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章法(八),行書題匾和行書手札的章法處理實(shí)例解析。 章法,又稱為“布局”、“篇法”、“分布”,不同的書體,其造型自然不同,所以便有不同的章法要求,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一定要掌握章法布局的要領(lǐng)和經(jīng)驗(yàn)。 關(guān)于布局問題歷史上有一段書壇故事:漢代丞相蕭何奉漢高祖劉邦之命給蒼龍、白虎二闕題字,作為在書法上很有成就的蕭何,認(rèn)為作書好比戰(zhàn)場作戰(zhàn),絕不能輕易動筆去書寫,每當(dāng)要寫字的時候,就像打仗前要安營扎寨、沖鋒上陣一樣,需要穩(wěn)思細(xì)審,把各個環(huán)節(jié)、細(xì)節(jié)以及通篇總的格局,都考慮周詳,這樣才可以下筆。蕭何為了給“蒼龍”、“白虎”二闕題匾,在深思熟慮三月有余,最后書時便一揮而就,全場觀者如云,齊聲喝彩,被傳為書壇佳話。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在寫字前,千萬不要輕易下筆,無論是一字之結(jié)構(gòu)或是通篇之章法,在寫之前心理要多琢磨一下,用什么樣的筆,寫哪種書體,以及它的筆法、結(jié)構(gòu)等,都要有所考慮?!耙庠诠P先”、“胸有成竹”,做到這些,然后再下筆,這樣就會筆隨心轉(zhuǎn),筆到意到,創(chuàng)作出來的書法作品就能神形兼俱,出神入化,氣勢跌宕,自然天成, 在行書章法這一塊我們將其歸納為九個部分,本文是行書章法處理實(shí)例解析的第七個部分“行書題匾”及第八個部分“行書手札”。 第七部分:行書題匾 題匾或稱題署、題字等。題匾之舉古已有之。題匾的內(nèi)容和形式豐富多樣,有給店堂面鋪題字的,有給書房齋館題字的,還有給道觀寺廟題字的等。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jì)的繁榮,現(xiàn)代大都市的商廈、酒店、賓館,包括大學(xué)的校牌等,亦有許多名人所題之牌匾。這些亦是書法藝術(shù)的重要形式,它除了實(shí)用以外,更重要的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藝術(shù)窗口,也展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地位和追求。題匾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題匾的形式更是多樣化,篆、隸、楷、行、草各體皆有,風(fēng)格各異,琳瑯滿目。但有一點(diǎn)是共同的,即不管是什么書體,不管是橫寫還是豎題,都要求字形飽滿,簡潔明了,能起到畫龍點(diǎn)睛的作用,在注重實(shí)用的同時,給人以美的感受。題匾的章法形式一般同于橫幅,就是字形大點(diǎn),注重一字一格,端莊飽滿,雄強(qiáng)蒼勁。落款及鈴印亦同于橫幅。行書由于字體瀟灑流暢,和篆、隸、楷書相比,既易辨認(rèn),又活波大方,且美觀實(shí)用,所以用得極多,可以說有百分之七十的牌匾都用得是行書。近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有許多行書題匾作品留傳下來。 這里選取了三位著名書家的行書題匾,一起來欣賞、研究和學(xué)習(xí)。 1、劉墉(1719年一1804年) 作者簡介:劉墉,清代書法家。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官至東閣大學(xué)士,卒溢文清。書法取法顏真卿、蘇東坡、董其昌諸家,擅長楷書及行書,用墨豐厚,別具面目,與王文治并稱,被譽(yù)為“濃墨宰相”。 劉墉行書題匾 章法分析:劉墉所題“松巖書屋”四字行書匾,自右向左書習(xí)寫,一字一格,字距較大,章法極為疏朗。字的大小,筆畫的粗細(xì)等皆有變化?!八伞弊直旧砉P畫較少,所以寫得粗壯飽滿,“書”字的筆畫亦較粗,而“巖”字和“屋”字則相對筆畫較細(xì),而且用草法,特別是“巖”字由于筆畫較多,所以上部寫得較粗,下部寫得卻較細(xì)。四個字輕重有別,疏密相間,和諧自然。