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婦女買了件衣服,習慣性地跟鄰居顯擺,卻發(fā)現同樣的衣服鄰居比她少花了20元錢,于是她耿耿于懷數天。這人的格局就值20元錢了。 有一個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討,對路上衣著光鮮的人毫無感覺,卻嫉妒比自己乞討得多的乞丐,這人估計一直就是個乞丐了。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干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墻,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個人仍在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 一個人的發(fā)展往往受局限,其實“局限”就是格局太小,為其所限。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于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fā)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勢。 1、眼光 眼光是指在某一時刻,對某領域趨勢準確預測的能力 。 第一,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不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發(fā)展的本質。 第二,對于事物的評判已經有自己的標準,并能夠極為準確根據現在對未來進行預測。 第三,你知道這些道理之后,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而對于未來的準確預測,亦是在堅持看清本質的原則之上的。比如雷軍做小米手機,他很明白大眾的消費能力,理解大眾的消費需求標準,他看到了基于互聯網的消費者產品是品牌發(fā)展的趨勢。他知道超過用戶預期的產品必然帶來超好的口碑。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可為和不可為。若不可為,怎樣做才能可為,那何時可為。 2、胸襟 有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會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視野,大的寬容,這就叫大胸懷吧。 這是一個正循環(huán)。 劉邦和項羽,從軍事領導力上看,項羽遠勝于劉邦,巨鹿之戰(zhàn),破釜沉舟是何等氣概;從兵力配置上看,項羽手下強將如云,整體實力也優(yōu)于劉邦;從智囊團上看,兩者各有張良范增,也不分伯仲。 所以若綜合三方面而言,項羽的楚軍是遠遠強過劉邦的漢軍的,但為什么最后自刎烏江的不是劉邦,而偏偏是項羽呢? 劉邦自己說過“我文不過蕭何、治國不如張良、行軍布陣不如韓信,但三人皆為我所用”。 再看看項羽,手下縱有范增、英布這樣的文臣武將,但最終還是一敗涂地。只因他不像劉邦那樣胸懷廣闊,單單為一個名義上的“西楚霸王”惹得眾諸侯心生叛意、倒戈相向。 3、膽識 曾有企業(yè)家這樣說,“如果是現在把我歸零,我仍然可以再來一次”。 史玉柱則是在資產為負數,甚至負得還很多的時候站了起來。 當討債人蜂擁而至之時,史玉柱莊重承諾:“欠老百姓的錢一定要還?!?/p> 也正是出于這種“還債”的動力,史玉柱終于東山再起,且賺錢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還債。之后,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在一片廢墟上,煉就了超過500億元的財富。 4、心態(tài) 有很多投資者,不做投資的時候,看到別人賺錢,總是在想:有什么賺錢的好項目呢? 真到做投資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抱著必賺的心理,所以一旦遇到虧損,與原來的期望不一致時,難免心態(tài)就出問題! 然后會出現各種狀況。這里說的只是一種現象,如果將其放大,很多時候我們在面臨未來的預期何曾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投資行為。 所以說,格局真的決定人生層次。 格局在岳飛那里就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千功名塵與土的壯烈; 格局在馬致遠那里卻是小橋流水人家,斷腸人在天涯的孤旅; 格局在蘇軾那里就是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的寂寞; 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才有多大的胸襟。 格局是一種眼界,是一種大情懷,海納百川才能有容乃大。 有什么樣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么樣的風景。站在高處,整座城市不過就是幾座樓房,在飛機上從云端俯瞰城市,城市也就變成了盆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