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幾千年來兒女婚嫁之事多由父母、媒妁之言?;槿⒕泄糯?#39;六禮'的痕跡。有些特殊的是明代士大夫提倡的冠禮。 斷過'八字'合婚之后,如雙方滿意,就由媒人從中商定聘金,嫁妝,再擇吉日訂聘,俗稱放定。男家選定'雙日',請親戚中認為命運好的把聘金的一部分和一些金銀首飾,送到女家,把戒指,手鐲套在姑娘手上,把項鏈,金銀鎖[也有封紅包]掛在姑娘脖子上,俗稱'掛豆'。女家放鞭炮,把糕餅果品分贈親人,鄰居,表示女兒已許配于人。然后備辦酒菜招待男方客人,并給每人一封紅包。這一禮俗與古代'六禮'中的'定盟'相合. “定婚”習俗古往今來,城鄉(xiāng)各地男女成婚之前要經(jīng)過“定婚”儀式。農(nóng)村的男女成婚一般由媒人作介紹撮合雙方成親。盡管是由他人作媒,雙方都要求門當戶對、婚姻美滿。每每先是由男方大人在媒人的引薦之下,到女方家去看,其衡量標準大致為思想、品貌、健康狀況以及家庭遺傳等情況。同時,亦要視其家庭地位、社會關(guān)系等等。覺得心滿意足了,然后再由媒人帶領(lǐng)女方的大人到男方家看男兒,除有相同的衡量標準之外,還要看其家庭的經(jīng)濟情況、住房條件以及職業(yè)發(fā)展等等,如滿意,雙方在媒人的“力勸”下,還要各自了解雙方的細節(jié)問題,慎重其事。過了一段時間,雙方如無異議,由媒人出面帶領(lǐng)男方父母親到女方家商定聘金、嫁妝或禮物等,做到兩廂情愿,初步已成“定婚”,女方家收下一定量的聘金,俗稱“放手定”。 又過了一段時間,雙方愿婚愿嫁,擇定一個較佳日子,正式舉行“定婚”儀式,俗稱“放定”。“放定”這天,男方家要準備有男人6至10人,女人6至10個對等,成員中一定要生過男兒的,以愿早生貴子,添丁增福。成員中男的穿藍衣黑褲,女的穿紅衣黑褲,頭戴紅花,手持雨傘,浩浩蕩蕩,精神抖擻,興高采烈奔赴女方家“放定”(一般是不坐車的,太遠的要坐車)。女方家要以鞭炮迎接“放定”隊伍入門,雙方在媒人的再三作證下,擺出具體條件(如聘金、嫁妝、禮物等),恐口說無憑,用紅紙寫上具體內(nèi)容,雙方各執(zhí)1份為據(jù)。片刻,主人端來“點心”(線面),每人一碗,但點心不能吃完,否則失禮。午間,主人要舉辦酒席,奉請男方前來“放定”的賓客,還要請族內(nèi)的伯叔爺們、兄弟、姐妹們,歡聚一堂,好不熱鬧。席畢鳴炮,男方父母要拿出過半的聘金、金戒指一對(各個地方的聘金不同),在大庭廣眾面前以示向女方家正式定親。 盡管是“放手定”或“放定”,都意味著親事已經(jīng)成為雛形了,不能變更。如果是男方變卦,其聘金和禮物是不能討回的,并要紅布“掛紅”(以示不被侮辱),如果是女方變卦,已收下的聘金和禮物全部退還給男方,此種情況俗稱“反親”。 男方要舉辦正式結(jié)婚典禮,在前一個月內(nèi),須到女方家詢問女兒的具體生辰情況,俗稱“開日子”(現(xiàn)在有的人家“開日子”與“放定”一同進行)。男方父母就得準備花藍一擔,裝上線面、豬肉及豬腳等禮品上門。女方家線面只能收下一半,豬肉收一點,豬腳不能收,意為互相往來。中午,女方家要舉辦酒席宴請對方。席間,女方父母便用紅紙寫上女兒的出生時間、時辰、生肖等內(nèi)容,恭恭敬敬地遞給男方父母親手中?;丶液螅蟹礁改赣H便到神佛面前去占卜,擇定何日正式舉行結(jié)婚典禮。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fā)展,青年男女婚姻亦大破傳統(tǒng)習俗,開始自由戀愛,對舊的傳統(tǒng)定婚辦法過程,簡而約之,新事新辦,蔚然成風。 雙喜的來歷 現(xiàn)在人們結(jié)婚時,喜歡用紅紙剪彩幾對“雙喜”字,用以表示喜氣,吉祥。它的由來,傳說是北宋時期,王安石進京趕考,來到馬家鎮(zhèn),聞知鎮(zhèn)中有一位馬員外,其女長得國色天香,且知書達理,欲求一見,卻無門路,只得罷休。在起程時,看到馬員外的大門兩面有一對走馬燈,見一個燈上題有:“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的上聯(lián),沒有下聯(lián)。王安石脫口而出:“此對妙極了!”說罷便起程了。門人回稟馬員外,待員外走出時,王安石已走遠了。王安石在考場上第一個交了章,主考官又對考生進行口試,指著廳前的飛虎旗為題說:“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假思索的答道:“走馬燈,燈走馬,燈息馬停步?!敝骺脊儋潎@不已!待王安石考完后回返,又路過馬員外宅門,被門人認出,立即回稟員外,馬員外見王安石年輕英俊,舉止文雅,便以禮相待,并請他對下聯(lián),王安石要來文房四寶。揮筆在燈面上寫出:“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眴T外甚為高興,以女兒許之,擇吉日在馬府完婚。原來這上聯(lián),是馬小姐為了選婿而題。正當結(jié)婚這天,新郎新娘拜堂時,傳喜報的人找來了,高聲喊道:“新科狀元王安石金榜題名!”王安石賞了報喜人。這喜上加喜,王安石高興地揮筆在紅紙上寫了個“雙喜”字,貼在洞房門上,一時傳為佳話。隨后便成習俗,一直延用至今。
訂婚 - 一種契約行為 訂婚,又稱婚約, 依照我國民間習俗,通常結(jié)婚前先有訂婚之儀式: 訂立婚書、交換禮物、或立媒妁人等。但依照我國現(xiàn)行法律,訂婚并不是結(jié)婚前必備之程序,不經(jīng)訂婚之婚姻,不失其婚姻之效力。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 訂婚 外文名稱 engagement
清吳桭臣《寧古塔紀略》:'訂婚時,父牽子同媒往拜婦之父母,次日,女之父亦同媒答拜。' 清譚嗣同《湖南不纏足會嫁娶章程》:'訂婚之時,以媒妁婚書為憑,或略仿古禮奠雁之意,隨意備禮物數(shù)色。' 高一涵《漫談胡適》三:'他與江冬秀女士的婚姻,是按照封建家庭的慣例,完全是自小由他的母親訂婚的,胡適 與他從來沒有見過面。' 基督教《圣經(jīng)》申命記7:3中'不可將你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是指異族異教徒),也不可使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這句話中表明了父親有包辦兒女婚姻的權(quán)力。但關(guān)于曹菁《愛情信仰論》里所述:'《圣經(jīng)》里沒有婚前愛情描寫,也沒有對于愛情的論述。在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安排亞當與夏娃結(jié)婚。上帝從來沒有批評過婚姻包辦。'的言論是完全錯誤的,雅歌里詳細描述書拉密少女和她的情郎牧人的忠貞愛情故事,即使當時所羅門王以金錢地位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想打動少女的心也沒有成功。另外《圣經(jīng)》中關(guān)于愛情的描述還有:雅歌8:6?!妒ソ?jīng)》中有關(guān)訂婚的內(nèi)容如下:1.出埃及記 22:162.申命記22:23-29 訂婚原本與婚姻包辦有相關(guān)性,但不是絕對性。 訂婚的特性 訂婚在法律上是屬于一種契約行為,這是一種身分契約。