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慧敏 我喜歡閱讀,閱讀有許多講究,有些書需要慢慢讀,有些書需要用腦子讀,有些書則要用年齡讀。一本書讓你覺得好,并非全部的內容你都喜歡,而是它里面的一些觀點和思想直擊你的內心,讓你有一種頓悟式的通明。我把這些讓我心動的觀點和語句記下來,無論什么時候翻開來看都是一種享受。 《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在散文中的知名度,正如《曾國藩家書》和《傅雷家書》在家書中的知名度。作為歐洲近代三大散文經(jīng)典之一的《蒙田隨筆》,讓人稱頌的不只是蒙田信馬由韁的文筆,更是隨處可見的思想精華,據(jù)說文壇巨子培根和莎士比亞都曾在蒙田的隨筆里找靈感。 1.身體精神都不好,身外的財富有何用?身上被針扎了,心里郁郁不樂,是不會有興趣統(tǒng)治世界的。 2.明君肩負的重大而又艱巨的責任。 3.管轄他人不是一件小事,因為我們自己管自己還有那么多的難題。 4.跟隨別人要比帶領別人更為容易和愉快;走現(xiàn)成的路,只對自己負責則是很愉快的狀態(tài)。 5.處慣了女人的人,見了女人也不會動心。 6.各人的性格規(guī)定著各自的命運。 7.學問的職責不是為瞎子提供視力,而是訓練和矯正視力,但視力本身必須是健康的,可以被訓練的。 8.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醫(yī)生似乎往往比常人更不好好吃藥,神學家更少懺悔,學者更少智慧。 9.判斷力要比學問更寶貴。 10.他們的記憶裝得滿滿的,可判斷力卻是空空的。 11.盡管學問和判斷力都不可或缺,兩者應該并存,但事實上,判斷力要比學問更寶貴。 12.大腦無所事事,就會胡思亂想。 13.對朋友的悲傷可以用眼淚來表達,而對子女的悲傷是任何方式都是難以表達的。 14.植物會因太多的水面是溺死,燈會因太多的油而窒息,同樣,人的思想會因飽學裝滿紛繁雜亂的東西而致理不出頭緒,壓得彎腰背駝。 15.我們只注重讓記憶裝得滿滿的,卻讓理解力和意識一片空白。我們的學究,就像鳥兒有時出去尋覓谷粒,不嘗一嘗味道就銜回來喂小鳥一樣,從書本中采集知識,只把它們掛在嘴邊,僅僅為了吐出來喂學生。 16.我們把輕信和耳朵根軟歸咎于簡單和無知,這也許是不無道理的,心靈空虛淺薄,缺少平衡的力量,就極容易被說服,不消重復第二遍。 17.內心過分單純和敏銳.看問題的目光過于明察秋毫,實際并無好處。處理人間事務時粗線條即可,不必過分深究。世間萬事萬物,總存在太多彼此矛盾的方面和各不相同的形式,考慮多了,反而迷茫。 羅素的《論幸福人生》 知道羅素吧?王小波呢?羅素是王小波最推崇的英國數(shù)學家.哲學家。都不知道也沒有關系。你只要知道羅素可以讓人幸福起來就可以了。我一想到羅素就覺得人生值得期待,這個5歲時一想到漫漫人生就絕望得想要自殺的人,居然活到98歲,還越活越有滋味,活出了幸福人生。 1.把工作視為美德的信條在現(xiàn)代世界釀成大量危害,通向幸福與繁榮之路在于有計劃的縮減工作。 2.工作應該被看作是幸福的源泉,還是不幸的源泉,尚是一個不能確定的問題。確實有許多工作是非常單調沉悶的。工作太重也總是令人太痛苦。然而,在我看來,假使工作在數(shù)量上不多的話,即使單調的工作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比無所事事的要好。 3.一個人無須決定什么,工作便可以讓他消磨掉一天的好多時間。有許多人,當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時,自然想不出什么快樂的事值得一做。另外,選擇本身是很煩人的。除了特別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人以外,很多人都喜歡別人告訴他一天中的每個小時應該做什么,只要這命令不會太令人不快。 4.工作首先是作為一種解除煩悶的手段而被人稱道。一個人在從事必要的.但不怎么有趣的工作時,也會感到煩悶,但是這種煩悶相比于他整天無所事事所感到的煩悶,就不值得一提。 5.工作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它使節(jié)假日格外充實愉快。 6.大多數(shù)有報酬的工作和部分無報酬的工作所具有的第二個好處是:它給人獲取成功和展露雄心的機會。 7.大多數(shù)人并不富裕,許多人生性并不隨和,或有著不安的情緒,他們不能忍受寧靜而又有節(jié)律的枯燥生活。而健康的福氣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婚姻更不是幸福之源。基于種種原因,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的幸福必須是一種追求,而不是上帝的恩賜。 