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微欲絕”與“無根脈” ——“氣虛”與死癥 王正龍講述 Q: 同學問: 無根脈是沉取沒有,通脈四逆湯證的“脈微欲絕”也是沉取沒有,兩者有何區(qū)別? A: 恩師回答: “無根脈”是沉取沒有,同時,寸脈或者是浮取特別大、特別空、特別數(shù)。是浮取和沉取對比,下邊沒根了。 平常咱們經(jīng)常遇到的“脈微欲絕”,是沉取沒有,同時,浮取也沒有,中取就在寸關之間或者關尺之間,而且還很弱。這個是氣化不利,運化不良。是下邊脈沒有,氣化不出來,導致的中焦脈特別弱。 “脈微欲絕”不是“無根”,是有根出不來,被埋的太深了。 而“無根脈”一定是浮取特別空、特別大,而且特別數(shù)。沉取沒有的同時,浮取極其“空、大、數(shù)”。以及可能出現(xiàn)“七怪脈”之中的一兩個。 “無根脈”的時候,已經(jīng)是死癥了,要特別注意。如果非要治療的話,只有百分之一、二的成活率,基本只能等奇跡了。 王正龍先生講述 學生 耿創(chuàng)新整理 耿創(chuàng)新注: 關于此問題,有三點需要注意: 1.把“脈微欲絕”當成危重癥的脈象。 為什么《傷寒論》少陰病的四逆輩很少被人廣泛和長期使用,因為太多人都把少陰病當成了危重癥。其實少陰病的“脈微欲絕”只是氣虛,或者說是虛寒證(陰證)的脈象。精可以比較虧,病可以比較重;但是也可以是精還比較足,只是氣化功能差(氣虛)的病情。 什么是“虛寒”,什么是“氣虛”,這里要和“實寒”對比而更容易見出: 實寒,氣能生發(fā),但是表有一個“蓋子”(阻隔),被憋住了。最典型的就是麻黃湯證。脈“浮緊”,中焦下焦生發(fā)正常,只是表被寒邪閉住了,這時候不用管中下焦,只要解表就行。 虛寒,是氣生發(fā)不起來(前邊沒有阻隔)。這是真正的“氣虛”。所謂“氣虛”,是氣化(發(fā)陳)的功能虛弱的表現(xiàn)?!皻狻笔侨梭w從里到表,從下焦到上焦的氣化生發(fā)的功能/過程。(“氣”的概念:《靈樞·決氣篇》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而不是一種能提供能量的物質(zhì)。不能用黃芪、黨參、山藥、白術來“補充”。(請參考:“氣血”究竟是如何“滋養(yǎng)”身體的 (通俗版) ——略論“氣、血、津、液”) 用西醫(yī)的話來說,人體的葡萄糖和氧結(jié)合,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大概對應《內(nèi)經(jīng)》說的“氣”。 實寒,是氣的生發(fā)正常,但是被閉住了,而氣機不通;虛寒是氣化能力弱,而導致了“不通”,也就是由“虛”而導致的“寒”。 實寒需要用解表的方法,虛寒需要用溫里的方法。實寒,相當于河水水流正常而遇到了堤壩或者山脈的阻攔;虛寒,就好像前方?jīng)]有阻擋,河流速度過于緩慢而沉積了很多淤泥。不管是堤壩的阻攔,還是淤泥的滯礙,都造成了“不通”。而堤壩在前,淤泥在下,對于人體來說,堤壩屬于“實寒”,要解表;淤泥屬于“虛寒”,要溫里。 基本概念不清,后來的診斷和治療,就一定會出現(xiàn)偏差。中醫(yī)的教育和普及工作的首要重點,就是“必也正名乎”(《論語13.3》)。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致謝 明了這些基本概念,就會很自然地理解:精還比較足,但是氣化功能差而出現(xiàn)的“脈微欲絕”(此類病人比比皆是)。說白了,“脈微欲絕”是“氣虛”(虛寒)的脈。 氣虛的同時,精可以很虧,也可以不太虧。也就是說,病可以比較重,也可以不是很重。而“氣虛”,要用溫熱的藥物,如附子、干姜來恢復“氣”的功能(“溫里”而非“補充”)。這時候的通脈四逆湯,附子和干姜的劑量可以比較大。(精虧,附子劑量必須小。甚至不能用通脈四逆湯。) (同樣的誤解還有太多,比如很多人都以為病情初起都是從太陽開始(太陽主表,病情從表開始),絕對不是。什么樣的病情,最終要看患者的個人體質(zhì)。如果患者屬于少陰病的體質(zhì),即使是“感冒”,也是少陰病的“感冒”,要從少陰病論治。而不能解太陽的表。) 2.“無根脈” “無根脈”是根本動搖了,是要根本和末梢對比來看,不能只看沉取的脈象。無根脈屬于“陰陽離決”,或者“孤陽上脫”的表現(xiàn)。 3.不能只重視脈象而不重“四診” “脈象”在四診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能看外地重癥患者,就是因為不能及時把到脈。然而,脈診是只是四診之一,不能完全代替四診。 不見得所有的死癥都出現(xiàn)“無根脈”。死癥也需要四診合參。比如《傷寒論》里專門記載的少陰病與厥陰病的死癥。 20190725 耿創(chuàng)新于易水河畔 耿創(chuàng)新 王正龍先生入室弟子 臨床之余,致力于 《黃帝內(nèi)經(jīng)》《傷寒論》的傳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