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傷寒論》 【組成】麻子仁30g 杏仁15g 芍藥15g 枳實(炙)10g 厚樸(炙)15g 大黃20g 【用法】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每服10g,每日一、二次。若作湯劑,酌減其量。 【主治】胃腸燥熱,大便秘結(jié),小便數(shù)多,或痔瘡便秘,或習慣性便秘。 【證析】本方證以大便秘結(jié)與小便數(shù)多同見為特征,反映了燥熱與津虛同時存在的病變本質(zhì)。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古籍歸屬于脾,所謂脾主運化即系指此。今因陽明燥熱,運化水濕功能亢進,過于分利,于是腸中燥結(jié)與小便數(shù)多兩種證象同時并見,此即《傷寒論》所謂“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的脾約便秘機理。 【病機】腸熱津虛,大便秘結(jié)。 【治法】潤腸通便法。 【方義】燥熱有余,法當瀉其燥熱;陰津不足,理應(yīng)滋液潤腸。補其不足,瀉其有余,是組合本方宗旨。本方由小承氣湯加火麻仁、杏仁、芍藥、白蜜組成。小承氣湯有苦寒瀉下之功,在于瀉腸中有余的燥熱;火麻仁、杏仁、芍藥、白蜜有滋液潤腸之功,在于補腸中不足的陰津,通過瀉熱通便與潤燥滑腸并舉的治療措施,使熱去陰滋而大便自調(diào)。此方是苦寒瀉下與滋液潤腸兩組藥同用的結(jié)構(gòu),首開潤腸通便先河。潤腸藥中,既有富含油脂的麻子仁、杏仁,也有滋陰養(yǎng)液的芍藥、白蜜,后世醫(yī)家從中受到啟迪,衍變成為潤腸通便和增水行舟兩類方劑。如以種仁為主組成的五仁丸和以滋陰為主組成的增液湯即是。此方將瀉下與潤腸兩法融為一體,也是增液承氣湯所師法的模式,由于增液承氣湯證屬于熱盛津傷,所以枳實、厚樸不宜再用而應(yīng)增強滋液之功,鞠通師古而不泥古,堪稱善用古方楷模,學(xué)者若能細為揣摩,對古方變化蘊奧自然心領(lǐng)神會。 【應(yīng)用】 1.本方用于下述三個方面有效: ①老人、虛人、產(chǎn)婦患陽明腑實當下而又不宜單純?yōu)a下者。 ②痔瘡患者需要保持大便滋潤,不致擦傷痔瘡者。 ③一般腦力勞動的人很少運動,常因腸道蠕動緩慢而呈便秘者,投此可以增強腸道蠕動,瀉其燥熱,增其津液,改善功能 2.《濟生方》用本方為丸,臨臥溫水送服,治療“腎病水腫,光亮不能行,三服神驗?!贝朔接眯尤书_宣肺氣,肺氣得開則水道通調(diào);枳實、厚樸疏暢氣機,氣機流暢則水隨氣行;白芍能緩腎系經(jīng)隧攣急,攣急緩解則水道通而血行暢;大黃活血行瘀,改善腎的血液循環(huán),尤具妙用。全方著眼于流通氣血,恢復(fù)腎功,不用一味利水藥而謂三服神驗,此嚴氏匠心獨運而遠非一般醫(yī)工所及。 【歌括】 麻仁丸是仲景方,麻杏枳樸芍大黃, 腸中燥熱呈陰損,潤腸通便效力強。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