此身分契約具有幾點特性: 1,婚約的訂立不得代理,否則不發(fā)生法律效力;亦即,婚約必須男女雙方彼此合意才可成立。 2,具有法定的訂婚能力者,才能從事訂婚行為。法律上對於訂婚能力的界定是以年齡為標準:男滿十七歲,女滿十五歲即具訂婚能力。若違反此規(guī)定而訂立婚約者,此婚約并非無效,只是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得向法院請求撤銷。因為,不滿二十歲之未成年人,其婚約須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婚約不得強制執(zhí)行。婚約固然應(yīng)該遵守,但也應(yīng)遵照男女雙方當事者的意愿。若有一方不能夠履行時,不能強制執(zhí)行。 婚約的違反 婚宴蠟燭 在法律上,已經(jīng)訂定了婚約,但是單方面未經(jīng)對方同意而不愿去履行契約,即構(gòu)成「婚約違反」,其后果是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 損害賠償責任分成下列兩種: 1,財產(chǎn)上的損害賠償。亦即可以請求金錢損害賠償。 2,精神上的損害賠償。如慰問金, 其金額的衡量是依雙方當事人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能力、教育程度、以及所遭遇的痛苦情況而定。 婚約的解除 婚約解除不同於失約違反?;榧s違反是單方面違反, 而婚約解除則可分為單方解除與雙方解除兩種。 是雙方同意解除婚約,有無要求損害賠償,互相言明后就涇渭分明。 則必須根據(jù)法律所特別規(guī)定的原因,如對方與別人訂婚、或者再與別人結(jié)婚,即可單方解除婚約。另外,是某方受到「禁治產(chǎn)宣告」,即個人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或與別人通奸發(fā)生性關(guān)系,此情況則可讓另一方考慮進行單方解除。合法的單方解除婚約就不算違反婚約,無須負法律損害賠償責任。 彩禮的返還 訂婚后又退婚,閃婚閃離的事件增多,相應(yīng)的,需要退還彩禮的情況增多。因此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03]19號),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十條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yīng)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jié)婚登記手續(xù)的; (二)雙方辦理結(jié)婚登記手續(xù)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并導(dǎo)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guī)定,應(yīng)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蠟燭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jié)婚般繁復(fù),但傳統(tǒng)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準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貢禮官 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shù)(湊成雙數(shù))、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shù)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家祭 出發(fā)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宗,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出發(fā) 行完家祭后,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紅包 出發(fā)前貢禮官除了打理人數(shù)、車數(shù)、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準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訂下終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準備四色糖的意義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yǎng)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shù)都愿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征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yù)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后才算禮成 大禮過后,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后,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guān)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guī)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fā)生。戰(zhàn)國后,以氏為姓,漢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chǔ)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chǔ)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guī)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jié)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結(jié)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jié)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后,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shè)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于廣西多數(shù)縣鄉(xiāng)。