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忌口的誤區(qū) 吃中藥不好好忌口,你的中藥就都白吃了! 一是主張?zhí)^,不管病情實際,忌口過嚴,甚至連水都忌。 如《續(xù)名醫(yī)類案》記載:一人患疫病,發(fā)熱煩渴,欲飲涼水,醫(yī)生禁止他服生冷甚嚴,病人苦索,堅執(zhí)不與,遂至咽喉焦燥,晝夜不寐,目中見鬼,兩眼火并。病人自謂得冷水一滴下咽,雖死無憾。于是乘人不防,竊取井水一盆。飲一杯,目頓清亮;飲二杯,鬼物潛消;三杯后咽喉出聲;四杯后,筋骨舒暢而熟睡;俄而一身大汗,脫然病愈。 又如《冷廬醫(yī)話》記載,一人因漆氣過敏,遍身皆腫,頭面如斗,甚思食,但醫(yī)者戒其勿食。其實此證于食無礙。 這種忌口不當?shù)那闆r,即今亦時有所見。筆者曾遇一人,先患熱病,醫(yī)謂傷寒,忌口甚嚴,十余日后,熱已退去,病人思食,醫(yī)以清淡為戒,仍囑繼續(xù)食清水腌菜為好,致怠惰懶動、聲低息微,體虛多日難復。筆者接診后,按“胃喜為補”原則,囑其采用食補法,但應少食多餐、不可過飽,并以八珍湯加減調(diào)理,轉機立見,收效較速。 《紅樓夢》里記載賈府中人,治外感一秘法,凈餓一二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熱病飲食宜清淡,也是很有道理的。但都不可太過,如忽視時間短長,忽視病人營養(yǎng),忽視實際需要,這就失當了。 二是過信書上關于忌口的記載、不加分析研究。 如1983年第4期《集萃》上有一篇講楊乃武小白菜奇冤的文章,說刑部尚書桑春榮奉旨開棺驗尸時,以上賓禮請葉天士坐在左側,據(jù)葉大醫(yī)師在當場所說:“依古籍藥典有載‘流火’忌‘桂圓’,服之口鼻出血,足以致死。葛小大患有流火證宿疾,病發(fā)體更虛弱,卻無知以桂圓作補劑食之,因而相克致死,應屬于中毒,但與服砒毒或煙毒等不會相同?!?br>桂圓、蔥、蜜、雞蛋、洋芋艿等都是尋常食品,是否“流火”病人吃桂圓真會因食性與病相克中毒而死?蔥與蜜同食是否真如古籍所載會“殺人” ?雞蛋到底可不可與洋芋艿同食?凡此等等難以置信。 曾有人對此懷疑,有意識地試服了蔥、蜜等犯忌的食品,結果安然無恙。亦有人以白糖性涼、紅糖性溫說為例,來嘲笑中醫(yī)“食品性有寒熱溫涼之分”說為無稽,于是就引起了關于忌口的種種爭論。 綜上所述,從原則上來說,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忌口是有科學道理的。如服含鐵質(zhì)的補血藥忌吃茶,有過敏史的病人不宜再吃某些“發(fā)物”,患膽囊炎的人應禁油,罹腎臟病的人當忌鹽,以及糖尿病人忌糖等。這都早已為現(xiàn)代科學證實,而且,實際上也已成了西醫(yī)學中關于忌口的內(nèi)容。 關于忌口的記載里既包含有大量前人的豐富經(jīng)驗,但也夾雜有不少缺乏科學根據(jù)的糟粕。 因此,對書上所寫的東西,既不能因為糟粕,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概不信;也不能迷信典籍,盡信為真。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具體分析,深入研究,以便合理的繼承發(fā)揚、無稽的揚棄剔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