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五千字八十一章,看似碎片化的內(nèi)容背后實際上是在向人們揭示著一種實相。它在告訴人們,我們的祖先對于人生運作的軌跡,社會運作的軌跡,大自然運作的軌跡的認識。 正如馬未都所說:老子站在宇宙空間的某一點上,觀察事物,思考規(guī)律。這就是老子的千古名篇《道德經(jīng)》之所以高出常人的奧妙之處。 1.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八章 水是天下最柔弱之物,但水無堅不摧,沒有什么能夠代替它。而且,水能滲入任何存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生命,就必然有水。所以,水的特性跟道非常相似。 老子認為,“柔弱”是萬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確實,在大自然中,柔軟的物體都是有生命力的,樹木、動物都是如此,而僵硬意味著死亡。人體也是如此,俗話說筋長一寸,壽長十年。筋長,意味著柔韌性好。 2.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 這兩句話一靜一動,出現(xiàn)了兩個徐,徐就是慢。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動之徐生,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法則。 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亂”不“濁”,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來。態(tài)度從容,怡然自得,千萬不要氣急敗壞,自亂陣腳。“徐生”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尤其這個時代,更為需要。 3. 少則得,多則惑。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 宏觀是萬物共同具備的內(nèi)涵,老子稱之為“一”;如不能從紛雜的萬事萬物中把握宏觀,則是“多”,就會惑然不知所歸而患無窮。 老子說:“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自古以來,有道的人——圣人,必是“抱一為天下式”,確然而不可拔,固守原則以自處。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當我們把那些相對來說不重要的東西舍棄掉,當我們逐漸摒棄了外界的“觀念病毒”,“真相”就會浮出水面。 4. 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道德經(jīng)》第四十六章 奢欲貪得促使人背離天道,沒有滿足,恣意妄為,人生災(zāi)禍大多由此而起。正是過多的欲望破壞了平和舒泰的生活,給人帶來不幸。 從表象上看,人是為了幸福才追求欲望,然而天道運行與事物表象正好相反,人縱容了欲望,卻從根本上失去了幸福。 其實,剔除了奢欲,生活中知足知止,那幸福和快樂就在眼前。老子認為,真正的幸福潛藏在平常自然的心里,快樂存在于對簡單生活的滿足里。 5.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道德經(jīng)》第七章 天地之所以能亙古而存,是因為其演化萬物,以萬物為生機,而非是為了一己之生。所謂“人道”,不過是“天道”之用。因此,道法取之自然,用于人生,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哲理。 人與人之間若想長久,就要向天地學(xué)習(xí),先利人,后利己。生活中的很多事例告訴我們,帶著私利的心,越是想去得到,就越是得不到。當你真正看開了,能以更高一層的角度忘私地去處理事情時,反而不知不覺就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權(quán)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