8.巨富和赤貧都不能帶來幸福。 9.終生拼命斂財并非真正是每個人的目標。 10.個性是極其重要的。 11.明智地利用空暇時間是文明與教育的成果。一個人一輩子習慣于長時間勞作,一旦空下來,就會深感厭煩。但一個人如沒有充分閑暇,就和許多美好的事物無緣。 12.努力工作是奴隸的道德,現(xiàn)代世界已不需要奴隸制度。 13.輿論恐懼癥,像其他形式的恐懼一樣,是壓抑性的,并對人的成長造成妨礙。如果這種恐懼感很強烈的話,就很難取得任何偉大成就,并且根本不可能獲得那種構成真正的幸福的精神自由。因為幸福的本質在于,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出于自己心底的沖動,而不是出于偶然性的興致以及那些偶然成為我們的鄰居.甚至于親友的愿望。 14.青春期,對于那些有特殊才華的青年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幸的時期。 15.除非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世界的看法在總體上被與他們有社會關系的人,尤其是那些與他們共同生活的人所接受,否則就很少有人會生活得幸福。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特色之一。 16.愈文明的人,似乎愈不能和一個伴侶有永久的幸福。 17.使人不幸福的最主要原因,除了憂慮之外,下一個也許就是忌妒了。忌妒,可以說是人類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種情感。 18.在人性的所有通常特性中,忌妒是一種最不幸的情緒,不僅忌妒者希望別人不幸,只要不受懲罰,他就會付諸行動。 19.忌妒是與競爭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對自己認為毫無希望達到幸福是不會忌妒的。在那社會等級森嚴的時代,最下等的階層是不會忌妒上等階層的,因為貧富之間的界限是被認為是由上帝指定的。乞丐不會忌妒百萬富翁,他們只會忌妒那些比自己更為成功的乞丐。 20.幸福的秘在于:使你的興趣盡量廣泛,使你對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盡量友善。 21.幸福最普遍.最顯著的標志即熱情。 22.在樂趣方面,愛好讀書的人遠勝于討厭書本的人,因為比起欣賞足球賽.讀書帶來的愉樂機會要多得多。 23.缺乏熱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感到自己不被人愛,相反,覺得自己被人愛的感覺比任何東西都能提高人的熱情。 24.成功只能是幸福的構成因素之一,如果不惜以犧牲所有其他一切因素得到它,那么這個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 25.從情感的內容這一方面來說,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快樂,與我的花匠體驗到的快樂并無不同,教育造成的差異僅僅是快樂的形式不同而已。 26.一個人的興趣越廣泛,他擁有的快樂機會就越多,而受命運之神操縱的可能性越小,因為即使失去了某一興趣,他還可以轉向另一種。 俞敏洪的《愿你的青春不負夢想》 勵志書都帶有雞湯的味道。”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的《愿你的青春不負夢想》也不例外,直白地說,就是一鍋雞湯。不要誤會,我沒有諷刺的意思,真正意義上的“雞湯”是既美味又營養(yǎng),我一下子買了三本送人。 1.青春中,甚至一輩子,我們留下的遺憾和錯過的東西往往比我們得到的東西還要多。 2.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3.要擁抱生活,我之所以能有現(xiàn)在的從容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因為我看到了這個世界黑暗的一面以后,依然在等待著每天的陽光出現(xiàn)。 4.所謂的制造感動,就是你做了那件事情,回頭看,你自己都感動得想掉淚。能讓你掉淚的日子一定不是平凡的日子。生命不付諸努力,是沒有輝煌的頂點。 5.我們現(xiàn)在大學學到的任何東西,尤其是我們的專業(yè)知識,一般兩年之內就會過時。所以,你在大學學習的不是知識,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方法。 6.這個世界并不是所有主流的東西都是正確的。 7.成長,不要只是變老。 8.