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牛草果。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五節(jié)芒根莖部葉鞘內(nèi)的蟲癭。蟲癭全年均可采集。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發(fā)達根狀莖。稈高大似竹,高2-4米,無毛,節(jié)下具白粉,葉鞘無毛,鞘節(jié)具微毛,長于或上部者稍短于其節(jié)何;葉舌長1-2毫米,頂端具纖毛。 葉片披針狀線形,長25-60厘米,寬1.5-3厘米,扁平,基部漸窄或呈圓形,頂端長漸尖,中脈粗壯隆起,兩面無毛,或上面基部有柔毛,邊緣粗糙。圓錐花序大型,稠密,長30-50厘米,主軸粗壯,延伸達花序的2/3以上,無毛;分枝較細弱,長15-20厘米,通常10多枚簇生于基部各節(jié),具2-3回小枝,腋間生柔毛;總狀花序軸的節(jié)間長3-5毫米,無毛,小穗柄無毛,頂端稍膨大,短柄長1-1.5毫米,長柄向外彎曲,長2.5-3毫米。 小穗卵狀披針形,長3-3.5毫米,黃色,基盤具較長于小穗的絲狀柔毛;第一穎無毛,頂端漸尖或有2微齒,側(cè)脈內(nèi)折呈2脊,脊間中脈不明顯,上部及邊緣粗糙;第二穎等長于第一穎,頂端漸尖,具3脈,中脈呈脊,粗糙,邊緣具短纖毛,第一外稃長圓狀披針形,稍短于穎,頂端鈍圓,邊緣具纖毛;第二外稃卵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頂端尖或具2微齒,無毛或下部邊緣具少數(shù)短纖毛,芒長7-10毫米,微粗糙,伸直或下部稍扭曲。 內(nèi)稃微小;雄蕊3枚,花藥長1.2-1.5毫米,桔黃色;花柱極短,柱頭紫黑色,自小穗中部之兩側(cè)伸出。染色體2n=38(Price, 1957; Adati 1958; Chen et Hsu, 1962)。花果期5-10月。 分布區(qū)域 產(chǎn)于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qū)。也分布自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諸島嶼至波利尼西亞。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低海拔撂荒地與丘陵潮濕谷地和山坡或草地。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集。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順氣,發(fā)表,除瘀。 附方 ?、僦卧陆?jīng)不調(diào):巴茅果五錢至一兩。泡酒半斤,每次服五錢。 ?、谥涡赫畛霾煌福喊兔┕齻€。煎水服。 ?、壑涡吼逇猓喊兔┕齻€,茴香根五錢,香附米三個。蒸甜酒服。 (2015-01-20 來源: 民??到】?/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