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是中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詩中的第一句便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既象征著好運,更象征著美好的愛情。 1000年后的大唐,有一位詩人,名為崔護,在一個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與一位女子邂逅,并產(chǎn)生了一段朦朧而美好的愛情。 在貞元十二年,崔護進京參加進士考試,無奈落敗,遂一直寄居在長安。 第二年的清明時節(jié),崔護獨自出城到郊外踏青。走到一戶鄉(xiāng)野人家時,只見門前的幾株桃花開得正艷,煞是好看,崔護忽然感覺到一陣口渴,便輕輕地敲門試圖討口水喝。 過了一會,一位年輕的女子從門縫應聲,然后輕輕地打開大門,讓崔護來到門內(nèi),并給他遞過一杯清水。 這位女子面對陌生的男子,似乎有一種天然的害羞,她自己走出門外,依靠著桃樹,凝視著一朵朵鮮艷的桃花。 這幅場景,讓我們想起了李清照在《點絳唇·蹴罷秋千》中寫到的詞句“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span style="left: -100000px; position: relative;">偉德國際1946手機版 不同的女子,卻一樣的嬌羞可愛,一樣的自然美麗。 崔護將這一切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驀然間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愛上了這位女子,有的時候,愛上一個人真的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崔護試圖與女子答話,女子害羞地并不答話,只是含情脈脈地看著這位翩翩男子。 過了許久,崔護告辭,女子只得將他送到門外,看著崔護愈行愈遠,此時女子的內(nèi)心無比眷戀,她多么渴望崔護能夠再陪伴她,哪怕只是片刻。 崔護自然是依依不舍地離去,這一別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見面。 分別的這段日子,對崔護和女子來說應該都是一種莫大的煎熬,正如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所寫:“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原來,相思根本無需刻意的想起,每時每刻心中所想眼中所見都是對方。此時,崔護和這位女子彼此都渴望能夠再次相逢,共敘愛情佳話。 第二年的春天,崔護情不自禁地又來到女子的門前,卻發(fā)現(xiàn)大門緊閉,敲門半天門內(nèi)也不應聲,于是他悵然若失地寫下了《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的詩寫完了,但是這段故事并未完結。人們以特有的浪漫情懷為這首詩編排了完美的結局。 唐代孟棨在《本事詩》中記載了這段故事的結局。 崔護題詩的幾日后,再次來到女子家門口,聽見屋內(nèi)有人哭,叩門詢問,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翁走出門,并詢問其是否為題詩之人,崔護點頭應是。 老翁哭訴到:崔護心心念念的女子看到他的題詩后,每日口中都在吟誦他的這首詩,以至于身體日漸憔悴,相思成疾,最后竟一命嗚呼。 此時的女子就躺在床榻上,看似如睡著了一般,崔護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痛苦,痛哭不止,上前抱住這位女子,大乎:“某在斯,某在斯”。說來也奇怪,女子似乎感應到了崔護的哭聲和呼喊,竟然蘇醒了,三人喜極而泣。老翁大喜,將女兒嫁給了崔護。 愛情,就是如此神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死可以生,生可以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