人必須要有思想,人沒有思想將是一杯白開水。白開水雖然好,但永遠不能使你達到迷人的境界。 9.這個世界除了特定的非常嚴格的科學定律以外,其他東西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10.一個人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一個人對問題的思考沒有標準答案,所有的答案都來自于你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11.人對自己的定位是看所加入的人群而定的。如果進入的人群都比自己牛的話,不想自卑也難;如果進入的人群都不如自己,不想驕傲也難。 12.我讀過不少名人傳記。但這些偉大人物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他們不如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人對我們的影響力大。所以,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榜樣,誠心誠意地向他們學習,這樣,即使不能超越他們,我們也會變得更優(yōu)秀。 13.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是來自內心那種想要變得更加優(yōu)秀的強烈渴望,以及對生命的追求.火熱的激情。 14.生活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未來是自己追求出來的,和別人沒有太多的關系。 15.人的成長有兩種:一種叫自然成長,另一種叫心靈成長。 16.如果有人與你一起堅持一個目標,一定要再拉一個人和你們一起堅持,因為群體干一件事情會比個體干一件事情堅持更久。一個人走路可能會快,但是一群人走路往往會走得更遠。 17.人有兩種腦袋,有的人天生就是讀書的腦袋,有的人讀書讀不進去,但是做事的腦袋很靈活。比如李書福,他背100年都背不出來一本書,但是他有做事的腦袋。 18.與其在草原上追逐一匹馬,不如種植一片肥美的草原,把所有的馬都吸引過來。 19.人只有兩種能力,一是想的能力,二是行動的能力。 20.擋住我們前進的,恰恰是我們自己。 21.既不要低估你自己,也不要低估別人。 22.當人的年紀大了的時候,需要靠智慧活著。什么叫智慧呢?不該碰的事情不碰,該碰的不放過,這就是智慧。 23.你對社會了解地越深刻,你就越寬容。 24.悟與不悟的區(qū)別不是讀書不讀書,不讀書的也有明事理的,讀書了也有不明事理的,但是真的明大事理就要讀書。 25.人最怕被時代拋棄,并且最怕自己變老。 摘自“知乎” 女人有多愛逛街,我有多愛逛“知乎”。逛街是女人最好的休閑方式,盡管它其實是一項體力活。我休閑的最好方式就是逛“知乎”,盡管它其實是一項智力活。一放下手頭工作或是手里的書本,我就一頭扎進知乎,許多真知灼見和趣言有如名品精品,帶給極大我的愉悅。 1.不要根據(jù)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一個人,其實大多數(shù)人知道這個道理,但真正做到的時候容易帶入。 2.你對別人充滿善意并不一定別人會以相同的善意來對待你。人們更喜歡有價值的人,擁有自己的存在價值很重要。 3.有什么矛盾或者悲傷要說出來,你不說別人不知道的。 4.長得好看真的有用。 5.張嘴閉嘴我朋友的人,往往單純又沒本事,所謂的朋友也是單向朋友關系。 6.經(jīng)常給你點贊的人,往往嫉妒心沒那么嚴重,生活中是個和善的人,應該很招人喜歡。 7.當某事已成定局時,平靜接受,不要糾纏。 8.不在于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你,但至少讓別人和你相處時感覺到舒服,不累。 9.即使對最熟悉和最親切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10.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 11.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 12.我從地獄來,到天堂去,正路過人間。 13.沒有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 14.我們的心是一座寶庫,一下子倒空了,就會破產(chǎn)。一個人把情感統(tǒng)統(tǒng)拿出來,就像把錢統(tǒng)統(tǒng)花光一樣得不到人家原諒。 15.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16.