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西游記》的主題 今天我們來講《西游記》中的一個章節(jié)——“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西游記》。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吳承恩著,記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故事。 《西游記》的主旨眾說紛紜。比如有“收心說”,認為取經過程象征人的內心由放縱到收斂、由無所拘束到接受社會的規(guī)范的過程。再比如“游戲說”,認為《西游記》實際是游戲的筆墨,并無太多深意。甚至還有所謂的“反抗說”,認為這是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作品,等等。 其實,以上每一種說法都有其合理之處。一部偉大的作品往往有其豐富的解讀空間,如果某一種說法便能將其完全籠罩,也就不能稱其為經典了。所以,關于《西游記》的主旨,不妨見仁見智。 二、析讀:不是冤家不聚頭 (一)故事梗概 先來了解一下這段故事的梗概。 孫悟空剛剛在烏雞國降服了青毛獅怪,唐僧師徒四人繼續(xù)西行取經,遭遇到《西游記》中年齡最小但本領非凡的妖怪紅孩兒。唐僧繼續(xù)皂白不分上當受騙,被紅孩兒一陣風擄去。沙和尚繼續(xù)看行李,孫悟空繼續(xù)擔負起救師父的責任,豬八戒繼續(xù)充當大師兄的助手。 第一次營救僅憑的是孫悟空的個人能力,結果失敗。第二次營救,孫悟空請龍王做幫手,可龍王卻不能澆滅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營救再次失敗。第三次營救,繼續(xù)請幫手,但級別上升。孫悟空請到南海觀音,最終降服了紅孩兒。 教材沒有把上述全部情節(jié)都選入,只節(jié)選到第一次營救為止。這段故事雖然在情節(jié)上還算比較曲折,但是從《西游記》整部書來看,其敘事模式沒有任何突破,仍舊是繼續(xù)著有驚無險的降妖伏魔套路。 但是,這一章節(jié)在塑造人物上非常很成功,師徒四人的性格展示得很充分。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 (二)人物形象分析 1. 唐僧 唐僧是“取經四人組”的領導,他有怎樣的表現呢? 忽又見一座高山,真?zhèn)€是摩天礙日。三藏馬上心驚,急兜韁忙呼行者。行者道:“師父有何吩咐?”三藏道:“你看前面又有大山峻嶺,須要仔細堤防,恐一時又有邪物來侵我也?!毙姓咝Φ溃骸爸还茏呗?,莫再多心,老孫自有防護?!蹦情L老只得寬懷,加鞭策馬。 這段話能看出唐僧怎樣的性格? 膽小如鼠。 唐僧見了一座高山,馬上心驚害怕。唐僧是什么人?得道高僧??!得道高僧應該如何?定力很強呀!沒想到這位唐長老一見環(huán)境危險,馬上就緊張起來。 見到一座高山便緊張,那聽說有妖怪會如何? 坐個雕鞍不穩(wěn),撲的跌下馬來,掙挫不動?!段饔斡洝返谄呤幕?/span> 見到妖怪呢? 打了一個倒退,遍體酥麻,兩腿酸軟?!段饔斡洝返诙嘶?/span> 話說回來,唐僧畢竟不同于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他是肉眼凡胎,害怕妖怪情有可原。但是,唐僧性格中卻有著明顯的缺點: 長老又懷怒道:“這個潑猴,十分弄我!正當有妖魔處,卻說無事;似這般清平之所,卻又恐嚇我,不時的嚷道有甚妖精。虛多實少,不管輕重,將我搊著腳,捽下馬來,如今卻解說甚么過路的妖精。假若跌傷了我,卻也過意不去!這等,這等!”行者道:“師父莫怪,若是跌傷了你的手足,卻還好醫(yī)治;若是被妖精撈了去,卻何處跟尋?”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緊箍兒咒》,卻是沙僧苦勸,只得上馬又行。 唐僧的缺點是剛愎自用,濫用師父的職權。 孫悟空說話頑皮是頑皮了些,但卻在理。孫悟空有火眼金睛,他能分辨出哪個是妖精,哪個不是。唐僧沒有這個能力,卻主觀臆斷,竟認為孫悟空在欺騙自己。