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惠王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這句話見《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重我自己的老人,然后推而及之去尊重別人的老人;愛護我自己的孩子,然后推而及之去愛護別人的孩子。(君王具備有這樣的仁德),那么治理好天下就很容易了,天下就會象掌中之物,把控運轉(zhuǎn)自如了。 這段話是孟子向梁惠王宣揚儒家的仁政思想。仁德的最基本的內(nèi)涵就是愛人,所謂“仁者愛人”。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思想,主張無等級、無差別的愛,也就是主張平等地愛世上的每一個人,即不分親疏遠近,不分不同國籍的博愛。 儒家的愛與墨家的愛不同。儒家的愛有等級有差別,分親疏遠近、別尊卑嫡庶,即先親后疏,先近后遠,先嫡后庶,先尊后卑,先內(nèi)后外,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如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一起落水,同等條件下一定是要先救自己的孩子再去救別人的孩子,這才符合人之常情。再如自己的老人和別的老人一起上公交車,而車上只有一個座,同等條件下那一定是先給自己的老人讓座,而不是把座讓給別的老人,否則就是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至于你的老人再讓座給別的老人,那是倆個老人之間的事,你不能越俎代皰。 治理天下也是這樣,君王首先要講仁德,實施仁政。講仁德、施仁政不是要求君王舍己為人,不要求君王尊重百姓的父母甚于尊重自己的父母,愛護百姓的孩子甚至愛護自己的孩子,因為那誰也做不到,也不正常,有違天理倫常。講仁德、施仁政,就是要求君王在尊重自己父母長輩的同時,推而廣之地也能有尊重別人父母長輩的仁德,在愛護自己孩子的同時,推而廣之地也能有愛護別人孩子的仁德。君王只要有愛百姓的仁德,能夠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盡可能地讓百姓安居樂業(yè),而不是把百姓放在對立的一面去排斥、敵對,甚至迫害就足夠了。周厲王毫無仁德,禁絕山澤而專利好貨,又防民之口,致使百姓生活無賴而只能道路以目,最終不就逼出了“國人暴動”嗎?所以說君王心懷仁德就是心懷天下,施仁政則百姓安,百姓安則天下安,故曰“天下可運于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