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詩歌的特點,增強鑒賞的自覺性 詩歌的總特點是抒情性強,用語精煉,跳躍性大,想象豐富,節(jié)奏鮮明,具有音樂美和圖畫美。 因此,讀詩與讀散文和小說是有區(qū)別的。詩歌用語精煉、跳躍性大、聯(lián)想豐富,有很多東西都不如散文表達得直白,讀詩首先要通過文字信息感知詩歌的大致內(nèi)容和思想,然后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連綴意象,填補詩中涉及到而又沒有直接說出來的部分,揣摩整個詩的意思。同時要了解一些典故及參閱注釋,力求弄明白作者寫了什么、想要表達什么。如黃巢《題菊花》“颯颯秋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通過研讀詞句,可以知道全詩的大意是:瑟瑟的秋風中,滿院的菊花正盛開,可是啊,冰涼的花心里散出的是冷冷香氣,因而得不到蝴蝶的青睞。假如有朝一日我能成為白花之神,一定要改變這不公平的待遇,叫它與桃花一起開放,共同享受大好春光的撫愛。然后結(jié)合黃巢的身世,我們就可推知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為菊花鳴不平,而寄托的卻是變革現(xiàn)實的政治理想。由此可以看出解讀詩歌就需要一是從詩句本身入手,連綴成意;二是融入作者的生活背景、時代背景;三是考慮作者及作品本身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格。 二、了解詩的種類及各自特點 詩歌是個大概念,包括詩、詞、曲三個大類。細一點分類,詩又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和新詩三類。 1、 古體詩 古體詩的特點是形式靈活,四言、五言、七言和雜言均可,句數(shù)也不限定,沒有嚴格的律格(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產(chǎn)生),用韻靈活。 2、 近體詩 近體詩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來的,他們把唐代以前的詩叫“古體”,把他們那個時代的詩叫“近體(有的又叫今體)”,以后人們就沿用了這個說法,但一定要明確這個概念現(xiàn)在已經(jīng)擴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韻、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靈活的詩都叫古體詩,也就是說不僅唐代以前的詩基本上都是古體詩,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體詩。近體詩的特點是句數(shù)有定,平仄有定,用韻嚴格。它包含律詩及絕句兩種。 3、新詩 新詩,興起于“五四運動”。如果把古體詩看著古代自由詩的話,新詩則是一種在押韻、字數(shù)、平仄等方面比古體詩還要自由的白話詩。 4、詞 詞是由詩衍化而來的,興起于唐代中葉,盛行于宋。詞的用韻、平仄、字數(shù)、句數(shù)與近體詩一樣,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并且詞是歌唱的文學,因而詞有詞調(diào),詞牌就是詞調(diào)的名稱,只是多數(shù)詞調(diào)已經(jīng)失傳,我們今天只能看到詞牌了。如詞牌“漁家傲”所管62字,上闕31字,下闕31字。后人填“漁家傲”的詞,就只能按這個規(guī)則辦(偉大的詞作家創(chuàng)新改變另當別論)。例如李清照的《漁家傲·記夢》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在格式上是完全一樣的,不同的方面只是內(nèi)容、風格、表現(xiàn)手法等。 5、曲 曲與詞大體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學,格式上嚴格,也有曲調(diào),叫曲牌,但押韻、平仄都要寬松一些,并且多用口語。只要把《竇娥冤》中的唱詞與宋詞比一比,差別就一目了然了。 三、把握作品形象及意境 形象(意象) 形象和意象基本上是同一概念,指詩歌中的人物和景物,是作者借以抒發(fā)感情、表達志向、表現(xiàn)事理的重要載體。但是,意象多半指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物象,形象多指比較完整的、豐滿的,具有鮮明特點的人物或生活圖景。 由于篇幅所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豐滿,但是也是可感可受的。詩歌中的人物形象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一樣,有時是“我(不一定指詩人本身)”,有時是他人。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我們就能感受到這樣一個形象:“我”獨立于寒秋的橘子洲頭,放眼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感慨昔日如火歲月,思索著怎樣主宰未來的世界。讀完這首詩,一個思想深邃、胸懷博大的偉人的形象,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景物 景物是作品中描繪的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的具體物象。詩中的景物是詩人經(jīng)過精心選擇和組織,并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象。