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人的感情是怎樣的變幻無常啊!我們今天所愛的,是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會嚇得心驚膽戰(zhàn)。 17.如果你問我這兒的人怎么樣,那我只能說:和別處一個樣。人都是一個模子里造出來的,多數(shù)人都在謀生,大部分時間用來干活,剩余的一點空閑時間卻令他們犯愁,非要挖空心思,想辦法把它打發(fā)掉,唉,人就是這樣的命。 18.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較弱和愚蠢的表現(xiàn)。 19.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強。但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不比另一個活著的人強多少。 20.很自我的性格極其吸引人。 21.我對你好是想讓你也對我好,不是讓你覺得自己很牛逼,因為你的光是我給你的,如果我不喜歡你,你毛都不是。 22.若重要,總會想辦法,若不重要,總會有理由。 23.好山好水好寂寞,好臟好亂好快活。當初的向往和激動也都會歸于平靜。 24.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在于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 25.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看問題。 26.有些人是永遠不會改變他的生活方式。 27.如果一個人清醒過走投無路,你還是不要叫醒她為好。 阿圖·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別》 這是一部關于衰老的書本。我們感興趣的話題是如何使人長壽,而非面對衰老。衰老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而且很快就要面對的問題,人生并不漫長。人是向死而生,看了這本書,或許你現(xiàn)在的生活都會有所改變。 1.一旦人們擁有告別傳統(tǒng)方式的足夠的資源和機會,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擁抱新生活。 2.一旦父母的壽命顯著延長,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摩擦就會加劇。 3.有了機會之后,父母和子女把彼此的分離視作一種自由。 4.相比于平均值,壽命長短只有3%取決于父母的壽數(shù),而高矮則90%取決于父母的身高。 5.主流的醫(yī)生會避開老年病,因為他們沒有對付“老廢物”的設施。 6.身體的衰退像藤蔓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變化微小,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某事情發(fā)生變化,老終于明白情況已經(jīng)不同了。 7.老年不是一場戰(zhàn)斗,而是一場屠殺。 8.老年是一系列的不斷喪失。 9.老人覺得像個犯人,僅僅因為老了就被投進了監(jiān)獄。 10.療養(yǎng)院和軍事訓練營.孤兒院一樣,是“純粹的機構”——在很大程度上跟社會隔絕的地方。 11.一旦失去身體的獨立性,有價值的生活和自由就根本不可能了。 12.一旦衰老導致衰弱,似乎就沒有人可以活得快活。 13.生活是一種技能。 14.我們如何使用時間可能取決于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15.隨著你的視野收縮,當你開始覺得未來是有限的.不確定的時候,你的關注點開始轉向此時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悅和最親近的人身上。 16.總的來說,一個人越年輕,就越不珍惜與情感上親近的人共度時光,而更喜歡與提供潛在信息或新朋友來源的人交往。然而,在患者病的研究對象中,年齡差異消失了。一個患艾滋病的年輕人的喜好和一個老年人的喜好是一致的。 17.正如研究人員所說,當“生命的脆弱性凸顯出來”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目標和動機會徹底改變。至關重要的是觀念,而不是年齡。 18.隨著健康衰退,人的野心和虛榮心都消失了,他只要舒適和情誼。 19.生命的抗爭與不抗爭之間存在著觀念鴻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