題款分為兩行,一長一短,“乙巳秋日,劉墉”,題名的左邊蓋有“劉墉之印”和“石庵”一白一主兩方印,而引首印蓋在“乙巳秋日”的右上部,別具一格。 作品釋文:松巖書屋。 ------ 2、張伯英(1871年一1949年) 作者簡介:張伯英,現(xiàn)代書法家。字勺圃、少溥,號云龍山民、東涯老人,江蘇徐州人,光緒間舉人。二十年代曾任臨時政府秘書長。善鑒賞書法、金石、字帖。 張伯英行書題匾 章法分析:張伯英所題“晴翠館”三字行書匾,楷書筆意較明顯,為典型的行楷書牌匾。三個字雖不多,但極見作者的深厚功力。字形端穩(wěn),筆力遒厚,一字一格,字距較大,章法疏爽。題款作兩行,字形比正文小得多,更加工整,“公達(dá)仁兄屬題,弟張伯英”,題名下蓋有兩方白文印。 作品釋文:晴翠館。 ------ 3、郭沫若(1892年一1978年) 作者簡介:郭沫若現(xiàn)代學(xué)者、書法家,四川樂山人。郭沫若學(xué)識淵博,才華卓具,擅長歷史、考古、詩文、戲劇、書法等。行書筆致雄健,灑脫流動。著有 《 郭沫若全集 》 等。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wù)院副總理、中國科學(xué)院院長等。 郭沫若行書碑題 章法分析:此為郭沫若1958年為黃帝陵所題之碑字,因?yàn)槭潜载Q著題,自上而下取縱勢。“黃帝陵”三個字具粗細(xì)巧拙的變化,字距亦較大,章法較為疏朗。三個字一字一位,粗重飽滿,筆力雄厚,古拙樸茂?!包S”字勢向左,“帝”字勢向下,“陵”字勢向右,三個字都具有一種流動之感。上款“一九五八年五月”題在右上部,位置較高。下款“郭沫若書”題在左下部,上下款成呼應(yīng)之勢。姓名下蓋有“郭沫若”朱文印一方。 作品釋文:黃帝陵。 ------------ 第八部分:行書手札 手札為書法作品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多用在行草書上,古代及近現(xiàn)代書法家遺留有大量行草書手札精品,著名的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姨母帖》、《蘭亭集序》,陸機(jī)的《平復(fù)帖》,唐代顏真卿的《祭侄稿》、《爭座位稿》,柳公權(quán)的《翰林帖》等許多帖札手稿。宋、元、明、清及近代以后,帖札更為盛行,出現(xiàn)了蘇軾、黃庭堅、米帶、趙孟頒、文微明、王鐸等行草大家,手札作品更是精彩。手札作品最適合用行草書來表現(xiàn),其突出的特點(diǎn)就是任情態(tài)性,變化豐富。手札的創(chuàng)作非常講究,從用紙、用墨、用筆到章法布局及氣勢韻味等都講變化,一般都寫得比較快,用來迅速交流思想和感情,多用于書信往來。手札也稱之為書札,其章法形式亦較講究,既尊重一般書信的格式,又有書法的線條變化,字的大小、長短、粗細(xì)、巧拙等皆有自然變化,錯落有致,生動雅逸。當(dāng)代書法展覽手札作品已逐漸受到重視,它作為傳統(tǒng)書法的重要章法表現(xiàn)形式,已完全從文人的書齋走向展廳,走向社會,成為各類書法大展中倍受青睞的亮點(diǎn),它用紙極為講究,紙上帶有各種顏色和圖案裝飾,高雅大方。每位作者的書寫皆隨意自然,流暢多姿,放在精美的展柜之中,更顯得與眾不同,真可謂以小見大,氣象萬千。 1、張伯英(1871年一1949年) 作者簡介:張伯英,現(xiàn)代書法家,善鑒賞書法、金石、字帖。 張伯英行書手札之一 章法分析:此為張伯英的行書手札之一,是其中帶落款的一頁。連落款題名共有六行,用紙很講究,有國畫山水作品作底襯,顯得較為雅逸。作品寫得較為隨意,行筆流暢,有行無列,大小參差,長短變化,頗有漢簡書法的意味。章法亦較為隨意,疏朗清逸。 作品釋文:/四字寫上,祈/鑒入潤例十紙,乞在首都為弟招徠生意。此/間異常蕭索,全賴友人于他處經(jīng)營。/老同年交游頗眾,故敢以瑣瑣奉煩也。復(fù)上/仲云我兄同年著席。/小弟伯英再拜,十月朔。/ ------ 2、陳文述(1771年一1843年) 作者簡介:陳文述,清代書法家。原名文杰,字雋甫、遐庵,號云伯,室名頤道堂、題襟館。浙江杭州人,嘉慶時舉人,官江蘇江都知縣。工詩詞,善書畫,書法精于行草書。 陳文述行書手札 章法分析:陳文述此件行書手札字?jǐn)?shù)雖不多,只有七行,而且長短參差錯落,但形式特別強(qiáng),別具一格,底下襯有文字瓦當(dāng)圖案“長勿相忘”。