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者, 庚金乙木之郁陷也。 金主氣而木主血, 金生于土,木生于水, 水溫土燥,則金融而氣調(diào),木榮而血暢。 水寒土濕,不能升庚金而達(dá)乙木,則金木俱陷。 魄門者, 腎之所司,而陽明燥金之府也。 金性斂而木性泄, 其出而不至于遺矢者,庚金斂之也; 其藏而不至于閉結(jié)者,乙木泄之也。 濕土與金木俱陷, 則金愈郁而愈欲斂,木愈郁而愈欲泄。 金愈欲斂,故氣滯而不通。木愈欲泄,故血脫而不藏。 木氣疏泄,而金強(qiáng)斂之, 隧路梗阻,傳送艱難,是以便數(shù)而不利。 金氣凝澀,而木強(qiáng)泄之, 滯氣纏綿,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剝蝕摧傷,是以腸胃痛切,膿血不止。 其滑白而晶瑩者,金色之下泄, 其后重而腥穢者,金氣之脫陷也。 久而膏血傷殘,臟腑潰敗,則絕命而死矣。 此其病濕寒為本,而濕熱為標(biāo)。 病在少陰,則始終皆寒, 病在厥陰,則中變?yōu)闊帷?/p> 故仲景于少陰膿血,用桃花湯, 于厥陰下重,用白頭翁湯。 緣水病則生寒,木病則生熱, 而寒熱之原,總歸于太陰之濕。 蓋土濕而水侮之,則郁而為濕寒, 土濕而木克之,則郁而為濕熱之故也。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丹皮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橘皮三錢 肉蓯蓉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濕寒加干姜, 濕熱加黃芩, 后重加升麻。 痢家 肝脾濕陷,脂血郁腐, 法當(dāng)燥濕疏木,而以蓯蓉滋肝滑腸,盡行腐瘀為善。 若結(jié)澀難下,須用重劑蓯蓉,蕩滌陳宿,使滯開痢止,然后調(diào)其肝脾。 其脾腎寒濕,則用桃花湯溫燥己土。 其木郁生熱,則用白頭翁涼瀉肝脾,濕熱自當(dāng)應(yīng)藥而瘳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