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收起韓希孟明代刺繡工藝家。杭州人。約生活于明萬歷、崇禎年間。工繪畫,擅刺繡,作品為世所珍,稱為韓媛繡。因其為顧壽潛之妻,且顧家有露香園,故又稱其刺繡為露香園繡,簡稱顧繡。韓希孟的代表作品是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宋元名跡冊頁》。崇禎七年(1634)春,韓希孟搜訪宋元名跡,臨摹8幅,然后以五彩絲線,運用套針、松針、滾針、網(wǎng)針等針法繡成冊頁。由于她運針靈活,絲理平順,使作品有較強的質(zhì)感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全幅計有洗馬、仕女、仿米山水、松鼠葡萄、蜻蜓扁豆、華溪漁隱等8開,每開均繡有“韓氏女紅”印章,末開繡題“韓氏 希孟”款,對幅均有董其昌題贊。其中仿米山水和華溪漁隱在刺繡上又輔以筆墨渲染,充分體現(xiàn)了宋代畫家米芾繪畫中煙雨蒙蒙、江波浩渺的氣韻。 藝術(shù)造詣收起韓希孟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繡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繡,蓋所謂畫繡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 顧繡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繡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shù)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fā),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繡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繡繪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斗雞尾毛,薄金、頭發(fā)均可入繡別創(chuàng)新意,尤其利用發(fā)繡完成繪畫之制作,于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繡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繡技術(shù)。集顧繡之大成的是有“武陵繡史”之稱的韓希孟。她是顧名世的次子顧振海的二兒媳。出身湖南武陵書香門第,尤擅工筆畫,所繪山水花卉筆墨清麗,當?shù)赜胁排??!绊n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fā)繡之真?zhèn)?,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別有會心?!表n希孟嫁入顧家,正值露香園鼎盛時期,高朋滿座,衣食無憂。丈夫顧壽潛曾師從明代著名大書畫家董其昌,不僅能詩善畫,難得的是對顧繡亦情有獨鐘,別號“繡佛齋主人”。夫婦兩人琴瑟和諧,進一步發(fā)展針法的特技加之絲線輔助羽毛、麻、絨等豐富色彩和質(zhì)感,以及補色技巧來體現(xiàn)原畫稿的神韻,力求使所繡的人物、山水、花鳥達到“不是寫生畫,勝似寫生畫”的意境。明崇禎七年(1634年),韓希孟以宋、元名畫為藍本,摹臨刺繡,歷經(jīng)數(shù)年,匯成八幅方冊。其中的《洗馬圖》仿趙子昂風格,《女后圖》摹宋畫風格,《米畫山水圖》仿米芾筆法,《花溪漁隱圖》仿元代王蒙筆法……冊尾有其丈夫顧壽潛的跋文,明代松江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逐幅題詞。這便是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堪稱繡畫第一藏的《顧繡宋元名跡冊》。這些作品已達到讓人分辨不出是繡還是畫的意境。董其昌對顧繡極為贊賞,稱它“精工奪巧,同儕不能望其項背……人巧極天工,錯奇矣”。 代表作品收起一、《韓希孟繡宋元名跡冊.鶉鳥圖》,縱33.4cm,寬24.5cm。此圖為《韓希孟繡宋元名跡冊》之第四幅,在白色綾地上繡成。畫面描繪了一只在山坡上低頭覓食的鵪鶉。山坡的線條精細秀勁,山石花草構(gòu)圖得當。鵪鶉的毛羽用施毛針針法細密地繡出,背部硬毛、頜下和腹部軟毛質(zhì)感強烈;腳爪使用釘針針法,肢節(jié)分明。繡品運用絲理變化表現(xiàn)物象的質(zhì)感肌理,細膩逼真,極富立體感,栩栩如生的禽鳥呼之欲出。整幅畫面以鶉鳥羽毛的絳褐色為主色調(diào),同時又配有綠葉紅果,以之調(diào)諧偏暗的色彩,使畫面豁亮而生趣盎然。這一技法的處理反映出作者不僅對物象造型有精確的把握,而且對色彩運用有著敏銳的感覺和深刻的悟解,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對頁為董其昌題詩:“尺幅凝霜,驚有鶉在。毳動氄張,竦勢奇彩。啄唼青蕪,風搖露灑。視思維,誰得其解?!?/p> 二、明崇禎 顧繡《韓希孟宋元名跡冊.洗馬圖》,縱33.4cm,寬24.5cm?!断瘩R圖》是在白色素緞地上繡成,畫面上垂柳搖曳,樹下一馬夫正為一白色黑斑馬刷洗,白馬興奮地在水波中昂首嘶鳴。此幅繡作完全模仿繪畫的筆法用針刺繡而成,雄健的白馬以顧繡中最擅長的擻和針順其肌肉的紋理繡成,逼真寫實。白馬身上的斑點則完全依照繪畫中的點繪法繡成,雖然黑色繡線已脫落,但其針法仍依稀可辨。此外,繡畫中也多處用筆渲染,這種“半繪半繡”、以繡為主、輔之以畫的手法是顧繡最基本的特征。這幅繡成的洗馬圖形象逼真,生動傳神,設(shè)色淡雅,體現(xiàn)出顧繡淡彩渲染的特征。對頁有董其昌題贊曰:“一鑒涵空,毛龍是浴。鑒逸九方,風橫玉。屹然權(quán)奇,莫可羈束。逐電追云,成里在目?!?/b> 個人影響收起韓希孟能書、善畫花卉,尤精刺繡,所繪繡古今名畫如山水、人物、花鳥,尤為神妙。為世所重,人稱“韓媛繡”。其特點是能將繪畫技法傳統(tǒng)與刺繡藝術(shù)結(jié)合起來,以針代筆,用散針、套針、松針、刻針等多種針法,來表現(xiàn)繪畫中的皴、擦、點、染,并注重絲綾的深淺濃淡的變化,使之產(chǎn)生明暗、凹凸、層次和質(zhì)感,富有繪畫的韻味,摹繡宋元畫家真跡尤為傳神。她在崇禎十四年(1641)所繡花卉蟲魚圖四幅,無論施針、用色都極精細,靈活多變,把物象的生動情態(tài)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董其昌曾贊嘆道:“技至此乎,非人力也。”韓希孟的刺繡藝術(shù),不僅在顧繡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中國絲繡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種摹仿繪畫的刺繡,對后世陳設(shè)性的刺繡影響很大。 韓希孟的刺繡藝術(shù),不僅在顧繡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中國絲繡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種摹仿繪畫的刺繡,對后世陳設(shè)性的刺繡影響很大。 相關(guān)詞條加載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