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被稱為“奧斯卡風向標”之一的金球獎公布了提名名單,“寡姐”主演的《婚姻故事》,憑借最佳劇情片、最佳劇本、最佳男女主角等6項提名領(lǐng)跑,成為此次金球獎最受關(guān)注的電影。 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兒,今天就來趁熱和大家聊聊。
片中的男女主角查理和妮可是一對夫妻,電影開場時,他們就分別以旁白的方式,講述了自己最欣賞對方的地方。 查理是一名才華洋溢的戲劇導演,愛工作、愛小孩,節(jié)儉又自立,在妻子眼里總是遇事冷靜、毫無畏懼。
妮可則是個貌美心善的女演員,待人熱情坦誠,與孩子相處融洽,在戲劇事業(yè)上與丈夫也很合拍。
可以說,開場這段手持攝影外加娓娓道來的旁白,會讓你以為在觀看一段溫馨的家庭錄像,夫妻二人對于對方的欣賞,簡直細致到犄角旮旯。
然而鏡頭一轉(zhuǎn),影片才揭曉,剛才那段洋溢著幸福感的講述,其實是婚姻咨詢師給他們布置的任務。 實際上,兩人的婚姻已經(jīng)走到盡頭,寫下對方的優(yōu)點,不過是為了好聚好散。
然而,這次分手并不和平,影片接下來的情節(jié)就圍繞著他們的離婚大戰(zhàn)展開。 起初,雙方都同意采用最溫和的協(xié)議離婚,一塊商量兩地撫養(yǎng)孩子的方案,夫妻之間并沒有多少狗血的爭吵。 然而,妮可忽然意識到,自己在這段婚姻中犧牲了太多,而自負的丈夫根本不可能理解自己。 于是她率先請了個大牌律師,把這場離婚拖進了法庭。
片中的那場法庭戲,也是整部電影中備受稱贊的名場面之一。 為了給自己的委托人爭取到最大利益,雙方律師施展渾身解數(shù),把他們婚姻生活里的細枝末節(jié),添油加醋地形容成了黑料。 比如,男方指責女方曾經(jīng)拍過大尺度電影,還有酗酒、嗑藥的毛病,要不是查理這個名導帶她“上道”,妮可也不會成為電視劇的女主角。她沒有理由要求平分財產(chǎn),更沒有資格帶著兒子去洛杉磯定居。
女方則駁斥男方有過一段婚外情,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撲在工作上,根本無暇照顧兒子。他沒有理由要求兒子跟著他在紐約生活。
這場戲最饒有深意的地方在于,由于律師的性別視角不同,官司本身已經(jīng)不僅僅是離婚紛爭,更如同一場兩性大戰(zhàn)。 女律師為女方爭取,男律師替男方反駁,每個人都在攻擊對方的缺點,雙方一度僵持不下。 而法庭上的男女主角兩人,則被律師們遠遠地分隔在兩頭,變成了沉默寡言的當事人。每當自己的律師爆出對方的黑料時,他們無一不露出尷尬神情。
最終,由于雙方各執(zhí)己見,法官決定讓評估員來客觀判定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問題。
可以說,這場離婚訴訟戰(zhàn)打到這兒,已經(jīng)進入到了無法回頭的尷尬境地,原本打算和平分手的兩人,也紛紛褪去了體面的外衣。 有一次他們私下見面,明明是想要坐下來好好談談,結(jié)果沒聊上幾句又局面失控,開始瘋狂地彼此攻訐。
這場夫妻吵架戲,也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名場面,人物之間的火藥味逐層升級。 雙方先是指責對方的律師,把自己描述成“壞人”;然后就撫養(yǎng)孩子的問題,開始翻舊賬,繼而攻擊對方活成了父母的糟糕樣子;
再之后,這種攻擊上升到羞辱,兩人從個人陋習罵到夫妻生活,甚至直接飆出“我每天都希望你去死”這樣的惡毒詛咒……
最終,這場離婚大戰(zhàn)在一地雞毛中收場,雙方簽下離婚協(xié)議,查理放棄了在紐約撫養(yǎng)兒子的要求,妮可也沒有再索要更多的財產(chǎn)。 如同片中的一位律師所說,雙方都想獲得更多,結(jié)果反而付出更多財力和精力,最終得到的還是相同的結(jié)局。
從劇情來說,這部電影和前幾天聊的《82年生的金智英》有點類似,都提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犧牲與妥協(xié)。 片中的女主妮可生于洛杉磯,早些年憑借一部大尺度電影在好萊塢走紅。 遇到查理后,兩人墜入愛河。在那之后,她認為自己終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于是主動放棄了洛杉磯的演藝事業(yè),跟著查理在紐約定居、結(jié)婚生子,成了一名戲劇演員。
