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產(chǎn)茶圣地,名茶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綠茶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陽羨雪芽、茅山青峰、陽羨雪芽、無錫毫茶、金山翠芽、金壇雀舌、荊溪云片、南山壽眉、前峰雪蓮、茅山長青、銀芽茶、楊州綠楊春、水西翠柏、太湖白云、太湖翠竹、二泉銀毫等。 花茶有:蘇州茉莉花茶。 紅茶有:宜興紅茶。 而這里關于茶葉的傳說也是十分有趣。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碧螺春了,碧螺春名氣在外,位列十大名茶仙班。尤其核心茶區(qū)產(chǎn)量極小,所以若有幸能夠品到,算是不凡的機遇了。 洞庭山所產(chǎn)茶葉香氣特別濃郁,所以碧螺春也稱“嚇煞人香”。 相傳,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上,產(chǎn)野茶數(shù)株,每年茶人都帶竹筐去采茶。 康熙某年,因茶葉發(fā)得多,筐子不下,茶人就將茶放置懷里,茶葉得熱氣后異香忽發(fā),采茶者呼:“嚇煞人香”。 “嚇煞人”是蘇州方言,從此成了茶名。自此以后,毎到采茶,土人男女長幼,務必沐浴更衣,采茶不用筐,都放到懷里。
碧螺春因口感清爽、清淡,香氣獨特高揚,為大眾所喜愛。所以別處也有按碧螺春工藝制成的茶,也以碧螺春為名。 早在唐代陸羽撰寫《茶經(jīng)》之時, 江蘇洞庭山產(chǎn)茶就被記錄在冊。 可見江蘇產(chǎn)茶制茶的歷史相當悠長。 自明清以來更是盛產(chǎn)茶葉, 許多地區(qū)現(xiàn)在一年中只產(chǎn)春茶, 而當?shù)鼐用竦娜粘t主要以綠茶為主, 他們尤其喜歡清明、雨前的茶。 江蘇的大部分綠茶, 以一芽一葉為采摘標準, 每年早春做茶之時, 茶山上都會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江蘇的茶歷史十分悠久,茶館文化也隨著時間不停變遷。 唐代,江蘇宜興茶就被定為貢茶,飲茶也逐步成為普通百姓的生活習俗。 唐代文學作品記載,江蘇在唐代就已出現(xiàn)“茶肆”、“茶樓”等專供飲茶的茶館。 到了宋代,為了方便大眾飲用,江蘇開始制作沖泡式散茶,飲茶之風更盛。茶肆、茶樓甚至擴張到了較為繁華的鄉(xiāng)村集鎮(zhèn)。 明代,出現(xiàn)了“茶館”一詞,江蘇的茶館從城鎮(zhèn)蔓延到鄉(xiāng)村。 到了明清時期,一般農(nóng)村集鎮(zhèn)都會有一家或多家茶館。茶館逐漸演變成為了農(nóng)民上街休閑的場所。 在20世紀60年代后,江蘇的茶館行業(yè)逐漸冷落。 直至90年代,茶藝館逐步興起,它們裝潢典雅,播放背景音樂,除了供茶,還提供休閑食品,成為市民們的娛樂休閑場所。 說起江蘇的茶文化, 主要是以蘇州為代表。 蘇州人喝茶一向有頗多講究, 不但要茶好,還要水好, 所以不少人喝茶是“醉翁之意不在茶”。 舊時蘇州的茶館都設有點心攤, 時至今日, 也還有不少茶館采用茶點自助的經(jīng)營形式, 各類茶點品種繁多, 能達到幾十甚至上百種。 此外,在蘇州的茶館文化中, 雖然沒有正宗的茶道, 但就老茶館茶倌的沏茶功夫來說, 也是獨樹一幟的。 近些年來, 江蘇地區(qū)的茶館越開越多, 但大部分是以休閑會所為主, 更多是用于商務洽談上, 環(huán)境氣氛都比較雅致。 江浙地區(qū)的茶館, 相較于成都、北京這些地方, 少了一些市井的樂趣, 而更多的是淡雅與厚重。 進入當?shù)氐牟桊^, 你不會聽見高談闊論, 而是有一種安寧祥和的感覺, 當然這也十分符合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 提起江蘇與茶,一定落不下宜興, 宜興紫砂甚為出名, 因其自身“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的優(yōu)勢, 在茶界為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 集壺藝、詩詞、書畫、篆刻于一體的 紫砂壺文化也應運而生, 成為了江蘇茶文化的一大特色。 江南自古興茶,飲茶歷史更是悠久, 經(jīng)過時代變遷,在日漸繁華的生活中, 這的人們依舊能“偷得浮生半日閑”, 悠然地貓在某個靜謐的茶館中, 聽一曲古箏,品一口香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