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形地圖 ▲內(nèi)蒙古地形地圖 ▲河北,天津,北京地形地圖 ▲山西地形地圖 1.燕山 【位置】:橫貫河北北部和北京北部,東西走向,西起張家口萬全和懷安境內(nèi)的洋河,東至山海關(guān),北接壩上高原,七老圖山、努魯兒虎山,西南以關(guān)溝與太行山相隔。 【分界】:華北平原和內(nèi)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數(shù)據(jù)】:東西長約420千米,南北最寬處近200千米,海拔600~1500米。 【最高峰】:主峰東猴頂,海拔2292.6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 【其他】:灤河切斷此山,形成峽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為南北交通孔道。在軍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與近代戰(zhàn)爭中,常常是兵家必爭之地。 2.軍都山 【位置】:位于北京北部,大致東北走向,東以古北口與燕山相鄰,西界為居庸關(guān)同太行山相對峙,西起關(guān)溝、東到昌平、延慶、懷柔、密云等縣內(nèi),北接冀北中部山地,南臨北京小平原。 【分界】:華北平原和燕山山地分界處。 【數(shù)據(jù)】:面積約7000多平方公里,約占北京全市面積的 43%,長約100多公里,寬數(shù)十公里。 【最高峰】:海坨山,海拔2241米,北京第二高峰,位于延慶縣張山營鎮(zhèn)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 【其他】:屬于燕山山脈西南部延伸,處于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山脈的接合部位,著名的萬里長城在北京的主要部位都在軍都山系中。 3.西山 【位置】:位于北京西部,跨房山、門頭溝、石景山、昌平等幾個(gè)區(qū)縣。 【分界】:東部是華北平原。 【數(shù)據(jù)】:長40多公里。 【最高峰】:白草畔,海拔高度2161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 【其他】: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又稱小清涼山。宛如騰蛟起蟒,從西方遙遙拱衛(wèi)著北京城。因此,古人稱之為“神京右臂”。 4.七老圖山 【位置】:位于赤峰市西部與河北省交界處,西北東南走向,西北起自白岔山,東南接努魯兒虎山。 【分界】:老哈河、灤河分水嶺。 【數(shù)據(jù)】:海拔1000一1200米。 【最高峰】:主峰平頂山在河北省隆化縣境內(nèi)。最高峰是坐落在赤峰市郊區(qū)西北部的大光頂子山,海拔2067米,也是郊區(qū)與克什克騰旗、河北省圍場縣的界山。 【其他】:燕山山脈東部延伸。 5.太行山 【位置】:位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河北和山西交界處,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偏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qū)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 【分界】: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分界線。 【數(shù)據(jù)】:綿延400余公里,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 【最高峰】:最高峰五臺山,海拔3061.1米,位于山西忻州市。 【其他】:別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山中多雄關(guān),著名的有位于河北的紫荊關(guān),山西的娘子關(guān)、虹梯關(guān)、壺關(guān)、天井關(guān)等。 6.呂梁山 【位置】:山西西部山脈的總稱,位于山西和陜西之間,偏東北西南走向,和太行山近似平行,南起禹門口(含黃河晉陜兩岸山地),北至桑干河支流源子河谷與洪濤山相接,東北端云中山雁門關(guān)與恒山相接,西至黃河,東至汾河西岸。 【分界】:黃土高原和汾河谷地的分界線,也是黃河和汾河分水嶺。 【數(shù)據(jù)】:南北延長約400公里東西寬80-120公里,呂梁山山脈北高南低,北段不少山峰超過2700米,南段降低到1000-1500米。 【最高峰】:主峰關(guān)帝山(孝文峰)海拔2831米,位于山西省呂梁山中段地跨交城、方山兩縣之間。 7.洪濤山 【位置】: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區(qū)和山陰縣境內(nèi),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北起晉公山,經(jīng)七峰山而洪濤山。 【分界】:大同盆地西側(cè)。 【數(shù)據(jù)】:總面積353平方公里,周長57公里。 【最高峰】:最高山峰洪濤山,海拔1974米,位于山陰縣。 【其他】:屬于陰山山脈東延。 8.恒山山脈 【位置】: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部、河北省張家口市南部,東北西南走向,西南起于朔州恢河?xùn)|岸(陽方口),東北終于河北省涿鹿縣桑干河西岸。 【分界】:忻州盆地和大同盆地分界線,桑干河和滹沱河分水嶺。 【數(shù)據(jù)】:東西長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寬80公里左右。 【最高峰】:最高峰為代縣、應(yīng)縣邊界處的饅頭山,海拔2426米。 