作為取經路上的領導,唐僧見事不明,好歹不分,缺乏寬容的胸懷。一旦孫悟空忤逆自己,便濫用緊箍咒懲罰功臣。 人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可這位唐長老一直沒有長進,一次又一次陷入絕境,一次又一次靠孫悟空前竄后跳、費九牛二虎之力來救他。 如果再多說一句,唐僧還有愛聽奉承話的毛病。豬八戒深諳這位領導的心理,動輒甜言蜜語阿諛奉承。唐僧非常喜歡這位貌似忠良的呆豬,對胸懷坦蕩敢于直言的猴子卻屢屢打擊。 當然,唐僧有缺點,恰恰說明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因為“高大全”式的人物是最蒼白的。 2.孫悟空 孫悟空其實是取經路上的主角。他神通廣大的特點人所共知,我們還要了解一下他另外的性格特點。 正行時,只聽得叫聲“救人!”長老大驚道:“徒弟呀,這半山中,是那里甚么人叫?”行者上前道:“師父只管走路,莫纏甚么‘人轎’‘騾轎’‘明轎’‘睡轎’。這所在,就有轎,也沒個人抬你?!碧粕溃骸安皇强柑еI,乃是叫喚之叫?!毙姓咝Φ溃骸拔視缘茫荛e事,且走路?!?/span> 紅孩兒變化成遇難的小孩,把自己掉在樹上大喊救命。唐僧聽到后,動了惻隱之心。孫悟空早已知道,有一朵紅云落下,定有妖精。但他并不明說,裝出毫不知曉的樣子,還插科打諢。 怎么個插科打諢法呢? 唐僧說,有什么人在叫,孫悟空用“仿詞”的手法,接茬說“甚么‘人轎’‘騾轎’‘明轎’‘睡轎’。這所在,就有轎,也沒個人抬你?!睂O悟空非常頑皮,唐僧卻毫無幽默感,還木訥地解釋“不是扛抬之轎,乃是叫喚之叫”。 這組對比,是用唐僧的木訥來突顯孫悟空的幽默感。多數時候,越聰明的人幽默感就越強,愚笨之人則反之。無論大人小孩,看了唐僧都覺得無聊,見了孫悟空都覺得有趣。 孫悟空不但幽默,還最機警。當紅孩兒編瞎話痛陳自己悲慘遭遇時,唐僧、八戒早已被蒙騙,孫悟空則機敏異常: 行者在旁,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那潑物!有認得你的在這里哩!莫要只管架空搗鬼,說謊哄人!你既家私被劫,父被賊傷,母被人擄,救你去交與誰人?你將何物與我作謝?這謊脫節(jié)了耶!”那怪聞言,心中害怕,就知大圣是個能人。 孫悟空這話很有道理。 一個七歲的小孩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這荒郊野嶺,而唐僧、八戒卻看不穿事情的真相。可是,孫悟空也有自己的問題。他雖然機敏,但是過于刻薄,張嘴就挖苦人。 第一,我們即使救了你,你也沒有去處,因為你家人都死絕了。這叫什么話?難道這能成為見死不救的理由?當然,孫悟空心里很清楚,面前分明是個妖精,為戳穿其謊言,刻薄地調侃紅孩兒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唐僧卻聽不出孫悟空的真實意思,反而認為孫悟空見死不救,沒有善心。 第二,更讓唐僧不能接受的是,孫悟空說不救的理由是沒有報酬。明眼人都知道,孫悟空依舊是在調侃??蓞s引起了唐僧的憎惡,恨他貪戀錢財。 退一步講,此時孫悟空只需戳穿紅孩兒的把戲就可以了,刻薄挖苦的話根本不必說。痛快了嘴,卻壞了事?!段饔斡洝分校瑢O悟空向唐僧說的話幾乎全都正確,唐僧卻幾乎全都不聽,原因大多同此。 為什么孫悟空說話有如此風格呢?這倒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通過下面的一段話,來找找原因。 行者道:“這妖精是牛魔王的兒子,我與他父親相識,若論將起來,還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guī)煾??我們趁早去來?!鄙澈蜕行Φ溃骸案绨。Q缘溃骸瓴簧祥T,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jié)禮相邀,他那里與你認甚么親耶?” 孫悟空的邏輯是,是親戚就必然有情分在。沒想紅孩兒非但不認他這個老叔,還差點把他燒死。孫悟空判斷失誤的原因,在于他不諳人情世故。孫悟空無父無母,沒有經過復雜社會的歷練,總以一顆自然之心來說話做事。可是,殘酷的現實給了孫悟空當頭一棒。 