農(nóng)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后,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后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shè)宴款待。小伙子執(zhí)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后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家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lǐng)神會,盛情款待并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于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后,親友簇擁新郎于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xiàn)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后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后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后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jié)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于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jié)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長訓(xùn)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并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dǎo)結(jié)束老人退堂,小伙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于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后打開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錢物,象征婚后五谷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后,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nóng)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于廣西多數(shù)縣鄉(xiāng)。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shè)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yīng)承,并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nèi)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實況,之后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于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qū),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后,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后,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yōu)槟信嗄甑拇螋[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于廣西多數(shù)縣鄉(xiāng)?;槎Y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并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并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謁妻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后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qū)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后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后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shè)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shù)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坐喝: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過禮',民間人貶之為'抄、抄、抄',意謂'吃、吃、吃',坐喝之禮儀非常隆重。這天,男家要殺豬、宰羊,備齊雞、鴨、魚、肉,請廚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場場,以示富有。男方親屬應(yīng)邀帶禮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門、鄉(xiāng)黨、親戚扶老攜幼來坐吃媒席,以表贊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達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進門先喝茶,佐以糕點、干果,有四碟九盤者,亦有十三花(九大盤上架四小碟)。 (2)吃先飯,以吃臊子面居多數(shù),專請村中巧婦操作,要達到:'薄如紙,細如線,下到鍋里蓮花轉(zhuǎn)',臊子有豬肉、羊肉、雞絲等。 (3)兩頓飯:先喝酒,再吃飯。喝酒時,開始出盤擺八個或四個菜;然后邊飲酒邊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門。