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何如此孤獨?因為愛的博大深沉 文|江湖西子 西子文史哲原創(chuàng)專欄 歡迎轉(zhuǎn)載約稿 尼采簡介:弗里德里?!ねつ岵桑‵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xué)家。西方現(xiàn)代哲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者,而他的學(xué)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 世紀(jì),才引起廣泛關(guān)注。今天我們生活中的諸多領(lǐng)域,如生命哲學(xué),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等等,無不顯示出濃厚的“尼采氣息”。 只要心中有愛,剎那便是永恒?!岵?/strong> 一 很多人都熟悉這個名字。 ——叫這個名字的人又是誰呢? 有人說他是哲學(xué)家,因為他的無數(shù)哲理名言。如: 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 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 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當(dāng)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也有人把他當(dāng)作文學(xué)家——除了他,有史以來,人類有哪位哲學(xué)家的語言如此富有詩意,如此觸動人心? 但更多人看他是一個孤獨者。 很是認同。 二 是的。他是個孤獨者。 他的這些讓今天無數(shù)人著迷的話語,在他活著的時候,卻無人愿聽。 沒有人聽,他還是不停地說著。 就象一個自言自語者。 孤獨似乎是他的命運,與生俱來。 按?,F(xiàn),這似乎又不應(yīng)是他的命運。 他的家世還算是顯赫的。父親是威廉四世的宮廷教師,曾執(zhí)教過四位公主,深得國王的信任。尼采生于1844年10月15日,恰好于當(dāng)時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生辰。于是父親請求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并得以恩準(zhǔn)。 完全可以說尼采自出生起就生活于榮耀與恩寵之中。然而他卻一點也不象生活在愛與幸福之中的孩子,總是那么的郁郁寡歡,沉默寡言。 他自小便性格內(nèi)向且體弱多病,據(jù)說兩歲半才學(xué)會說第一句話,卻是個天姿態(tài)聰穎的孩子。 年僅25歲的尼采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xué)古典語言學(xué)教授。巴塞爾城里所有貴族家的大門都對他敞開,他成為巴塞爾學(xué)術(shù)界的精英和當(dāng)?shù)厣狭魃鐣男聦櫋?/p> 他完全可以就此舒適優(yōu)雅度過自己的人生,就象他周遭的眾多學(xué)者名流一樣。 但這卻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在他看來,這樣的生活雖然可稱為快樂幸福,卻也平庸。 而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平庸。 終于,他辭去了教授職務(wù),開始漫長的游歷,也或者說是流浪與漂蕩。 三 “或庸俗,或孤獨”——相信少有人沒聽說過他的這句名言。 生而為人,少有不怕孤獨。 眾人無不忙于逃避孤獨,于是他們庸俗、隨眾。 而唯有尼采,寧愿孤獨,決不庸俗。 有人說,要懂尼采的哲學(xué),必須首先懂得他的孤獨。 這是很對的。 我們稱尼采的哲學(xué)為悲觀主義哲學(xué),其實與其說是悲觀,還不如說是孤獨。 他一生中那些輝煌的哲學(xué)篇章無不是在孤獨中寫就。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道德的系譜》、《偶像的黃昏》、《反基督徒》、《看那這人》等等。 尼采在世時,沒有人懂他的孤獨——否則,他就不會孤獨,甚至是孤獨而死。 幸運的是,他的孤獨,我們這些許多后人懂了。至少是試圖理解他的孤獨。 今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來理解尼采。 如的人拍了一部極有震撼力的無聲影片——《都靈之馬》。 這部時長近一小時幾乎沒有臺詞的影片,把一個孤獨深刻的靈魂演繹得淋漓盡致。 似乎這整個人類,就他一個清醒者。他看清這人世的一切,知道它的來路與歸途,它的希望與毀滅。 然而,整個人類卻無一個聽得懂他的語言。 他沒有朋友,沒有知音,沒有愛人。 他不能從人類身上找到自已,卻從都靈大街上一匹正受馬夫鞭打的駿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現(xiàn)身受。 于是他抱馬痛哭。 