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確實,因個人喜好、自身經(jīng)歷、所處時代等不同,人們對某一作品很難達(dá)成一致,這也致使很多作品難分伯仲,成為絕對的第一。 古往今來,關(guān)于那個作品是“古今第一七律”,一直存在著爭議。雖有爭議,但爭議的焦點(diǎn)都集中在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上,這一點(diǎn)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 而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慶余年》,主人公范閑不僅吟誦杜甫《登高》大出風(fēng)頭,而且直接將《登高》定為“古今七律第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下崔浩的“粉絲”一下子不愿意了。又將文學(xué)史上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古今七律第一之爭推向了前臺。 爭議之前,我們先看詩。 登高 唐·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自不必說,人稱“詩圣”,與李白起名。這首《登高》原文也不必贅述,相信大家在初中都曾經(jīng)學(xué)過。前四句就是寫登高所望的景色,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讓人難以忘懷。隨后,詩人的情緒雖然有些悲涼,但仍然有一種英雄的豪氣,更奠定了全詩的磅礴之氣。 這首詩不光是在用語音,格律,平仄方面都非常好,并且一共八句,每一句之間都有著對仗,可以說杜甫把聲律把控到了極致的水平。 胡應(yīng)麟《詩藪》說,全詩“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xué),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 崔顥《黃鶴樓》 唐·崔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有必要說一下。崔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登進(jìn)士第,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度圃姟反嬖娝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崔顥雖然名氣沒有杜甫大,而且這篇《黃鶴樓》也不完全符合律詩的格律要求,但因為經(jīng)歷了李白擱筆、在七律還沒有定型之前就寫出如此高水平的詩歌的緣故,向來被世人所重視。 這首《黃鶴樓》不僅讓后人叫好,甚至連詩仙李白都自愧不如。他在游覽黃鶴樓時,看到此詩,都不由擱筆罷作,發(fā)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不光如此,受此詩影響,李白還仿造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 《滄浪詩話》云:“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p> 這就有官司打了! 唐人七律第一PK古今七律第一,誰厲害? 文無第一,不能像歐陽鋒與洪七公打那樣一架,就算爭個你死我活,也是浪費(fèi)口舌。我們不妨跳出來看看:律詩有正體和變體之說。杜甫的詩,是寫七律的樣板,首句入韻,對仗工整,但意境上有些蕭條,不急崔顥。崔顥的詩不太符合平仄及對仗的規(guī)則,所以他的詩應(yīng)當(dāng)作為律詩的一種變體,但是整體更有才氣、靈氣。杜甫是正體第一,崔顥是變體第一。 那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各位心里有數(shù)了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