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耳熟能詳?shù)摹邦櫛饼S”與“顧北哉”是兩回事,前者是一個書房的名字,后者是這個書房的主人。 “顧北齋”有兩種存在,一種是現(xiàn)實世界里的書房,面北而顧,思念親恩;另一種是虛擬世界里的書房,縱橫捭闔,天馬行空。
《金剛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p> 兩種書房其實一致,都是顧北哉少年綺夢的奇幻。 彼年,顧北哉與曉健、西諾同學(xué)少年,迷戀詩詞,自刻自印,油墨飄香。
三個曾經(jīng)張狂的武陵年少,只是離殤與孤旅,最后與詩歌漸行漸遠,一個學(xué)了法律,一個學(xué)了文秘,還有一個學(xué)了金融。 理想在現(xiàn)實面前,就如一個臨水照花的女子,等不起,挑不得,最終差強人意,委身成妾。 然而,他們始終沒有走出文字,沒有走出年少的初心。
初心是什么,詩一樣的語言,詩一樣的思維或者詩一樣的綺夢? 詩又是什么,一種作者比讀者更多的文字樂章? 不是。在顧北哉的眼里,詩是一種初心。 于是,轉(zhuǎn)身。 2016年元月17日,微信公眾號“顧北齋”誕生,發(fā)了第一篇稿件,《劉永順書法》。至今,三年剛過,一共推送了1000多篇美文,詩歌、散文、小說等各種文學(xué)作品俱全。 初心綿延,定得始終。 02 去年,“閩東詩群”被評為全國十佳詩群之首,詩群成員湯養(yǎng)宗榮獲“魯迅文學(xué)獎”。 這個詩群,活躍的詩人有50多個,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大量作品,榮獲多項詩歌大獎。 詩一樣的山水,不缺乏詩一般的才情。 我讀不懂詩。問許陳穎什么是詩,問盧彩娛怎么寫詩,她們認真教誨,我認真聆聽,聽不懂。 我喜歡閩東作者的散文,有家鄉(xiāng)的氣息,有山水的清新,有詩歌的流暢。繆華的底韻,劉翠蟬的空靈,金丹丹的風(fēng)趣,讓我感受到了文字的美。 文無第一,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我喜歡李師江的小說,簡單的故事,簡單的人物,纏來纏去,最終都是不簡單的感覺。幾次見到他時,我都有一種沖動,想用法醫(yī)室里的工具,剖開他的大腦,看看里面裝了什么。 “顧北齋”的引導(dǎo)語說:唯有愛與美不可辜負。 對于我來說,喜歡和好奇的東西,也不可辜負。比如我把我能找到的劉翠蟬和金丹丹的散文讀了許多遍,把李師江的中短篇看了又看。
能找到的并不多,更別說全。盡管一鱗半爪也有一鱗半爪的好處,但還是希望能夠方便齊全。 說白了,需要一間書房,最好藏盡閩東作者的精品。 “顧北齋”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2017年初,我第一次打開這個書房,讀到禾源的作品:
這個時候,我才明白,這么多年來,別人一直背著我的影子,我的背上也負著別人的身影。 同一山水出來的人,不管身處何處,也不管人生際遇如何,許多東西都是相通的。 讀別人的作品,看到的是自己。自己的歡樂,自己的迷惘;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未來。 “顧北齋”幾乎收集了閩東所有活躍作者的作品。讀“顧北齋”,就如感知整個閩東文脈的博動。 顧北哉是一個作者一個作者聯(lián)絡(luò)的,真不容易。 03 每年春運開始,到處都是思歸的人。我們思歸,因為我們都是被故鄉(xiāng)定義過的人。 一個人的出身,很容易成為自己一生發(fā)展的限制。所謂成功,往往就是不斷突破這種無形的限制。 對于閩東大山深處的大部分人來說,前半生已枯槁貧瘠,后半生總得有點溫情和色彩。 可是,許多人突破了故鄉(xiāng)的定義,又會限入職業(yè)的盤剝。于是,“有些人25歲就死了,但是要75歲才被埋葬?!?/p> 我發(fā)現(xiàn)自己27歲時死了,研究生畢業(yè)的那一年。 我高效率地完成那些人生中應(yīng)該做的事情,就如少年時盡讀“有用”之書應(yīng)付考試一樣,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埋葬的時間靠近。 我還是醒來了,年屆不惑之后。與我一同醒來的,還有顧北哉。 我知道了文字的魅力,他找回了詩歌的往事。
文字是突破羈縻的良藥。在文字里,忘記生活的艱辛;在文字里,忘記人世的紛擾;在文字里,忘記寵辱的焦灼。 我慢慢習(xí)慣了這樣平淡如水的生活。 對于文字,顧北哉比我更有體悟。他說公眾號“顧北齋”讓他結(jié)識許多熱愛生活的人。
他說,有一種快樂叫做一事無成。 的確,對于我們來說,文字的意義,就在于它的無用。因為無用,不用勞心費神,不用機巧琢磨,不用提心吊膽。 然而,無用之用,方是大用。正如陳道明說的:“無用方得從容,潔凈如初的心靈及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沒病,身體自然安康?!?/p> 本來荊棘密布,苦厄叢生的生活,因此卸下了負累,輕裝上陣了。 一切,都緣于“顧北齋”這個公眾號。 (本文照片來源 顧北齋) |
|
來自: 柏涂hyzvi9113s > 《名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