有史以來,人類之中,恐怕再也沒有誰的哭泣象尼采的這場哭泣一樣震撼人心,影響深遠。 不少后世之人,正因這場哭泣才似乎懂得了一點尼采,甚至陪著他一起流淚。 于是又有人拍了另一部影片:《當(dāng)尼采哭泣》。 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xué)家IrvinD.Yalom的寫的一部小說。 由此可以看到我們試圖走進尼采的心靈,問他為何如此孤獨,為何哭泣? 這是一個心理學(xué)的解答。 四 無疑,今天的人們深深感受到尼采的孤獨。 人們認為這是因為他孤傲且冷漠,因此與世格格不入。 孤獨于尼采有如絕癥,沒有解藥。連愛與理解都不能消解。 尼采并非喜歡孤獨,一點也不喜歡。 他渴望愛,渴望理解,渴望心靈的對話。 世間之人,哪有天生愛孤獨! 然而,我們卻始終少有人看到尼采心中的愛及愛的渴望。 孤獨的尼采一直都盼望著有個同行者,或是旅伴。他說: “我期待一個人,我尋找一個人,我找到的始終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 可現(xiàn)實讓他失望。 “向我傳來的友好的聲音如此之少。如今我孤單極了,不可思議地孤單……成年累月沒有振奮人心的事,沒有一絲人間氣息,沒有一丁點兒愛。” 他發(fā)出絕望之悲嘆: “現(xiàn)在再沒有人愛我了,我如何還能愛這生命!” 他在給妹妹的信中,忍不住傾訴自己孤獨痛苦:“那種突然瘋狂的時刻,寂寞的人想要擁抱隨便哪個人”! 五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認為尼采的悲劇由性格決定。而這正是不少心理學(xué)家的觀點。 然而,我卻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如此認為,根本沒有理解尼采。 尼采的命運,決定于他對人生意義的理解與價值追求。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biāo),他不懼刀山火海,孤獨算什么? 也許還慢雅斯貝爾斯比較了解尼采: “尼采一生的主要特色是他的脫出常規(guī)的生存。他沒有現(xiàn)實生計,沒有職業(yè),沒有生活圈子。他不結(jié)婚,不招門徒和弟子,在人世間不營建自己的事務(wù)領(lǐng)域。他離鄉(xiāng)背井,到處流浪,似乎在尋找他一直未曾找到的什么。然而,這種脫出常規(guī)的生存本身就是本質(zhì)的東西,是尼采全部哲學(xué)活動的方式?!?/p> 尼采一生為自己選擇的是一條水深火熱之路。失去朋友,失去愛情,失去工作。 幾乎失去正常人賴以生存的一切。 從此開始了流浪,不僅是身體的,更是精神的。 這樣的流浪,除了尼采,無人能承受。 只有他才能憑借超人的意志。 巨大的孤獨之中,他沒有消沉,更不自暴自棄。正是在這段漫長的流浪生涯之中,尼采的思想之樹生長得根深葉茂。他的一系列重要著作,大多在此期間寫出。 六 作為存在主義發(fā)端源頭的哲學(xué)家,人們視尼采的哲學(xué)為消極。 然而,真的消極么? 我們不妨來讀讀他用生命寫出的詩一般的哲理名言: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這種充滿生命力量的語言,怎能說消極! 又有人說,尼采的眼淚沒有愛,只有孤獨。 可哭泣的尼采真的沒有愛么?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愛得太博大、太深沉! 正如里爾克所說:我之所以孤獨,是為了所愛的人。 又如王爾德所言:那些不流淚的人,不是因為快樂,而是因心腸變硬。 還記得在都靈大街上抱馬痛哭的尼采么?哭泣的尼采,絕非只是因孤獨,更是因愛。 孤獨的尼采,不僅是懂得孤獨的意義,同樣也深懂愛的意義。他說: 人類的生命,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心中充滿愛時,剎那即為永恒! 如果有人非要說尼采只有孤獨,那么他的孤獨與悲傷也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世界。 所以他說: 你今天是一個孤獨的怪人,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 我們走得太快,是該停下來等等自己的靈魂了。 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斷的在超越自己。而人類,你們又做了什么? ——你,讀懂尼采了么? 多讀哲學(xué),少看雞湯 讀永不過時的人文經(jīng)典 西方人性哲學(xué):一切文明進步的前提,是人性。讀《大衛(wèi)休謨》《亞當(dāng)斯密》等 人類世界幾個最根源性問題《回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學(xué)千年經(jīng)典著作 中國史:為何外國人寫的風(fēng)靡全球,自己寫的孤芳自賞? 書籍是靈魂的避難所。 它可以化解孤獨、憂傷、痛苦, 更可以阻擋沉淪墮落愚昧。 ——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