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1799——1873)晚清人書法家,子貞,號東 洲居士,晚號蝯叟。道州(今湖南道縣)人。 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授職翰林院編修、文淵閣理校、武英殿纂修。并先后任福建、貴州、廣東等省鄉(xiāng)試正副主考官。曾兩次受咸豐帝召對。咸豐二年(1852),經侍郎張芾保舉,五十四歲出任四川學政。入蜀后就革除陋規(guī),嚴劾貪官,不滿三年因“縷陳時務十二條”,被斥為“肆意妄言”而罷官。從此而結束了他的政宦生涯。晚年在山東樂源書院、長沙城南書院講學,并主持過揚州書局的編務和孝廉堂講席。 何紹基博學多才,對經學、文字學、金石、史地均有造詣,何紹基一生中以書法最稱于世,書法擅真、草、隸、篆,生前即享有盛譽。曾國藩就說何紹基的字“必傳千古無疑矣”。綜觀何紹基的書法藝術,早期書法多為楷書;中期以后行多于楷,行書多參篆意。后期則多為篆書和隸書;晚年的書法渾厚雄重,將草書、篆書、隸書、行書融為一體,獨創(chuàng)一格。 何紹基的最大成就,在于將行草書熔篆、隸于一爐,而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風格。何紹基作書,所題名聯(lián)甚多,而不是一般應酬之作,多為引據(jù)危言,諧聯(lián)甚少,被譽為“書聯(lián)圣手”。何紹基是清末碑學大家。繼鄧石如后,極力推崇碑學。 何紹基是一位十分勤奮的書法家。書法自秦漢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無論家居宦游,寒冬伏暑,每天堅持字課,數(shù)十年從不間斷 。他自己說:“余學書四十余年,溯源篆分??▌t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他臨寫漢碑極為專精,《張遷碑》,《禮器碑》等竟臨寫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他二十七歲得到《張黑女墓志》的孤本,用功最多。《息軻雜著》稱何其書“專從顏清臣問津,積數(shù)十年功力,探源篆隸,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課甚勤,摹《衡興祖》、《張公方》多本,神與跡化,數(shù)百年書法于斯一振?!?br> 他主張從篆隸入手,強調寫字須運用中鋒行筆,并且發(fā)明一種懸臂回腕的方法寫字。手臂高高懸起,彎成關弧,虎口成水平狀,上面可放擱一小酒盅。每次寫完,氣力為疲,汗流浹背,“汗?jié)耨嘁隆薄?br> 何紹基一生創(chuàng)作甚豐,他在《東洲草堂詩集》(三十卷)自序中說:“性既平拙,復守嚴訓,一切豪誕語、牢騷語、綺艷語、疵貶語,皆所不喜,亦不敢也?!痹娢募小稏|洲草堂文鈔》、《東洲草堂詩鈔》、《峨嵋瓦屋游草》、《說文段注校正》、《史漢地理合證》等傳世。
|