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無酒不成席,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飲酒的習(xí)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中醫(yī)學(xué)認為:“酒乃水谷之氣,辛甘性熱,入心肝二經(jīng),有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消積冷,健胃之功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也提到“藥性有宜酒漬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得違越”。 酒的選擇和藥材的選擇直接影響了藥酒的效果,那么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如何選酒和處理藥材,進而介紹幾種制酒方法。 酒的選擇 一般浸泡藥酒以 50℃~60℃的米酒及優(yōu)質(zhì)燒酒較為合適。因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很大的程度上殺滅中草藥材中沾附的病菌、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同時如果酒的濃度過低,不利于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和保存,從而影響治療和保健效果。不但如此,所制的藥酒也容易變質(zhì)。 但如果酒的濃度過高,藥材所含的少量水分反被中藥材吸收,使中藥料質(zhì)變得堅硬,藥材中的有效成分亦難析出。對于不善飲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黃酒和米酒,但浸出時間及次數(shù)宜適當延長和增加。 藥材的選擇 制備藥酒的中藥材,大多數(shù)都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如根據(jù)醫(yī)生處方購于藥材店的中藥,大多都已加工炮制過,無須進行特殊處理。尤其要注意的是來自民間的中藥,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規(guī)格,要防止因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而搞錯藥材,其次要警惕假冒偽劣的中藥材。鮮藥、生藥往往還需要再進行加工炮制后方能成為泡制藥酒的材料。 酒的自制方法 1、冷浸法 此法比較常用,將藥材碎成片或粗粉,置于帶蓋的陶、瓷罐或 帶塞玻璃瓶等非金屬的容器中。處方若未規(guī)定酒的用量,可按藥物 與白酒以1∶10~1∶5的比例,即100~200克藥材加1000毫升白酒浸入, 密閉放置,每天搖蕩1~2次,浸漬7天后,可改為每周1次振蕩攪拌, 1個月左右,藥性析出,酒色濃郁,即可去渣取酒,貯入瓶中,慢 慢飲用。其渣可加酒再浸泡1次,可采用飲1杯加入1杯的方法,直 至藥味清淡為止。若所制藥酒需加糖或蜜,以調(diào)味著色,可將砂糖用等量白酒溫熱溶解、過濾,將藥液與糖液混合攪勻,再過濾即可 飲用藥酒。 2、熱浸法 先以藥料和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后再放冷貯存,這是一種古老 的制作藥酒的方法,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刹捎酶羲鬅醯拈g接加熱 方法,即把藥料和酒先放在小鋁鍋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后再放在 另一個盛水的大鍋里煮燉。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酒會揮發(fā),見藥面出現(xiàn)泡沫時,立即端離灶火,然后趁熱密封。靜置15天左右,取瓶 內(nèi)上部清液,壓出殘渣中的余酒,混合,靜置澄清,過濾即可。 3、煎煮法 將原料碾成末后,全部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高出藥面10厘米,浸泡6小時,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再復(fù)煎1次,合并2次濾液,靜置8小時,取上部清液加熱,濃縮成稠狀清膏。待冷卻后加入與清膏等量的酒,攪勻,放入壇內(nèi),密封7天左右,取上清液,過濾即飲用。 4、釀酒法 將原料加水煎熬,過濾去渣,濃縮成藥汁。有些藥物,如桑椹、梨、楊梅等,可以直接壓榨,取得藥汁,再將糯米蒸煮成飯, 把糯米飯、藥汁和酒曲拌勻,置于干凈的容器內(nèi),加蓋密封,置保溫處,盡量少與空氣接觸,保持一定的溫度,約4~6天即成。 以上幾種制作方法中,以冷浸法操作最為簡單,不需要特殊設(shè)備,適宜于家庭自己配制,所以較為常用。 泡酒時間長短看天氣和藥材 因為用藥材泡酒的話跟平時的酒的發(fā)酵是不一樣的,釀制藥酒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因為藥酒不是越陳越好的,而是需要看藥材一般來說藥酒差不多泡一到三個月就差不多了,當然也要看質(zhì)地,如果質(zhì)地是比較堅硬的藥材,泡的時間也會長一點。 釀酒的時間跟天氣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天氣比較熱、氣溫比較高的話,一般浸泡的時間也會相對較短一點;如果天氣比較涼的話,各種元素的運動也會變慢一點,這樣發(fā)酵的時間就需要變長一點。 自己配制藥酒的好處除了經(jīng)濟實惠外,還可根據(jù)每個人自己的體質(zhì)情況、特點選用適合自己的藥材,這樣使泡的藥酒對飲用者更有針對性,同時效果也更加顯著。但如果想要配置藥酒又對藥性、劑量不清楚,且不懂藥酒配制常識,最好在中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配藥,不可自己盲目粗制濫造。 ⊙部分圖文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