【其他】:太行山的支脈,因其險(xiǎn)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diǎn),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山間河谷處的倒馬關(guān)、紫荊關(guān)、平型關(guān)、雁門關(guān)、寧武關(guān)虎踞為險(xiǎn),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明代,被列為北岳,清初,北岳國家祭祀也逐漸由河北曲陽移至渾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恒山道教始于西漢,北魏始興盛,成為主流全真派圣地。 9.五臺山 【位置】: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東北西南走向。 【數(shù)據(jù)】:方圓達(dá)250千米,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最高峰】: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亦名葉斗峰,有“華北屋脊”之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zhèn)以北5公里。 【其他】:屬太行山系的北端,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10.太岳山 【位置】: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臨汾市,東北西南走向,東與山西東南高地相連,西以霍山大斷層與汾河谷地相接,北起介休縣的綿山,南經(jīng)靈石、霍州、沁源、古縣、安澤、浮山、沁水等縣,直至絳縣的橫嶺關(guān)與中條山脈相接。 【分界】:是汾河與沁河的分水嶺。 【數(shù)據(jù)】:長約200公里,寬約30公里,太岳山脈的北段主峰和主峰附近山勢最為挺拔高峻,海拔2300~2500米,南段次之,中段較為低緩,海拔1500米左右。 【最高峰】:主峰霍山,海拔2346米,位于臨汾霍州市。 11.中條山 【位置】:位于山西省南部,橫跨臨汾、運(yùn)城、晉城三市,東西走向, 【分界】:黃河北岸,是晉南盆地和中原大地分界線,黃河、涑水河間。 【數(shù)據(jù)】:長約160千米,寬10~15千米,海拔1200~2300米,相對高度800~1500米。 【最高峰】: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永濟(jì)市東南。 【其他】:因中條山屏蔽著洛陽、潼關(guān)和中原大地,拱衛(wèi)著西安和大西北,瞰視著晉南和豫北,其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12.王屋山 【位置】:位于河南省濟(jì)源市、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運(yùn)城市垣曲縣等市縣間,,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岳,南臨黃河。 【分界】: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 【最高峰】: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海拔約1700余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shè)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其他】:王屋山是中條山的分支山脈,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戶曉。 12.系舟山 【位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東北及忻州市東與陽泉市盂縣交界處,東北西南走向,西南起陽曲縣南赤塘關(guān),北至定襄-五臺縣交界。 【分界】:為汾河與滹沱河之分水嶺,太原盆地和忻州盆地分界線。 【數(shù)據(jù)】:長80公里,海拔高度1800米-2000米,相對高差1000米左右。 【最高峰】:主峰柳林尖山2101米,為東部山地的最高峰,位于忻府區(qū)、定襄、陽曲三縣區(qū)的分界處。 【其他】:太行山支脈,系舟山是傳說中大禹治水系舟的“系舟信雨”地,歷史人文色彩深厚。 13.陰山山脈 【位置】: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東西走向,西端以低山?jīng)]入阿拉善高原;東端止于多倫以西的灤河上游谷地。 【分界】:河套平原和內(nèi)蒙古高原分界線,黃河北岸。 【數(shù)據(jù)】: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50~100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頂海拔2000~2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一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1500米,陰山的最大特點(diǎn)便是南北不對稱,南坡山勢陡峭,北坡則較為平緩。 【最高峰】: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位于內(nèi)蒙古烏拉特后旗畢立蓋廟北的崇山峻嶺中。 【其他】:西起狼山(巴彥綽爾)、烏拉山,中為大青山(包頭和呼和浩特)、灰騰梁山,南為涼城山、樺山,東為大馬群山(河北張家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