還是沙僧人情練達,說是親戚也需要走動來聯絡感情。沙僧為什么明白這個道理?從出身看,他原本是玉帝的卷簾大將,說白了就是伺候玉帝的侍從,自然明曉人情世故了。 由此可見,孫悟空說話想怎么說便怎么說,初衷與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唐僧唐領導根本就不買他的帳。 綜上所述,孫悟空神通廣大,機敏過人,這是他的優(yōu)點。說話刻薄,遇事毛躁且任性,是他明顯的缺點。從“收心說”的角度,我們對孫悟空的形象再深入挖掘一下: 第一,孫悟空的姓氏。孫悟空姓孫,也就是姓“猢猻”,表明他是個猴子。猴子生性毛躁,心性不定。作者賦予孫悟空猴子的“真身”,也是在否定其性格中的缺陷之處。 第二,孫悟空的名字。悟空,意即“參悟什么是‘空’”,其目的是消除猴子內心的欲望,達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第三,《西游記》全書的結構。前七回,孫悟空由原本無欲無求的猴子逐漸體會到權力、地位等欲望的重要性,欲望膨脹,導致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收服,開始對孫悟空進行改造。先是壓了他五百年,后被戴上緊箍咒扶保唐僧西天取經,經歷千辛萬苦,孫悟空最終成為四大皆空的“佛”。 作者寫孫悟空形象前后的變化,是在隱喻人心由放縱到接受社會制約的過程。 當然,上述說法只是吳承恩的創(chuàng)作期待。實際上,文本是一個開放性的結構,其意義的生成需要讀者的參與與再創(chuàng)造。很多讀者閱讀《西游記》,都會為孫悟空向往自由、反抗約束大鼓其掌,很可能會忽略其意在“收心”的意圖。所以,視《西游記》為一部大無畏英雄的戰(zhàn)斗史,也未嘗不可。 至于如何看待孫悟空與《西游記》的意義,還是那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必強求。 (三)豬八戒 說實話,豬八戒雖然在取經故事中不是主角,但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上說,他可是全書最豐滿的一個。豬八戒是食盡人間煙火的“人”的形象,小農思想極濃。限于篇幅,我們只能簡單談談。 八戒聽說,扛住行者道:“哥哥,這等一個小孩子家,你只管盤詰他怎的!他說得是,強盜只打劫他些浮財,莫成連房屋田產也劫得去?若與他親戚們說了,我們縱有廣大食腸,也吃不了他十畝田價。救他下來罷?!?/span> 面對紅孩兒裝可憐,豬八戒說出了救人的兩點理由: 第一,孩子可憐。豬八戒可能有惻隱之心,但是這絕不是豬八戒的主要的想法,他說這話是說給領導——師父唐僧——聽的。唐僧已經認定了此人必救,豬八戒便非常乖巧地站到領導一邊。可見,豬八戒是一個非常油滑的下屬。他深知大師兄肯定斗不過師父,所以師父說什么他就順坡下驢,毫無立場。 豬八戒表面上逢迎唐僧,背地里卻并不完全如此。涉及到切身利益時,他甚至詆毀唐僧?!段饔斡洝返诙刂?,他為了能和菩薩變成的美女成親,這樣說道: 娘,你上覆令愛,不要這等揀漢。想我那唐僧,人才雖俊,其實不中用。……我雖然丑,……家長里短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第二,救人有飯吃。豬八戒聽說紅孩兒家財萬貫,一下子就來了興趣。《西游記》中,豬八戒一直處于極度饑餓的狀態(tài)。有研究者說,豬八戒這種貪吃的性格,便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民長期處于饑餓狀態(tài)的事實。 豬八戒不但迎合領導,貪吃,他還貪功。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時: 豬八戒在旁邊,看得明白:妖精雖不敗降,卻只是遮攔隔架,全無攻殺之能;行者縱不贏他,棒法精強,來往只在那妖精頭上,不離了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時間丟個破綻,哄那妖魔鉆進來,一鐵棒打倒,就沒了我的功勞?!?/span> 打敗紅孩兒本是孫悟空、豬八戒兩人的共同目標,但當孫悟空占了上風時,豬八戒竟然嫉妒起來。