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少年的你》引發(fā)廣泛討論。 特別是在“校園霸凌”方面討論很是熱烈。 影片中飾演警察的黃覺說出了一番讓人深思的話:
很多孩子霸凌同學,可能就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留守兒童問題。 我今天要推薦的這部片子,就是一部關注留守兒童群體的電影—— 《遙望南方的童年》。 故事發(fā)生在2004年,《超級女聲》正處于最火爆的時候。 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欣欣向榮,經(jīng)濟建設大步向前,幾乎所有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往城市涌動,生怕錯失了賺錢的好機會。 很快,農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 沒有父母照料的留守兒童們,多半處于放養(yǎng)狀態(tài)。 沒人管,也沒人教。 于是,在江西農村的小學老師易明堂決定,在工作之余開辦一間幼兒園,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然而農村條件有限,所以幼兒園的辦學條件極其簡陋: 易老師負責授課,他下崗的愛人是生活老師,還找了一個想攢錢去參加“超級女聲”的舞蹈老師,和一個有智力缺陷的無業(yè)游民當校車司機。 又讓親戚造了一輛手推車充當接送孩子的校車。 幾張擦了又擦的木桌板凳,一摞廉價劣質的塑料小碗。 就這樣幼兒園的基本師資和設備就確定了。 接下去就開始招生了。 招生也不是難題。 村里家家戶戶的活都多,正苦于沒人管孩子,有人照顧孩子,家長當然樂意。 第一次招生,就去了15個。 然而,學生招了不少,錢卻沒收多少。 15個孩子按每個孩子60元總共應該收900塊。 然而,有的家長賒賬,有的只拿得出半個月的學費,零零星星,總共收上來500多。這樣被硬塞進來的孩子不少,有一個孩子收養(yǎng)他的親戚更是恨不得給他辦全托。 這個孩子名喚砣砣。 收養(yǎng)他的親戚自身條件不好,一把年紀了還沒有結婚,帶著砣砣,女方覺得累贅,于是砣砣的存在便成了梗在這家人心上的一根刺。 易明堂的幼兒園對于他們一家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稻草,忙不迭的將孩子送過來,換洗衣物、家長聯(lián)系方式一股腦的塞到易明堂手里,扔下砣砣就走。 長期被當成累贅對待的砣砣性格比較敏感,也不愛說話,很難跟同學們相處。 有一次,同桌小朋友的牛肉干被狗吃了,同桌以為是砣砣干的,去告狀,砣砣被老師李響訓斥: 一句“偷吃牛肉干的小狗”觸碰到了砣砣敏感的神經(jīng),被冤枉的砣砣委屈之下獨自出走。這可急壞了一大幫人,易明堂趕回來的時候聽村里人說孩子估計給掉水里了。 忙去水塘打撈,一群人在水池里撲騰幾個來回,都一無所獲。 焦急中,易明堂忽然想起,砣砣父母離開時曾騙他說過幾天就回來,從那之后,砣砣沒事就會坐在村口的大槐樹下等爸爸媽媽回家。 不敢耽擱,易明堂搶了一輛自行車就匆忙趕去。 果然,砣砣就坐在槐樹下面。 這一幕,讓人不禁心酸落淚。 在這樣開辦了三個月后,幼兒園卻被迫停辦了。 一來,易明堂的老婆沒有教師資格證,屬非法上崗; 二來,國家規(guī)定校車要正規(guī),并且得有正經(jīng)司機,一部校車價格就得好幾萬,易明堂根本買不起。 一切都不達標。 幼兒園停辦,孩子們就只好被一個個送回家。 沒人要的除了砣砣,還有秀秀。 秀秀原本跟著爸爸在家生活,母親在外打工賺錢,一年只能回來一次。 兩地分居讓夫妻倆的感情也出現(xiàn)裂痕,由于跟媽媽不親,秀秀最終判給了爸爸。 女人丟了家庭,丟了女兒,紅著雙眼再次去深圳打工。 在汽車站,易老師帶著秀秀趕來,想讓她和媽媽再見一面。望著遠去的汽車,易老師告訴秀秀:你要記住,那是你媽媽。 媽媽走了,爸爸離完婚也出門打工。 沒人管的秀秀坐在大伯家門口,靜靜地聽著伯母罵自己“有人生沒人養(yǎng)”。 易老師于心不忍,把倆孩子都領回家了。 從鏡頭之外,我們可能都覺得秀秀和砣砣的經(jīng)歷實在太悲慘。 但電影里最讓人心疼的,其實甚至都不是這些經(jīng)歷,而是孩子們面對這些苦難時,過分的懂事與開朗。 縱觀全片,電影中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哭鬧的鏡頭。 這些被遺忘在農村里,寄人籬下的孩子們,太早就學會了對悲慘習以為常、在苦難中逆來順受。無理取鬧和撒嬌,是他們從來都沒享有過的權利。 但盡管童年不堪如斯,他們也從來沒有過自私與抱怨。 對于遠方的父母,他們心中,唯有無盡的愛與寬容。 砣砣和秀秀最喜歡問易明堂:
于是,易老師帶著倆孩子爬上高高的土坡,面朝南方的群山指給他們看: 從這里一直往南走,一直往南走。 片名《遙望南方的童年》就來源于此。 片中所有人都在遙望南方,遙望深圳,這里的深圳是一個代指,它可以是任何一個一線城市。 而之所以是深圳,是因為它最能代表改革開放那個特殊的時代巨變。 因為農村的失落,正是從市場經(jīng)濟的盛行開始的,也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雖然隨著發(fā)展,留守兒童的比例正在大幅縮小,據(jù)統(tǒng)計截止到2019年,還有1550萬。 1550萬孩子除了飽受貧窮、孤獨的困擾,更加威脅他們的是長期教養(yǎng)不當、關愛缺失導致的心理問題。 據(jù)統(tǒng)計,留守兒童的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在低齡未成年人惡性案件頻發(fā)后,我們高聲呼喊“年齡不是罪惡的保護傘”,強烈要求降低刑事責任年齡。 從表面來看,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但從長遠來看,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 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源頭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建立一套完善的少年司法制度,只有將家庭監(jiān)護、學校教育、政府矯正、司法懲戒等各方面統(tǒng)一起來,才能切實解決刑事犯罪低齡化問題。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因素,成年人的陪伴和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農村的衰落還在繼續(xù),它背后有著錯綜復雜的時代原因。 但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正在一年年減少,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在與時俱進, 片中最苦澀最艱難的日子,正在逐漸離我們遠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