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以正虛為本的疾病,中焦不運,脾胃兩虛、納化無權(quán)、后天乏源是其基本病機。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如脾胃日衰,水谷不運,必然導致氣血兩虛,機體失養(yǎng)。 患者可見面黃肌瘦、少氣懶言、肢體無力、心悸頭暈、臟器下垂等癥,并可出現(xiàn)繼發(fā)性貧血。而脾胃久病,后天無力充養(yǎng)先天,亦可由脾及腎,導致腎精命火不足。 此時可出現(xiàn)腰背酸困、神疲腿沉、畏寒肢冷,或自汗盜汗、手足心熱,小便頻或短少,甚至面浮肢腫、月經(jīng)失調(diào)、精少不育癥。如此,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后期多呈脾腎同虧、元氣大傷的局面。 因此,當中焦的納化功能得到初步恢復,脾胃有受藥之機,必須繼之以扶正補虛?;蚪∑⒁鏆?,或補腎填精,使脾運有權(quán),腎氣得繼,精生血化,胃黏膜與腺體的萎縮傾向得以抑制或逆轉(zhuǎn),方是治本之圖。 一般來說,本病病位在中焦,脾虛常最先出現(xiàn)并貫穿于始終,故健運脾氣顯得尤為重要。在胃氣有復,脾氣得運的情況下,又當兼及胃體,以血肉有情之品補之,溫腎化氣之品煦之,如此陽蒸陰化,方有可能使萎縮的“胃體”得以恢復。 不論補脾抑或補腎,均不可壅補或蠻補。因脾為陰土,喜剛燥,惡陰柔;胃為陽土,喜陰柔,惡剛燥。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擔當對飲食的納化與吸收。 而慢性萎縮性胃炎為脾胃同病,陰土與陽土均虛,故無論過用剛燥或陰柔,皆非所宜。此時用藥應(yīng)特別注意既悅其脾,又潤其胃,剛?cè)嵯酀皂樒湫浴?/p> 健脾益氣可選用黨參、黃芪、黃精、山藥、白術(shù)、白扁豆、蓮子等;益胃養(yǎng)陰則選用沙參、石斛、玉竹、麥冬等。 二者搭配,氣陰同補,脾胃兼顧,補而不壅,滋而不膩。后期顧及胃體之損,則可參入枸杞子、當歸、何首烏、菟絲子、肉蓯蓉、巴戟天等溫柔補腎之品,既能溫助命火,又能培補精血,實助火以生水也。 諸藥同用,脾腎雙補,剛?cè)峒葷?/p> (文章內(nèi)院:江海身) 微信:hnlh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