的過程之中,遼東漢地數(shù)百萬漢人被劫掠和屠戮,除了被殺死的漢人,大量幸免于難的漢人也只能作為女真人的奴隸。正是靠著與奴隸制無異的殘酷制度,女真人才逐步崛起。 而到了皇太極的時代,靠著高超的手腕整合八旗之后,在皇太極的指揮之下,清兵更是多次入關為寇,貪婪殘暴的八旗兵多次對北方地區(qū)大肆搶劫和屠殺,在極大的削弱明朝的同時,也擄掠了中原數(shù)十萬漢人和難以數(shù)計的財富。 因此,沒有多少生產力可言的后金政權能夠不斷發(fā)展壯大,幾乎完全靠著搶劫中原地區(qū)。當時的后金政權,完全就是一個超大型的強盜組織。單憑地廣人稀,氣候寒冷的老巢,尚未充分開發(fā)的東北地區(qū)根本不足以支撐清王朝的正常運行,更遑論進一步發(fā)展了。 明末清初 因此,如果在1644年,清軍沒有選擇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入關占領天下,那么,一旦讓中原地區(qū)喘過氣來,新興的中原王朝即使如宋朝一樣守成有余,進攻不足,那么,對于關外的清王朝進行經濟封鎖,也是必然的選擇。而一旦斷絕了來自中原的輸血,根本無法做到自給自足的清王朝就此衰落,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如果沒有選擇入關占領天下,偏居東北一隅之地的清王朝,最好的榜樣也只有隋唐時期的高句麗。面對中原王朝的一次次進攻,舉國之力也許能夠多次擊敗遠征大軍,但是,只要有一次失敗,這個小王朝必然面臨覆滅的危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