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保R致遠《天凈沙?秋思》),這首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古道”、“瘦馬”、“夕陽”便是具體的物象。這些物象組合起來,就成了一幅“斷腸人”在羈旅路上奔波的圖畫。這種飽含著作者無限愁思的圖畫,這種藝術(shù)境界,就叫意境。景物和意境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閱讀時,一定要注意景物的特點,因為景物的形色各異,反映出環(huán)境氛圍的不同。物象是作者表達情感志向的載體,讀詩人通過對物象的感知,就能夠揣摩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意境 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如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繪出的是一幅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nóng)村生活圖景,而這圖景中又明顯地蘊含著詩人追求淡泊寧靜的心情,我們就把這種生活圖景就叫意境。通過對意境的感知,就能夠感覺到蘊含在詩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懷。 景物和意境的區(qū)別在于:景物指詩中每一個具體的物象,意境則指的是若干物象組合成的那種包含著豐富情感的整個畫面。例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橋”、“流水”、“人家”、“古道”、“瘦馬”、“夕陽”是景物,而這些景物構(gòu)成的充滿無限愁緒的“斷腸人”在羈旅路上奔波的圖畫就是意境。 四、分析詩歌表達技巧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類。間接抒情包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寄托、象征手法等方式。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詩人直接把情感寫出來。例如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就毫不隱諱地表達了自己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之情。 借景抒情,指詩人不直接說自己的情感什么,而是借寫一個場景、一個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劉禹錫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弊髡吆芸床黄鹛仆醭切湙M的豪門大族,但是他沒有直接講出來,而是寫晉代貴族王謝居住的烏衣巷連燕子都飛入了尋常百姓之家,來抒發(fā)作者對唐王朝豪門大族的辛辣諷刺之情。 寓情于景,指把情感寄托在所寫的景物中,與“借景抒情”沒有嚴格的區(qū)別,一般是談問題的側(cè)重點不同:借景抒情是指整首詩多在寫景或者詩歌中有大面積在寫景,但是作者寫景不是目的,而是借所寫之景有意識地在表達某種情感;寓情于景,側(cè)重于作者在詩中所描繪的某些景物中寄托著某種情感,作者并不是有意識地要用這個景來表達某種情感。例如曹操的《觀滄?!贰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首詩僅僅寫了映在曹操眼中的海景,他自己對此景有什么感觸,一個字都沒有講出來,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能夠感受到曹操那種寬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概。這就叫借景抒情。屈原《涉江》中有兩句寫景的句子“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這兩句就只能叫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是從所寫的內(nèi)容情與景的關(guān)系來說的,指情與景配合得很好,也叫情景相生。詩歌寫情景既可以情與景分開寫,也可以從寫景中抒情,情包含在景中(后者上文已經(jīng)說了,叫“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只要情與景配合得好,都叫情景交融。例如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側(cè)重于寫景(當然此句也含有悲壯的情緒,可叫寓情于景),下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側(cè)重于寫決死之情。全詩情景結(jié)合,更見悲壯,這就叫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自然是“情景交融”了,這里不再舉例。 借物抒情,顧名思義,是指作者借寫某物來抒發(fā)感情。例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苯鑼懯襾硎惆l(fā)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感情。 借物喻人,指不直接寫人而寫物,但是表面上寫的是物而實際上目的是寫人。借物喻人與借物抒情的區(qū)別是:借物喻人指表達主題的手段,構(gòu)思的特點;借物抒情指抒情的方式。