飲中,男對象由女家一人領(lǐng)上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認女婿,女對象則由男家一人領(lǐng)上給男家客人敬酒,讓其認媳婦。酒過三巡,介紹人將男方為媳婦所備衣物和客人所贈之禮品,放在大盤內(nèi),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約定的婚禮現(xiàn)金,用紅紙封好)當面交付,如無意見,即完成訂婚(過禮)任務(wù)。酒后吃飯,一般是一盤端,九個菜帶饃?,F(xiàn)行訂婚禮,大體分為'仁義親'240元,'普通親'360元,多于以上者為'高價親'。過禮之后,每逢四時八節(jié),未婚男女要互送節(jié)禮,男方之禮重于女方,女方來男家送節(jié)禮叫回門,男家必盛情接待。 訂婚的議程 我國自古崇尚禮儀,傳統(tǒng)婚俗以周禮為依規(guī),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禮。 納采:古時婚儀之主,預(yù)取女時,以雁為見面禮,使媒人致意于女父,今稱“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卜吉兆,今稱“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則進媒人致薄禮相告,今稱“小定”。 納征:此儀節(jié)主要是送定金、囍餅及多種飾物、祭品,作為正式下聘訂盟之禮物。今稱〝大定〞。 請期:俗稱「送日頭」,是由男方委請擇日師擇定吉日良時,請媒人征求女家意見,故又稱〝乞日〞。 親迎:婚期確定,新郎乘墨車,迎親隊伍一路爆竹鑼鼓喧天,喜氣洋溢赴女家迎取新娘,拜堂完婚。 由上可見,'六禮'中得前面五禮都是屬于訂婚得范疇。此婚禮流程在我國延續(xù)了2000余年。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思想的解放,自由戀愛代替了父母包辦,訂婚儀式已經(jīng)可有可無,不再是結(jié)婚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今天的訂婚儀式可能叫做'雙方家長的正式會晤'更貼切一些。 法定婚齡確定 法定婚齡的確定,一方面要考慮自然因素,即人的身體發(fā)育和智力成熟情況,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因素,即政治、經(jīng)濟及人口發(fā)展情況,因此,各國關(guān)于法定婚齡的規(guī)定有所不同:丹麥、波蘭、美國一些州規(guī)定為男二十一歲,女十八歲;瑞士、越南規(guī)定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德國、俄羅斯、新加坡規(guī)定男女均為十八歲;日本、羅馬尼亞、巴基斯坦規(guī)定為男十八歲,女十六歲;菲律賓規(guī)定為男十六歲,女十四歲。我國封建時代有早婚的習俗,唐朝男十五、女十三聽婚嫁;宋明清時期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我國臺灣'民法典'規(guī)定:'男未滿十八歲,女未滿十六歲者,不得結(jié)婚。'我國1950年婚姻法規(guī)定的法定婚齡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這與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水平,與人民群眾的覺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適應(yīng)。1980年修改婚姻法時,一方面考慮適當提高法定婚齡有利于廣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學(xué)習,以及計劃生育工作;同時也注意到法定婚齡過高,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要求,也脫離群眾、脫離農(nóng)村實際。因此規(guī)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這次修訂婚姻法,有的同志建議將男女的結(jié)婚年齡統(tǒng)一為一個標準,或均為二十二周歲,或均為二十周歲。也有的同志建議降低法定婚齡??紤]到1980年確定的婚齡執(zhí)行情況基本是可行的,因此沒有作出修改。 我國婚姻法關(guān)于婚齡的規(guī)定,不是必婚年齡,也不是最佳婚齡,而是結(jié)婚的最低年齡,是劃分違法婚姻與合法婚姻的年齡界限,只有達到了法定婚齡才能結(jié)婚,否則就是違法。法定婚齡不妨礙男女在自愿基礎(chǔ)上,根據(jù)本人情況推遲結(jié)婚時間,為貫徹我國計劃生育國策,婚姻法也鼓勵晚婚晚育。一些單位以享受優(yōu)惠政策的婚齡代替法定婚齡,不達到這一結(jié)婚年齡,不批準男女雙方結(jié)婚,這樣做是不妥的。法律是倡導(dǎo)晚婚,而不是強制晚婚,不是說結(jié)婚越晚越好。為保障在婚齡問題上嚴格執(zhí)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規(guī)定:'申請結(jié)婚的當事人,因受單位或他人干涉不能獲得所需證明時,婚姻登記機關(guān)查明確實符合婚姻法和本辦法規(guī)定的,也應(yīng)予以登記,發(fā)給《結(jié)婚證》。 訂婚習俗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訂婚之類的,婚姻的成敗與否是兩個新人自己去斟酌,領(lǐng)了結(jié)婚證就算是訂婚了,與北方的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很多這樣錢那樣錢都是沒有的,但是酒席是必需得擺!當然這個得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定酒席的檔次的高低,但必需要擺!買戒指是男方買,但一般都是買鉑金的鉆戒,很少買黃金戒指了,當然,這個也要根據(jù)各自的情況來定。 朋友訂婚送什么禮物好 如果實在想不到上面說的兩種情況的東西,那么可以送一些常見的比較傳統(tǒng)的訂婚禮物: 1、可以送一些有意義的結(jié)婚祝福禮物,獨一無二的定制禮物就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送一對刻字戒指,或是送一對刻字項鏈,刻上要訂婚的兩人的名字簡稱,是非常有意義。 2、可以送象征喜慶,成雙成對的禮物,比如一對紅色的大抱熊,大紅抱枕等等。 3、擺飾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訂婚的人應(yīng)該都要裝飾新房,那么在新房中就需要用到擺飾來裝點了。 送禮其實是一門很大的學(xué)問,除了要送得對,還要送得'巧'。更重要的是要做足收禮人的面子,這個是最關(guān)鍵的。 |
|
來自: 君子養(yǎng)源 > 《歷史地理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