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中醫(yī) 慧生活 民間素有“秋后蘿卜賽人參”、“蘿卜上市,郎中下市”的說法。 但是現(xiàn)在的蘿卜這么多,到底諺語中“蘿卜”指的是哪種呢?對此,小編查閱了大量資料,準確地說,這里的蘿卜應(yīng)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白蘿卜。 據(jù)記載,我國種植白蘿卜至少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唐太和年間(827~836年),江蘇如皋定慧寺僧侶就已有種植,并將蘿卜作為供品,時稱萊菔,其種子叫萊菔子,供藥用。 唐代蘇恭著《本草》中談到“萊菔”有“消谷,去痰癖,肥健人”的藥用價值。宋代蘇頌著《本草圖經(jīng)》中提到萊菔“南北皆通有之”。說明當(dāng)時中國各地已普遍栽培。 明代以前,我國栽培的蘿卜在植物學(xué)上統(tǒng)稱為中國蘿卜,明代時起各種蘿卜的種植開始遍及全國。目前來說,蘿卜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除了白蘿卜,常見的還有紅蘿卜、青蘿卜、櫻桃蘿卜、胡蘿卜、水蘿卜和心里美等。 雖然我們講的主要是白蘿卜,但并不是說其他種類的蘿卜就不適宜冬天吃,只是因為白蘿卜最先在我國種植,而民間諺語的流行,大多含有先入為主的因素。 中醫(yī)認為,白蘿卜,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順氣化痰的功效。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蔬中最利者,生吃,乃止渴消脹氣;熟食,乃助消化?!?/span> 白蘿卜味微辣,有著很好的辛散之性。而且根莖的外面包裹著一層厚厚的皮,并伴生著一圈圈的條紋,切開后斷面為類白色,可見點狀放射狀紋理,由中間向外生長發(fā)散。 這個物性,使其具有很好的疏泄作用,而且形狀類似人體的大腸,不僅可以從里向外疏,而且還能從上向下通。 在季節(jié)中,白蘿卜還有一個由實心向空心的變化過程,這也是白蘿卜精華轉(zhuǎn)移的路線。在秋冬,萬物收藏,白蘿卜的精華全部納藏于根,過了大寒到立春,天地俱生,白蘿卜開始向外長莖開花結(jié)籽,把所有的力量都提升聚集在種子上,以繁衍后代之用,因此蘿卜內(nèi)部便空泛起來。 而白蘿卜的種子,也叫萊菔子,與蘿卜有相同的物性,但因其精小,所以藥性更強,中醫(yī)里有蘿卜通氣,蘿卜子治療食積之說。 民諺講“秋后蘿卜賽人參”。人參難得吃得到,但白蘿卜對我們來說,卻是秋冬里隨時都可以享受到的美味。所以大家一定要趁著現(xiàn)在,趕著白蘿卜能量還未發(fā)散,還沒空心的時候,美美地享用一下白蘿卜由里而外的滋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