二者在多數(shù)情況下,是對同一對象的不同角度的評價。例如于謙的《石灰吟》,既可以說是“借物抒情”,又可以說是“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與借物抒情相同,借就是托,情就是志,借物抒情就等于托物言志。 寄托,是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借事寓理、托物言志等表達方式的另一種說法,就是說這首詩言外有言,作者不愿直接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話,而借用一些人、事、景、物來表達。例如歐陽修的《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對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苯杌\鳥之啼不及自在之啼來言自由之聲的寶貴。 象征手法,有點類似于比喻,但是應該有區(qū)別,現(xiàn)在沒有那位專家的說法能夠統(tǒng)一大家的意見。我們認為:象征是就整個形象比喻而言,比喻是就一句話用甲比喻乙而言。前者是從整個詩(或者文章)的表現(xiàn)方式而言,后者是就某一句子的修辭手法而言。例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誤落塵網(wǎng)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等句子只能叫比喻,而于謙的《石灰吟》就可以叫象征。 五、常見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 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虛實、襯托(陪襯)、烘托、反襯、渲染、點染等 虛實: 實實在在的人、事、景、物叫做“實”,由“實”而引起的聯(lián)想或推知的事理叫做“虛”。例如王之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ā兜躯X雀樓》)眼見的實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實,由實景推知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虛。再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從登樓見花寫起,由今及古,由實及虛,表現(xiàn)了憂心國事情懷。 襯托(陪襯)、烘托、反襯: 襯托(陪襯)、烘托、反襯四者都是指詩中寫某人、某事或某物是為了突出另外的人、事或物的表現(xiàn)手法。也就是說,這些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是基本一致的,差別在于評價的角度。 “襯托”和“陪襯”是同義語,即通過寫甲來突出乙的特點。例如王昌齡的《少年行》“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獵長楊。摟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比姴挥靡蛔謱懻嫔倌辏瑓s處處都在寫少年:“白馬金鞍”寫少年服飾的豪華,“從武皇”寫地位的顯赫,“旌旗十萬”寫聲勢的煊赫?!皳ь^少婦”的“鳴箏”與“遙見”則暗示那煊赫的人物不是別人,而是她的丈夫。這首詩側(cè)面寫的一切都是對主人翁“少年”起襯托作用。 烘托,也是襯托,只不過烘托不是一般的襯托,它還要用氣氛的渲染來加重襯托的力度。也就是說,烘托側(cè)重于指氣氛的襯托。例如前面王昌齡的《少年行》,前兩句就描寫了一種非同尋常的氣氛,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豐滿。烘托常常是用情感色彩濃烈場景來實現(xiàn)的,例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景物描寫就有烘托作用。再如杜甫用特定的景色“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天地一沙鷗?!眮砗嫱凶髡吖陋毤拍男那椤?br>反襯,是襯托手法的一個方面,顧名思義,就是說襯托與被襯托之間的關(guān)系是相反的。用美好的景物寫快樂和用凄苦的景物來寫悲哀,就叫襯托、陪襯、烘托;用凄苦的景物來寫歡樂和用美好的景物來寫悲哀,就叫反襯。例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就是反襯的名句。再如辛棄疾的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詩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鄙详I寫回顧少年時的不知愁苦,目的就是反襯如今飽嘗愁苦又有苦難吐的心情。 注意:反襯與對比是從不同角度對同一現(xiàn)象的解釋。反襯是就作用而言,對比是就修辭手法的形式而言。 渲染、點染: 渲染和點染都是繪畫術(shù)語,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渲染,在繪畫方面指用大量的比主體物淡一些的水墨或者色彩涂抹畫面,從而烘托主體物的手法;在文學方面,就是指營造一種夸張的氣氛進行烘托的表現(xiàn)手法。渲染與烘托的區(qū)別在于:渲染指營造氣氛這種手法本身,烘托側(cè)重于渲染這種手法對被烘托者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渲染與烘托是當作同一手法來說的。點染本來指繪畫時有些處加點,有些處烘托。文學上,指點明要寫的內(nèi)容后,用景物來烘托。