工作時,她是聽從“導演查理”指揮的女演員;回到家里,她是順從“丈夫查理”意見的妻子。很長一段時間,妮可都在進行自我洗腦,做個賢妻良母就夠了。
直到她拿到了一個在洛杉磯的工作機會,沒有得到丈夫支持,反而被對方取笑“電視劇比戲劇low”的時候,妮可才恍然大悟,多年來自己早已消失在了丈夫的自負與自私中。
所以,從女主的視角來看,這部《婚姻故事》就是一個“大型婚姻勸退現(xiàn)場”。 尤其當妮可的女律師義憤填膺地指責,社會總是用更高的標準約束女性的言行,妻子和母親必須成為一個處處得體的完美之人時,更讓不少人認定這是一部妥妥的“女權(quán)電影”。
這一點從豆瓣的討論區(qū)也能看出,不少網(wǎng)友因為男女主誰對誰錯的問題掀起辯論,焦點和火力主要就集中在性別視角上。
對于這種雞飛狗跳的離婚大戰(zhàn),觀眾經(jīng)常會被電影代入其中,不由自主地隨著男女主的爭執(zhí)開始“站隊”。 但實際上,評判誰對誰錯,并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如果你一直糾結(jié)于電影里的男女雙方,到底誰委曲求全、誰欠罵找打,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把很多精力花費在了無用功上。 拿本片的劇情來說,如果說男主因為工作缺席了兒子的成長,那么女主對兒子那種“事事都獎勵”的溺愛方式,也同樣存在爭議;
如果說女主承擔了太多性別偏見帶來的壓力,那么男主在這場大戰(zhàn)中,也因為客場打官司,一度變得焦頭爛額、孤立無助;
如果說男主是個出軌渣男,那么女主在打官司期間與劇組工作人員的不可描述,也同樣應該被指責……
所以在我看來,《婚姻故事》不能被簡單粗暴地打上“女權(quán)片”或者“結(jié)婚勸退”的標簽,導演其實有意在讓男女主角的過錯打平,因為本片的主角并不是查理和妮可,而是婚姻本身。 整部電影所探討的,其實是為什么一段看似完美得令人艷羨的婚姻,會最終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片中那段長達10分鐘的夫妻吵架戲上。 當妮可指責查理,讓自己在婚姻里人格喪失、淪為被洗腦的人妻時,查理一口推翻了她的說辭,斥責她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當成改變?nèi)松墓ぞ?,而他當年根本不想這么早結(jié)婚……
這正是男女主的婚姻無法維持的根本原因——對于婚姻,他們從一開始就站在不同的立場。 在成為“我們”這個組合之前,兩人都沒想明白如何成為“我”這個人,就草率地給自己貼上妻子和丈夫的標簽,認為婚姻就是愛情的必然結(jié)局。
在這場離婚大戰(zhàn)中,影片不斷用巧妙的鏡頭捕捉男女主之間的空間距離,以此來塑造他們的心理距離——不論在家里還是法庭上,不論是心平氣和地聊天還是激烈地爭吵,兩人之間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而片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場戲,也與距離有關(guān)。 有天晚上,妮可家的電動門關(guān)不上,查理帶著兒子前去查看。這期間,妮可像過去一樣,又為查理剪了一次頭發(fā)。
之后兩人一里一外地合力將門關(guān)上,暗示了這場婚姻的最終結(jié)局。 他們確實愛對了人,這段感情也并沒有隨著一地雞毛而衰退;但他們卻遺憾地結(jié)錯了婚,錯到這段婚姻無法承擔愛情的重量。
在我看來,這便是《婚姻故事》最突出也最深刻的地方。 它講述的并不是婚姻的丑陋,而是通過雙方的掙扎,讓我們看到婚姻的多面性和復雜性。 在大多數(shù)婚姻中,并不存在絕對正確的那一方。 也唯有把對錯與否放在一邊,你才能從這個美國式離婚中看清“婚姻”這個抽象概念,它是一段有關(guān)愛情、也有關(guān)與人相處和生活的感悟,值得每個成年人去感受和反思。 也許是國內(nèi)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