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源遠(yuǎn)流長,其中出現(xiàn)過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畫圣吳道子,書圣王羲之;自然也出現(xiàn)了草圣,草圣分別是東漢張芝,唐代張旭?,F(xiàn)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他們各自風(fēng)格吧。張芝(?——約192年),字伯英,漢族,敦煌郡源泉縣(今甘肅酒泉)人,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圣”、“草書之祖”,獨創(chuàng)“一筆書”氣勢宏大各,行氣不斷,筆斷意連,開拓了今草的先河。也影響了后代的王羲之、王獻(xiàn)之、張旭等書法家?,F(xiàn)存的有《秋涼平善帖》、《今欲歸帖》、《終年帖》、《冠軍貼》和《二月八日帖》。 張芝像 《秋涼平善帖》是張芝的章草代表作,全篇六行,八十多個字字體高古而俊秀,下筆沉穩(wěn),筆畫(線條)剛韌有力。少了隸書的規(guī)矩,多了章草的寫意和瀟灑。筆畫間遙相呼應(yīng),筆斷意連。轉(zhuǎn)折處柔中帶剛,圓中顯方。筆畫收斂有帶隸書的雁尾。清代王澍評價“惟《秋涼》一貼,筆法淳古,為伯英手耳。” 《秋涼平善帖》 《終年帖》選自《大觀園》現(xiàn)存故宮博物院李宗翰宋拓本,一說漢代張芝書,另一說后人唐張旭書;不過個人從筆法上看更覺得是漢代張芝書。《終年帖》從筆法上看,多以點入紙逆勢起筆,含有非常豐富的隸書韻味,有圓筆也有方筆可謂方圓兼?zhèn)洌粡淖纸Y(jié)體上看字勢靈活多變,或橫有方短勢,也有縱向的長方勢,字形也有圓有方;有開有合形態(tài)多樣。 《終年帖》局部 通篇章法上看字與字之間氣勢相連相互呼應(yīng),即使筆斷但筆意尚連,隔行而氣不斷,字字呼應(yīng)筆筆相連。全篇瀟灑中帶高古,輕盈中顯沉穩(wěn)。所以更顯漢代翰墨的風(fēng),故說是張芝的作品(僅為個人觀點,代專家考證)。 《終年帖》局部 張旭(685-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好飲酒,世人稱為“張顛”,與另一位擅長草書的書法家懷素合稱“顛張醉素”。他又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合稱吳中四杰。張旭的書法、李白的詩詞、裴旻的舞劍是唐代當(dāng)時“三絕”?,F(xiàn)存主要代表作是《古詩四首》,《肚痛帖》。 張長史像 《古詩四帖》現(xiàn)存遼寧博物館全卷長192.3厘米,寬28.8厘米,40行188個字。選去南北朝文學(xué)家的《虛步詞》中的章節(jié)書寫。筆法上剛?cè)岵⒅?、筆畫豐滿而不臃腫,瘦勁而不單薄,轉(zhuǎn)筆成圓,折筆成方,用筆中鋒為主,側(cè)鋒為輔相互彌補,遙相呼應(yīng);字法上結(jié)體上互相禮讓,字與字之間有的字字相連一氣呵成,有的單獨存在,相互對比,和諧共存。 《古詩四帖》 墨法上墨色濃淡對比鮮明而自然,濃淡枯濕悅?cè)挥诩埳?,墨色的濃淡對比配合原來紙張的顏色顯得格外引人入勝;全篇章法上縱列筆直而不單調(diào),分段明朗而不呆板,即使段落分開也不顯得疏遠(yuǎn),筆意依舊相連。 《古詩四帖》局部 現(xiàn)代書法家李志敏教授評價“古詩四帖無一筆不爭,無一不不讓,有呼有應(yīng),渾然自成?!?/strong> 《肚痛帖》高41厘米,高34厘米,北宋摹刻,現(xiàn)存西安碑林,共六行30字。體現(xiàn)了張長史對的狂放不羈的性格,全篇用筆筆畫粗細(xì)變化明顯,粗時壯如牛,細(xì)時細(xì)如絲。用筆方圓兼?zhèn)洌P畫虛實相生,變化多樣自然。字體間開合有度,字與字間遙相呼應(yīng),該連則連該斷則斷不拘泥與形式。 《肚 痛 帖》 總結(jié):草書是中國書法中最難領(lǐng)悟的一門技藝,需要書寫者將自然之中萬相融入書寫的意境,也需要自身熟記草書各個字的寫法,不可盲目改動。故而能成為一代“草圣”絕非一時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