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每一根木樁都記錄著一段日子,置身其中,猶如穿越了時空。又到銀杏季,一樹黃,城染金。深紅色的宮墻、金黃色的琉璃瓦、千變萬化的斗拱、造型各異的角獸……今晚,跨越百年的相逢,走進故宮。 且踏清秋,宛如仙宇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 天涼銀杏黃,襯著深紅的宮墻, 這般良辰美景,豈能錯過分毫。 趁秋光尚好,循著銀杏地圖, 故宮踏秋賞色。 ? 故宮銀杏地圖 文華殿區(qū) 文華門前的銀杏多且密, 與海棠交織在一起, 陽光透過黃葉灑滿全身, 一陣風過, 葉雨繽紛, 耳邊陣陣腳下?lián)軇勇淙~的窸窣聲。 在新修的觀景平臺稍作休息, 一不小心就落了一身。 武英殿區(qū) 武英殿區(qū)的銀杏樹雖不多, 卻極醒目。 金黃的銀杏葉, 襯托著周圍柿子樹冠上 尚未被烏鴉享用的橙紅果實, 碧綠的金水河蜿蜒而過, 流淌出能讓時間停止的 溫暖而靜謐的氛圍。 延禧宮 漫步東路, 路過景仁宮, 穿過景曜門、凝祥門, 就被高過宮墻的一大片黃色 吸引住了目光。 院中, 那未曾完工的靈沼軒 與兩邊現(xiàn)代化的展廳, 讓人產(chǎn)生時空交錯的感覺。 閉目遐想, 岸邊樹影婆娑, 池中游魚可數(shù), 荷藻參差,青翠如畫, 那是怎樣一種視覺與心靈的享受。 十八槐 出右翼門,往武英殿走, 與斷虹橋畔“十八槐”交相輝映的, 是紫禁城里最大的一片銀杏林。 伴著斜陽灑下的余暉, 落葉鋪成了一片耀眼的金黃。 層層疊疊的黃葉 映襯著弘義閣檐下的彩畫, 一瞬間, 仿佛變成了只剩下色彩的絢麗世界。 慈寧宮花園 花園的建筑集中于北部, 南部疊石壘池, 蒔花栽樹, 充滿園林之趣。 園中的兩棵大銀杏樹是 故宮中樹齡最大的銀杏, 都掛著綠色的身份牌, 至少有兩三百年的樹齡。 春去秋來, 多少寂寥的宮中歲月, 都有它們默默相伴…… 護城河畔 再看那些城墻外的銀杏樹。 出東、西華門往南, 出神武門往東、西兩側, 護城河畔都有銀杏成行, 紫禁城像是被它們擁在了懷中。 這些銀杏樹與故宮雖不是百年廝守, 但如今卻朝夕相處,頗有默契。 原本肅然的角樓、門樓、城墻, 在一片金黃的映襯下, 也平添了幾分溫柔。 內容/央視新聞根據(jù)故宮博物院等整編 故宮探秘 從一事,終一生, 出生于“故宮世家”的梁金生, 作為曾經(jīng)的故宮文物大總管, 手動核對了故宮180萬余件文物, 耗去了七年的光陰, 但與之對話的, 是流失千年的時間。 《我在故宮守文物》節(jié)選自《開講啦》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原處長、博物館專家梁金生 從我的高祖開始,我們家五代在故宮。我在故宮的時間比較長,與故宮的淵源比較深,所以我對故宮的了解多一點。 我1979年開始在故宮博物院工作,1984年被調到了保管部。后來開始對故宮的藏品進行清理,摸清家底兒。從2004年到2010年,用7年時間,完成了故宮歷史上最徹底的一次文物清理,讓故宮有了建院以來藏品數(shù)量上第一個全面而準確的數(shù)字——1807558件(套)。 這么多文物一件件核對,不知道翻了多少文件柜和歷史檔案,其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故事。清理庫房時發(fā)現(xiàn)乾隆的詩稿就有三大箱,研究發(fā)現(xiàn),乾隆十年之后,每年的寫詩數(shù)量才逐漸提高,而且大量詩作是記事體,相當于每天發(fā)一兩條微博。文物的清理就像跟不同時期的歷史對話,更是對歷史和文化的回顧和梳理,留給后人一個清晰的文化脈絡。 當年清史善后委員會整理清查故宮物品,發(fā)現(xiàn)一個紙卷,上面寫得是溥儀賞給溥杰的東西,這些東西已經(jīng)不在故宮了。我每天都要翻幾遍,找上面文物的線索。通過收購、拍賣和捐贈的方式,找回來一些文物,像《出師頌》、《十詠圖》等。我延續(xù)了前輩們的做法,每找到一件文物,在上面畫一個圈,每找回一件,就等于找回一段我們的歷史。這個目錄我也會留給我的接班人,希望能一代代傳下去,讓他們繼續(xù)找回國家的文物,直到目錄上畫滿紅圈,所有的國寶都回家。 另外還有一些自愿捐給故宮的文物。比如乾隆款琺瑯冰箱,它里邊有屜放冰,屜上可以存放食品。箱子頂有放氣孔,冰可以散發(fā)出冷氣,是一種降溫的手段。這是天津一位名醫(yī)的后人捐獻給故宮的,給他獎金,他不收,他說:“這是宮里的東西,我們要物歸原主,不能收錢?!本璜I證書上也要求不寫真實名字,只落款一個市民。故宮代表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都有這樣的情懷。 原來我以為已經(jīng)很了解故宮了,通過整理文物,我又重新認識了故宮。故宮就像一面鏡子,照著過去,也映著未來,它經(jīng)歷了600年的風雨滄桑,它老了!但是看到每天慕名而來的游客,又覺著這兒充滿了活力。故宮的魅力不是它收藏了多少寶貝,而是它的那份厚重的中華文明。 從故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或文物工作者來看,文物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為了故宮藏品能夠延年益壽,我們盡量避免過度使用,于是有了文物的休眠制度。比如《清明上河圖》,從提用到下一次提用,“休眠期”三年到五年。 故宮為什么能夠吸引那么多人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讓文化一代代傳遞下去,這就是我的愿望! 配圖/@故宮博物館 點擊「寫留言」 書寫你的故宮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