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陽參 來源產地為紫草科植物長蕊斑種草的根。 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生于海拔1600-2500m的山坡草地、疏林或灌木林下。 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別名黑元參、土玄參、玄參、白紫草、漏綠根、牛舌頭菜、跌打藥、狗屎根。 性味功效《中藥大辭典》 性微寒,味苦微甘。養(yǎng)陰補虛,除熱解毒。治虛癆發(fā)熱,頭昏,熱淋,癰腫,口瘡,牙疳。 《滇南本草》 又名黑元參。味苦、微甘,性微寒。滋養(yǎng)真陰、調血、除熱。 退諸虛勞熱、利小便、治血淋、膏淋。 《中華本草》 苦;微甘;微寒。養(yǎng)陰清熱;利濕解毒;散瘀消腫。主虛瘤發(fā)熱;小便淋澀;癰腫瘡毒;走馬牙疳;跌打損傷。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運用】①治熱淋,陰虛發(fā)熱: 黑陽參三至五錢。水煎服。 ②治癰腫: 鮮黑陽參適量。搗爛外敷。 ③治口腔炎,走馬牙疳: 黑陽參研末撒患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