上前助戰(zhàn)是假,搶功是真,結果孫悟空功虧一簣。其實,豬八戒一直認為孫悟空是壓制自己的力量,一有機會他便不顧大局,壞孫悟空的事。氣人有笑人無,這是豬八戒所代表的凡夫俗子的普遍心理。 等到唐僧被抓,孫悟空說要散伙時,豬八戒又第一個跳出來附和: 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尋頭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能到得!” 豬八戒一直是想著散伙的人,他惦記著高老莊世俗的生活。豬八戒的最高理想就是“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對于美滿家庭的向往,一直是豬八戒的最高追求。當然,這也無可厚非。 豬八戒雖有討厭之處,但他卻是觀眾特別喜歡的角色: 第一,豬八戒雖然也說散伙,但僅限于痛快嘴,沒有真正當逃兵。 第二,他雖然也經常拆孫悟空的臺,但多數情況下,他與孫悟空是“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一旦需要合作,他仍然是孫悟空的最好的幫手。 此外,從《西游記》全書來看,豬八戒還比較有男子漢氣概。每每被妖怪捉住時,沙僧表情凝重束手無策,唐僧長吁短嘆尋死覓活,只有豬八戒從不服軟與妖精叫罵。用一句俗話,豬八戒“倒驢不倒架”,死到臨頭但仍不失英雄氣概,是他一直在鼓舞士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撫慰唐僧、沙僧尤其是前者的恐慌心理。 (四)沙僧 很多人認為沙僧毫無個性格。的確,沙僧是四人中最沒有個性的角色。但恰恰是因他最沒個性,才起到了取經路上“黏合劑”的作用。每當師徒發(fā)生矛盾時,他都語重心長地勸誡,最大限度地去團結隊伍,使得這項艱難的事業(yè)最終走向成功。 比如本章孫悟空被斥責時,沙僧苦勸師父不要念緊箍咒,唐僧方才作罷。當孫悟空和豬八戒都要撂挑子散伙時,沙僧說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話: 師兄,你都說的是那里話。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將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 沙僧一席話,情真意切,義正詞嚴。沙僧少言寡語,但只要一開口,必然是深思熟慮的,取經隊伍中絕不能少了這個貌似可有可無的老實人。 更重要的是,沙僧這番話境界很高。與兩位師兄比起來,他有強烈的道德自覺意識。孫悟空是被緊箍咒脅迫,才肯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總不忘顯擺自己“齊天大圣”的派頭。在某種程度上,戰(zhàn)勝妖精也是他滿足自己成就感的途徑。豬八戒就更不用說,同樣是被脅迫而來,還總想散伙。甚至,沙僧比唐僧還虔誠。唐僧的虔誠,很大程度緣于接受了唐王的御旨,實際上是在完成一項政治任務。沙僧卻從始至終都是虔誠的宗教徒,有強烈的贖罪意識。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他都能泰然自若,毫無怨言。 以上,我們分析了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這一講的主要內容就講完了。當然,這一章節(jié)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比如紅孩兒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義,等等。同學們可以自己探究,這里就不多說了。 三、老羊曰 為了同一個目標,師徒四人跋山涉水,一路向西。雖然“不是冤家不聚頭”,但是四人缺一不可: 少了唐僧,取經事業(yè)失去了意義;少了孫悟空,取經事業(yè)少了保障;少了豬八戒,取經事業(yè)少了笑聲;少了沙悟凈,取經事業(yè)少了凝聚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