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與《聊齋志異》,基本上是相互代稱,因為老蒲筆下的鬼狐仙們太鮮活而可愛了。經(jīng)過幾百年時間的洗禮,《聊齋志異》成為了“誨內(nèi)山陬,雅俗共賞”的文學寶庫中不朽之作。但老蒲的形象,總是讓人想起明朝萬歷年間黃士俊,為了進京趕考,他去岳父家借路費,只拿了兩個鴨蛋回來的落魄境況。不過人家黃老前輩爭氣,而且還考上了狀元。他為此感慨寫下了有名的鴨蛋詩,因而被后人戲稱為“鴨蛋狀元”。老蒲就“悲催”了從19歲參加科考,反反復復考了四十四年,一只腳也沒有靠近過科舉勝利的彼岸。這是什么原因呢!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自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濟南府淄川縣(今山東淄博市)城東蒲家莊人。生于明崇禎被十三年(公元1640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六日深夜。父親蒲槃,母親董氏老夫妻生有四子,蒲松齡行三。名人與皇帝是一樣的,出生時就會有異象,如劉邦母親劉媼在大湖邊休息時陷入沉睡中與蛟龍媾和的,后來生下劉邦,剛出生時鼻梁高高拱起同龍一樣??墒瞧阉升g老爸不知得罪了誰,或是哪路神仙沒拜好,做了個奇怪的夢。 據(jù)傳說蒲松齡出生那天,他老爸做了一個怪夢,但見一位病懨懨的和尚走進室內(nèi),身穿破袈裟,祖露右臂膀,手持一舊缽,右乳旁似乎還貼著一片不知何意的爛膏藥 蒲槧不禁一驚,醒后恰逢松齡出世。他看了看這個又瘦又小的孩子,其前胸上恰巧也有塊黑痣,于是趕緊為孩子取個吉祥的字“留仙”。以此化解夢中的不吉兆頭,以免孩子日后坎坷,不幸的事情還是被父親的擔心所應驗了。蒲松齡后來回憶起父親的這個怪夢,認為自己盡管與佛無緣,但一生“蕭條似缽”,正像那個清貧和尚。手工外鏈代發(fā) 這一怪夢,不過是夢而已,與蒲松齡成年后的科考沒有關(guān)系,這也許是后人為其累試不第的一種托辭罷了。但松齡的科考屢試不第是事實。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19歲的蒲松齡首秀科舉考場,可謂旗開得勝,連取縣、府、道三個第一,但這只是中了個秀才。這兒扯淡一下清代的科舉知識。清代科舉制度包括四部分: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首先要經(jīng)過縣州級“童試”,考中者稱“秀才”;再經(jīng)省級“鄉(xiāng)試”,考中者稱“舉人”;再經(jīng)過國家級“會考”,考中者稱貢士;貢士再經(jīng)由皇上親監(jiān)考的“殿試”,考中者為“進士”,此時才算修成正果,完成了科舉考試。 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起,蒲松齡開始走霉運,開始了“三年復三年”的屢敗屢戰(zhàn)的落榜生涯,連續(xù)6次??滴醵辏ü?687年),一個從青年到了中年,48歲的蒲老秀才再次走進濟南府考場,背水一戰(zhàn)的他依舊不在黃榜上。男兒當自強,老男人蒲老秀才并未消沉,斗志彌堅。他老人家一直戰(zhàn)斗到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63歲的蒲松齡苦熬四十余年,居然連個舉人的關(guān)口都沒有闖過,直到蒲松齡71歲那年,才按例補了個歲貢生。 這位才高八斗的文章大家,科舉屢試不第,應是個人終生的最大遺憾。但現(xiàn)在看來,也許正得益于科舉失利,倘若19歲就考中進士,入了仕途,紅頂子一戴,說不定就是個肥頭大耳的家伙了。這正如蒲松齡故居里的一副對聯(lián)所曰:“一世無緣附驥尾,三生有幸落孫山?!比说某晒χ非f條,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條條大路通羅馬”,蒲松齡老先生應該在西方“洋鬼狐妖”,怎么表演了呢!(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