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中,都是由媽媽來教育孩子。而大多數(shù)家庭的父親都處于'賺錢養(yǎng)家'的地位,這也導致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顯的比較'無能'。由于社會職業(yè)女性的增加,父親教育孩子也越發(fā)常見。但因為缺乏經(jīng)驗,越'無能'的爸爸,教育孩子會很容易失敗,而且養(yǎng)出的孩子也很難有所出息。 小杰的爸爸工作比較忙,基本上都屬于早出晚歸。 一天,由于爸爸輪休,媽媽就去看看很久沒見的外婆,并囑咐爸爸照顧小杰。中午,爸爸一直在書房忙工作,直到小杰肚子餓了去敲門才想起沒有做飯,便告訴小杰'自己找吃的'。 小杰只能無奈的打電話給媽媽'求救',最后在媽媽的幫助下點了外賣。晚上小杰在做作業(yè),遇到難題想問爸爸,爸爸也是直接說到:'去找你媽媽吧',小杰回答'媽媽不在家',而爸爸卻直接讓小杰先跳過不會寫的題明天問同學或老師。這讓小杰十分失望和傷心,也開始不喜歡爸爸在家教育自己。 那作為爸爸,要如何避開'無能'教育呢? 這幾句話顯的教育'無能'
因為缺乏經(jīng)驗,很多爸爸在鼓勵孩子進步上很容易采取常見的錯誤方法: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爸爸的初衷都是為了激勵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認識到別人優(yōu)秀的方面,向他們學習。事實上,在這種'對比式'的教育下,孩子很容易形成了較為自卑的心理。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很容易貶低自己,導致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
有人曾說,孩子與爸爸最多的交流就是'爸,我媽呢?'其實這話不假,在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習慣了媽媽多方面的管教。而爸爸也因為這種習慣的影響,越來越習以為常,導致于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他們習慣回答'你去找你媽媽'、'你去問你媽媽'。其實這是'無能'爸爸的典型表現(xiàn),也是爸爸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在這種教育下,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責任感,甚至對于他們長大后的擇偶觀都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當孩子遇到苦難向爸爸求助時,很多事情在爸爸的眼里都是很小的事情,所以他們覺得孩子應該自己處理好。但是他們忘記了孩子的年齡和能力,當孩子求助時說明這件事情確實難以處理。所以作為父親忽視孩子的求助讓他們自己處理,很容易導致孩子處理得不好,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影響孩子的心理。也容易使孩子與爸爸關系變得疏遠。 總結教育孩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甚至于家長一生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教育孩子不僅僅只是口頭上的語言教育,很多時候,一個好的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少說'無能'的話,多做'有用'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