例如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雨霖鈴》),點明“去去”,就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三樣景物來烘托遠離之情。柳詞的下片在點明“傷離別”之后,就用“冷落清秋節(jié)”來渲染,接著又用“楊柳岸”、“曉風”、“殘月”三種物象構(gòu)成的凄清意境來烘托清秋節(jié)時傷離別的感情。 六、注意品味修辭的作用 賦、比、興: “賦、比、興”三者是民歌中很常用的方法。名稱是早期《詩經(jīng)》的注釋中提出來的。到底是叫修辭手法呢,還是叫表現(xiàn)手法,一直都沒有定論,現(xiàn)代詩評論也很少用這種說法,現(xiàn)在就把它放在修辭手法里簡單解說一下。 賦,就是鋪陳,多數(shù)情況是極盡排比、夸張的手法,詳盡地敘述?!犊兹笘|南飛》中若干段落都用了賦的手法,例如寫劉蘭芝從小受的教育、告別時的穿著打扮、太守提親的彩禮等描寫。再如杜牧的《阿旁宮賦》中寫阿旁宮宏大、寬廣,寫宮女之多。寫秦王的奢侈等等,都是賦。 比,就是今天說的比喻。 興,是興起,就是用一物、一景和一事來引起不相干的事或者情。例如詩經(jīng)《關(guān)雎》就用“雎鳩和鳴”來引起君子與淑女“相與和樂”。再如《孔雀東南飛》用孔雀東南飛引起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悲劇。 比喻、對偶、擬人、夸張、對比、雙關(guān)、借代、引用(用典): 以上這些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作用與在其他文體中的作用是一樣的。讀詩時,一是要能夠判斷詩詞中是否使用了這些修辭手法,二是要結(jié)合詩詞的具體內(nèi)容體會出好處。比喻、雙關(guān)、借代、引用(用典)這幾種修辭,還要能夠結(jié)合詩詞的具體內(nèi)容準確地理解相關(guān)詞句的含義。 例如: 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钡谋扔?,慨嘆人生之無常。 李白“白發(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笔菍Τ羁嘈那榈目鋸?。 劉禹錫“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對偶句表現(xiàn)了世界蓬蓬勃勃的向前發(fā)展。 嚴武《軍城早秋》“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更遣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中用擬人寫出了秋風有意、敬亭有情。 最后單獨強調(diào)一下“用典”。用典,也稱用事或者暗引,是引用的一種形式,即在寫作過程中暗用(即不明確地指出所引用的內(nèi)容出自何處)歷史掌故或者前人文獻中的言論、故事等。詩文中的典故常常是理解的障礙,不懂典故,常常就理解不了原文、原詩。例如李大釗的“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就暗用了岳飛在朱仙鎮(zhèn)發(fā)誓一定要消滅金軍,收服河山的典故。再如陳子昂的“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本桶涤昧藵h代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為家”的典故抒發(fā)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 七、揣摩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語言風格 清新 是指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闭Z言清新生動。 平淡、自然 是指用語樸素,像繪畫不用色彩一樣,給人一種不做作、不雕飾、不用華麗辭藻,卻又清新、精辟、自然的感覺。注意,贊美詩文樸素用的“平淡”決不同于平庸和無味。陶淵明的詩多數(shù)都是如此。再如白居易的“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村夜》),就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語言明白如話。 絢麗 指詩文充滿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讀這種詩文,如觀節(jié)日之禮花,如賞美麗的朝霞。例如李商隱的《板橋曉別》“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薄耙运赜械钠婊媒k麗色彩開辟了言別的一種新境界”,用傳奇的筆法來寫普通的離別,將現(xiàn)實與幻想融為一片,創(chuàng)造出色彩繽紛的童活式幻境。 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一般有寄托的詩,語言都比較含蓄。例如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對國事憂慮和希望建功立業(yè)的意思從未正面說出。再如前面所舉歐陽修的《畫眉鳥》,全詩四句,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不著一字。又如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薄巴惺掠谖铩?,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一字,但他對祖國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nèi)。 