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尤其是進入1月份以后,在低溫寡照的不利環(huán)境條件下,蔬菜灰霉病這種低溫高濕病害嚴重威脅著蔬菜生產,每年各地都有因為灰霉病大發(fā)生而造成巨大損失的情況。即使種植戶已經使用了多種藥劑,但防控效果依然不理想,除了環(huán)境調控和防治重點沒做好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灰霉病菌對市場上常用的多種藥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使防治效果降低。 灰霉病大發(fā)生,造成茄子受損嚴重 所以,想要提高灰霉病的防控水平,首先要對灰霉病的發(fā)病癥狀及特性有所了解,才能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調控。其次,要知道生產中防治蔬菜灰霉病的常用藥劑及抗性情況,才能準確選擇藥劑,提高防效。 一、灰霉病菌喜歡從殘花等腐敗部位開始侵染,所以這些部位是防治灰霉病的重點 灰霉病的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菌,特點是腐生能力強而寄生能力弱,所以我們常見的發(fā)病部位都是從腐敗部位,如蔬菜的殘花,整枝打杈處進行侵染,很難從生命力旺盛的葉片、莖稈等生命力強的部位侵入。 灰霉病菌從殘花處開始侵染 灰霉病菌叢打杈處侵染 殘花掉落到葉片等部位引起發(fā)病 所以防住了蔬菜殘花不染灰霉,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灰霉病發(fā)生,可以從人工摘殘花、殺菌劑蘸花、噴花等入手預防灰霉病,能夠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人工摘殘花被很多菜農認為是防治灰霉病的比較有效的方法,缺點是較費工費時,殘花多難被除盡,還會有一些果實仍會被害。 二、灰霉病菌喜歡冷涼高濕的環(huán)境,所以調控好環(huán)境溫濕度是防控灰霉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環(huán)境條件是影響灰霉病發(fā)生速率的重要原因,灰霉病病菌喜歡比較冷涼的溫度(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發(fā),最適溫度是15~25℃,低溫有利于病菌產孢,且15℃產孢較大)和很高的濕度(85%以上),以及光照不足的天氣。所以,在澆水過大、連續(xù)陰天降雪或降雨的天氣,田間溫度低濕度大時,灰霉病很容易爆發(fā)。 所以要想有效防控灰霉病菌的侵染和傳播,首先要做的是提高溫度,降低濕度,根據(jù)植物對溫濕度的生長需求,根據(jù)自身棚室的保溫條件,通過加強覆蓋和有效通風等措施,把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25-30℃,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下。同時栽植的植株密度也不宜過大,陰天不澆水不噴藥,盡量避免大水漫灌,采用膜下滴灌和暗灌,能夠有效控制田間的濕度。由于棚室在遭遇連陰、雨雪天氣時是病害的高發(fā)時期,除了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噴藥預防外,在不良天氣來臨前,在不影響蔬菜生長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的通風透光,能夠有效減少病害的侵染幾率。 三、灰霉病菌對市面上常用的防控藥劑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所以選擇新型高效藥劑進行輪換使用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手段 灰霉病是一種傳統(tǒng)的常發(fā)病害,所以從60年代起,就有許多類型的藥劑研制出來用于灰霉病的防治,目前生產上主要應用苯并咪唑類(如多菌靈、噻菌靈)、N-苯基氨基甲酸酯類(如乙霉威)、苯胺基嘧啶類(如嘧霉胺、嘧菌環(huán)胺)、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如嘧菌酯、醚菌酯)、二甲酰亞胺類(如腐霉利、異菌脲、菌核凈)等藥劑,但是上述藥劑存在作用位點單一、頻繁使用等問題,再加上灰霉病菌具有遺傳變異頻繁等特點,導致灰霉病菌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性的國內外報道屢見不鮮。 所以為有效防控灰霉病的發(fā)生,除了要減少上述藥劑的使用頻率外,要多使用一些新型防治藥劑,如可以使用43%氟菌·肟菌酯懸浮劑(露娜森)2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30%咯菌腈懸浮劑6000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懸浮劑3000倍液,或25%啶菌噁唑乳油2000倍液等藥劑進行輪換使用,能夠有效提高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
|
來自: 深海之星ccpsl0 > 《植物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