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名】 小辛、細草、少辛、細條、綠須姜、獨葉草、金盆草、萬病草、臥龍丹、鈴鐺花、四兩麻、玉香絲等 2、【藥材基原與產(chǎn)地】 1)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及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 2)產(chǎn)地: 1.分布于東北及山西、陜西及山東、河南等地。 2.分布于陜西、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3.分布于遼寧。 3、【炮制與鑒別】 1)炮制: 揀去雙葉,除凈雜質(zhì),用水噴潤,及時切段,晾干。 2)鑒別: 飲片呈不規(guī)則的段,根莖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時可見環(huán)形的節(jié)。根細,外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可見須根及須根痕。切面黃白色或白色。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4、【藥性】 辛;溫;小毒 5、【歸經(jīng)】 肺;腎;心;肝;膽;脾經(jīng) 6、【功效 】 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 7、【功效分類】 辛溫解表藥 8、【主治】 (1)發(fā)散風寒:用于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穿插知識點:治頭痛,太陽則羌活,少陰則細辛,陽明則白芷,厥陰則川芎、吳茱萸,少陽則柴胡,用者隨經(jīng)不可差。細辛香味俱細而緩,故入少陰,與獨活頗相類。) 9、【藥物配伍】 1、配干姜、五味子 干姜辛熱,長于“去臟腑沉寒痼冷”和“發(fā)諸經(jīng)之寒氣”。主入肺經(jīng),善能溫肺散寒化飲,用于寒飲咳喘。 五味子“性溫,五味俱全,酸咸為多,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水”而“寧嗽定喘”,為治療久咳虛喘之要藥。 細辛辛散溫通,外能發(fā)散風寒,內(nèi)能溫肺化飲,主要用于風寒咳喘證,或寒飲咳喘證。 三者為伍,各司其職,又相須相制。散中有收,開中有合,使風寒解,水飲去,宣降復,則喘咳自平。 2.配防風:辛溫散風,祛風勝濕。 3.配麻黃:通調(diào)水道、宣肺利水。 4.配白芷:活血通經(jīng)、消腫排膿。 5.配附子:補腎壯陽,散寒止痛。 6.配羌活:降泄燥濕、散寒通利。 10、【藥理作用】 1、解熱,細辛揮發(fā)油,解熱作用部位可能是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2、鎮(zhèn)靜、鎮(zhèn)痛 揮發(fā)油可使小鼠自主活動減少,呼吸輕度減慢。隨劑量加大,中樞抑制加強,最后可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3、抗炎,可抑制炎癥發(fā)生過程中滲出、白細胞游走及肉芽組織增生等。 4、抗變態(tài)反應,該作用與影響淋巴細胞亞群的分布有關(guān)。 5、對呼吸系統(tǒng)作用,細辛揮發(fā)油、甲基丁香酚、細辛醚均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而產(chǎn)生平喘作用。細辛醚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6、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細辛醇提取物、去甲烏藥堿可使麻醉犬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平均動脈壓升高;應用β受體阻斷劑后,作用仍存在。 7、抗病原微生物。 11、【用法用量】 內(nèi)服:1-3g。 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臍;或煎水含漱。 12、【用藥禁忌】 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風熱陰虛禁用。 “諸參辛芍叛藜蘆”,其中的“辛”指的就是細辛這一味中草藥。 上期有關(guān)羌活的試題答案: (1)、善治太陽頭痛及上半身風濕痹痛的藥物是(A.羌活) (2)、功能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的藥物是(A.羌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