直率 指想啥說啥,與含蓄相對。直接抒情的詩,語言通常都是直率的。如“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以我血薦軒轅”、“于嗟女兮,無與士耽”、“逝將去女,適彼樂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 明快 明快既指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也指描繪的景物色彩不灰暗,情調(diào)不低沉。例如“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薄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br>簡潔 指語言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詩《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陘入荒園?!庇煤芙?jīng)濟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huán)境。 沉郁 沉郁與這個詞語的本義有關(guān),一是深沉,二是悲愁,但不是說情調(diào)低的詩或者哀傷的詩就叫“沉郁”。詩詞鑒賞所說的沉郁,是指詩具有深沉厚重的特點,要憂國憂民,思考深刻,語言凝重。淺薄之哭號叫罵,絕非沉郁。屈原的《離騷》就不乏沉郁之筆。 雄奇 氣勢能夠使人感到心驚魄動之語,謂之雄奇。雄奇不是越嚇人,越驚險越好。雄奇要能夠更好為全詩服務才算上等。太白“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復回”、“日照香爐升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雄奇。雄奇的詩也稱氣象博大,或者氣象宏偉,或者氣勢恢弘。 八、創(chuàng)作風格的體會 豪放與婉約: 豪放的特點:一是內(nèi)容上“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二是格調(diào)上“激昂慷慨、開朗曠達、沉郁悲涼、隨和平易”。如“大江東去”、“挽弓射虎”、“金戈鐵馬、萬里如虎”等。婉約的特點:一是內(nèi)容上“以男歡女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為主題”;二是格調(diào)上“英雄志短,兒女情長,多陰柔之美少陽剛之氣。”如“楊柳岸曉風殘月”、“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但是一般人評價詩歌時,多從格調(diào)上討論。 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 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時多豐富的想象和夸張地表現(xiàn),有消極與積極之分。屈原、李白、李商隱、關(guān)漢卿、郭沫若等作家慣用此法。 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時真實地描繪和反映實際生活。如《詩經(jīng)》中的多數(shù)篇章,杜甫、白居易等無數(shù)作家多用此法。 在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中,兩種手法是能夠并存的。例如《孔雀東南飛》。 九、吃透作品的思想情感 思想感情是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積極與消極、愉悅與悲傷的情感以及作者對世界的認識。只從表面看懂了詩的文字內(nèi)容,體會不到詩人的思想,不能說是已經(jīng)讀懂了該詩。讀詩一定要通過文字表達去洞穿詩人的心靈。 陸游有一首《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比绻豢吹矫坊ㄐ蜗螅瑳]有看出詩人借梅喻托他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就不能算讀懂了此詩。 十、鑒賞 鑒賞,一般先反復把詩讀上幾遍,力爭走進詩中,與詩人進行心靈對話,對詩形成一個基本感覺,然后就從詞句入手,逐一揣摩含義,進而把握詩中的形象和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調(diào)。第二步,從表達技巧、修辭手法語言特點等方面品味詩的妙處,進一步體會詩人思想情感。下面是詩歌鑒賞的示例,如果你有意識地按示例的具體過程進行鑒賞訓練,鑒賞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示例一:詩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起, 散作乾坤萬里春。 〖體裁及語言〗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一、二、四句押“en”韻,第三句不押韻,語言平淡、明快。 〖形象及意境〗本詩塑造了“梅花”這一形象,其特點是耐寒堅毅、清高自守、不與世俗同流。 〖表達技巧〗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詩中運用了襯托:以冰雪林襯托梅之堅毅;還運用了對比: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其清高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手法):把作者的理想追求借具體形象表現(xiàn)出來。 