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愛的邏輯與愛的本質(zhì)。 大家不要誤會了,這里是教育頻道,不是愛情頻道。所以,這里所說的愛,是父母對子女之愛,而不是男女情愛。 都說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那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基于對他們的愛之上,否則就是耍流氓了。 那么問題來了:哪個父母會說自己不愛孩子?可為什么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有人說,光有愛還是不夠的,還得懂教育,有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技巧。你看,爺爺奶奶愛不愛自己的孫子孫女,可很多孫子孫女還不是被寵壞了? 打住打??!沒事別扯上爺爺奶奶什么的,也不關(guān)他們什么事。教育孩子主要是父母的天然職責,至于爺爺奶奶他們嘛,負責愛就已經(jīng)是很好了(雖然我覺得你的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大家記?。焊改覆攀墙逃优牡谝回熑稳耍瑒e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其他人。 有了上面的前提,分清楚了職責,我們再來好好談?wù)撽P(guān)于教育與愛的問題。 很多父母抱怨道:
前幾句是鋪墊,最后一句才是實質(zhì)。 付出得不到回報,很失落,很氣憤,很無奈,對不對? 但我還聽出來了一些問題,那就是:整段話下來,主體像是在說孩子,實際上表達的都是父母的付出、訴求和情緒。 孩子呢?只是實現(xiàn)他們意愿的媒介。——不知你看明白了沒有?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愛的邏輯”與“愛的實質(zhì)”問題。 什么是愛的邏輯呢? 依我的理解,愛的邏輯指的是一種理性之愛,一種有道理的愛,也就是用腦子演繹出來的愛。比如:
這就是許多父母對孩子愛的邏輯。 在這樣的愛的邏輯下,只看見父母的想法與道理,看不見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與需求。許多父母想當然的“我以為、我覺得”和“你需要、你應該”就是這樣派生出來的。
這種邏輯里,只有父母的想象和要求,看不見孩子本人。他們需要的是想象中的孩子,而不是現(xiàn)實中真實存在的孩子。 所以,他們失望是正常的,教育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也往往源于些。 回到最前面的很多父母常說的那段話。 我們還可以用更通俗一點的話來演繹這些父母的愛的邏輯,那就是: 我對你好(付出了很多),你要回報我想要看到的那個結(jié)果,否則你就是辜負了我,就是不爭氣,就不是好孩子。 我是那個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的父母,你是個不折不扣不知回報的不爭氣的壞孩子! 在這種愛的邏輯之下,孩子內(nèi)心的壓力與煎熬可想而知。他們的自我已經(jīng)不存在,只有滿滿的羞恥感與負罪感,覺得自己簡直罪大惡極,活著沒有價值,甚至還可能是父母的累贅! 當一個孩子因此喪失了自尊與價值感,當一個孩子因此迷失了自己的主體感,這種教育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 即便孩子是為了符合父母的期望而努力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表現(xiàn),那也是一種沒有生命力的迎合,只要外界對他沒有了指示、沒有了壓力或肯定,他們便失去了動力,迷失了行動的方向。 實質(zhì)上,這種愛的邏輯里,隱藏著的是對孩子深深的傷害。他們甚至還會在那些錯誤的愛的邏輯之下,走向了一條痛苦的深淵。 在法國紀錄片《人類》中,一個殺人犯的自述:
小時候,我們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學到了很多愛的邏輯。
這些,都沒有讓我們學會看見自己真實的存在,真實的感受與真正的成長需要。這些,讓我們誤解了愛,失去了真實地愛自己與愛他人的能力。 真正的愛是沒有邏輯的。 因為,愛很簡單,是一種看見,是心與心的連接。你只有看見了真實的孩子,愛才落到了實處。 如果說愛的邏輯里,用的是腦,那么,愛的本質(zhì)里,用的是心。 這種愛的本質(zhì),是以孩子的真實感受與成長需求為本,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感覺到自己身心的和諧統(tǒng)一。當孩子的成長需求得到了滿足,他會獲得一種心靈上的平靜。 這樣,他們天然的向往優(yōu)秀與自由的成長力量,能夠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散發(fā)出由內(nèi)而外的生命力。 所以,愛的本質(zhì),就是給孩子一顆平靜的心靈。內(nèi)心平靜,才有敏銳的直覺,看見自己。 蒙特梭利說:
只有精神上的強者,才懂得服從其他人。孩子只有被看見,在實質(zhì)的愛中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才有能力形成自律和服從其他人。因為孩子,正是以他們的本能直覺找到了通往內(nèi)心世界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