字形較小,行距亦較大,顯得章法十分疏朗。瓦當(dāng)圖案居中,正文文字偏右,主次分明。印章稍大,蓋在題名之下,還有一方壓角印蓋在左下角,使整體取得平衡。 作品釋文:略。 ------ 3、林紓(1852年一1924年) 作者簡介:林紓,現(xiàn)代書法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福建福州人,清光緒八年舉人,任教于京師大學(xué)堂。工詩文,擅書法,長于行草書,法顏真卿,近翁同獻(xiàn),又精于外文翻譯,用古文翻譯歐美等國小說百余種。著有《畏廬文集》和《畏廬詩存》 及傳奇、小說、筆記多種。 林紓行書手札 章法分析:此為林紓的家書手札,甚為精彩,用紙講究,以國畫作品作底襯,布局作十行,有自然參差變化,長短錯落有致。開始字稍大,后來逐漸變小,連帶自如,自然停頓并換行。最后兩行字較小,落款題名極為簡略。 作品釋文:/一錢來處均不易,父老/而力疲,須從儉為是。亦以/體貼老父,即為孝子。/風(fēng)寒宜慎,飲食尤宜慎,熱/時戒食冷物,夜涼被褥尤宜/近身,不可露體以招涼。/德文、算學(xué)以全力赴之,國文/流覽而已。/每月作家書二封,或回家一次。/父諭。/ ------ 4、鄭誦先(1892年一1976年) 作者簡介:鄭誦先,現(xiàn)代詩人、書法家。原名世芬,四川富順人。生平精研文史,擅長詩歌和驕體、散文體。書法尤顯功力,真草隸篆,均有獨(dú)到之處,尤精章草。著有 《 各種書體源流淺說 》 等。 鄭誦先行書手札 章法分析:此為鄭誦先奉和友人的詩稿,是一件精彩的行書手札。整件作品取橫勢,字?jǐn)?shù)多而字形小,章法較為密集,筆力和筆意都十分精到。詩稿正文作十一行半處理,每行字?jǐn)?shù)不等,中間雜有小字題跋,皆隨其自然。章法款式頗有特色,上款放在開始處“子昌先生寄示自慰二首次韻奉和即請吟定”,并蓋有一方引首印。 作品釋文:/子昌先生寄示自慰二首,次韻/奉和,即請吟定。/“多情正復(fù)似微之,誄德哀吟以/詠詩。椎髻高風(fēng)彰淑行,穗幃/落月動悲思。一春痛惜芳蘭/折,永夜愁看漏箭移。碧海/青天應(yīng)不負(fù),他生緣會未須疑。/故劍新愁對影斟,與君笙磐/有回音?!保ㄓ嘁圉娋印#吧窠幌搏@/宜僚子,佳句漸賡下里吟?!保ㄗ驹姵校n和,感愧之至。)“每念江湖高士隱,長/懷師友古人箴?!保ㄩL君人望從我聞字,深愧好為人師之戒)。/“相知莫恨千程遠(yuǎn),文字因緣等/斷金?!?/ ------ 5、趙熙(1867年一1948年) 作者簡介:趙熙,現(xiàn)代文學(xué)家、詩人、書法家。字堯生,別署香宋,四川榮縣人。清光緒間進(jìn)士,曾任國史館篡修。工書法,書風(fēng)蒼古謹(jǐn)嚴(yán),屬魏碑中瘦硬一路。著有《香宋詩前集》 。 趙熙行書手札頁之一 章法分析:此為趙熙的兩件行書手札,一為首頁,一為末頁,是趙熙自己的專用信箋,底部襯得有集《爨龍顏碑》的雙鉤之變化“趙熙”二字,別具一格。字距、行距都較大,整體章法以疏散為特點(diǎn)。字形較長,字勢取斜險,險中求穩(wěn)。落款頗有特點(diǎn),“拜”字寫得特長而草,為書法家書信的特色簽款形式。 作品釋文:/黃公五古海內(nèi)無抗顏/行者矣各體均才氣四/溢特?zé)o尤度越眾人/也擬乞少留用供快誦/奇一路為之謹(jǐn)私質(zhì)/公不識可商/若公否文奉繳/癭公先生熙頓首/ ------ 6、趙叔孺(1874年一1945年) 作者簡介:趙叔孺,近代書法篆刻家。名時桐,晚號二弩老人,浙江鄲縣人,精金石、書、畫,尤好畫馬。刻印宗法秦漢,參入宋元,自成一家。書法工篆書和行草書,修長俊秀,遒勁雅逸。 趙叔孺行書手札 章法分析:趙叔孺此件行書手札,用得是特制信箋,雖有格線,但作者自由書寫,完全打破了格線的約束,任意書之,自然生動。字形較長,有強(qiáng)烈的錯落變化,布局隨意,章法疏朗,十分精彩。落款字的大小和位置十分講究,“弟”字稍小,以示謙恭。 作品釋文:/昨日參觀,/尊處各件精美,欽佩欽佩。/茲寄上鄙人潤例數(shù)紙,聊/備一格,請/撿入,乃幸。專此即頌/榮寶齋/諸翁先生臺鑒。弟趙叔孺頓首。/ ------ 7、梁啟超(1874年一192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