〖思想內(nèi)容〗在詩中借“梅花”這一形象表達了作者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與世俗合流的,愿留清氣滿人間的高格遠志。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①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注解〗①“勞歌”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后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 〖體裁及語言〗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一、二、四句押“ou”韻,第三句不押韻,語言清新、明快。 〖內(nèi)容〗寫友人乘舟離去,而后詩人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送別之后,在原地小憩,醉意微微,加之心緒不佳,竟不勝酒力睡著了,一覺醒來,已薄暮時分,友人遠去。此時,天公不做美,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于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 〖形象及意境〗本詩從勞歌一曲、纜解舟行中寫出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既而以兩岸青山,霜林盡染寫出色彩絢麗之景;最后寫薄暮冥冥之中風雨迷蒙凄清之象;從而塑造了一位凄黯孤寂,默默無言地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下來的傷感、惆悵、孤獨的形象。 [思想感情]本詩寫離別之情,悵惘空虛、凄黯孤獨、憂傷蕭瑟。借勞歌一曲表無奈、悵惘;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以風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以水急、日暮抒憂傷蕭瑟的情懷。 [表達技巧]本詩在表達技巧上的特點主要是敘事含情,借景抒情,襯托渲染。一、三兩句分別點出舟發(fā)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襯托渲染;勞歌一曲,纜解舟行,匆遽無奈;酒醒薄暮,友人已遠,惆悵孤獨;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流水無情何太急;以風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西樓風雨顯悵惘。 示例二:詞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體裁及語言〗這是一首宋詞,語言精練而不露雕琢之痕,明白自然流暢。 〖大意〗西塞山前,白鷺緩緩飛,桃花瓣落逐水流去,水中游著肥美的鱖魚。我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垂釣在斜風細雨里,不思歸去。 〖形象及意境〗作者從“漁父”長期煙波生活中切取一點,描繪了山、水、魚、鳥自然景物,更塑造了在斜風細雨中“樂不思蜀”的“漁人”形象,作者在這景象之中融入了淡懷逸致的情趣,形成了田園牧歌式的隱者極樂的藝術(shù)境界。 〖表達技巧〗融情于景,將作者悠然自得之情融入一系列自然景物之中。 〖思想感情〗本詞描寫了吳興的佳山秀水,抒發(fā)了詞人對祖國河山和大自然的強烈熱愛,再聯(lián)系此作作于隱居吳興期間,還應有對遠離喧囂塵世、渾濁官場的隱逸生活的深沉陶醉,表現(xiàn)出恬淡、閑適的隱士心情。 示例三:曲 [雙調(diào)]水仙子·詠江南 張養(yǎng)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注釋: ① 選自隋樹森編《全元散曲》。水仙子,曲調(diào)名,又名“湘妃怨”“凌波曲”“馮夷曲”。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②〔一江煙水照晴嵐〕意謂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晴嵐,嵐是山林中的霧氣,晴空中仿佛有煙霧籠罩,故稱晴嵐。 ③〔芰(jì)〕菱。 ④〔飐(zhǎn)〕飄動。 ⑤〔殺〕程度副詞,表示達到極點。 〖體裁及語言〗這是一首贊美江南美景的元曲,語言平淡、明快,口語化。 〖內(nèi)容〗一川飄散著如煙霧氣的江水映著晴朗的山嵐,兩岸人家雕梁畫棟的屋舍密密連連。水菱荷花叢中,一片秋光又輕又淡,看沙鷗頻頻起舞翩翩。十里香風中珠簾飛卷,畫船兒從天邊漂來,酒旗兒在秋風中搖顫。太可愛了,江南。 〖形象及意境〗前七句寫江南美景,作者抓住表現(xiàn)水鄉(xiāng)特點的景物“一江煙水”、“芰荷”、“沙鷗”,及人文象征“兩岸人家接畫檐”、“畫船”,描繪出江南美麗而繁華富庶的景象,傳達出作者的無限喜愛之情。 〖表達技巧〗運用擬人“鷗舞”、夸張“香風十里”、借代“畫檐、酒旗兒”修辭格,組成動靜結(jié)合、令人遐想的優(yōu)美畫面,融情于景;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把感情表達得更外露、熾烈。 〖思想感情〗作者通過描繪江南特有的水鄉(xiāng)景物和繁華富庶的人文之景,表達了對江南水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